曹晓燕
作为教师的我们总在要求学生课外多阅读,但往往收效甚微。说起来,似乎每个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除了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外,家长也给孩子买了很多的名著,可现实是孩子不爱看啊。
之前我在班上很随意地了解了下,请看过《海底两万里》的同学举手,班里三分之二的孩子举起了手。这让我心里略感欣慰,因为还没有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学生已走到前面。紧接着就有一次语文测试,里面有一道题,要求写出《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主人公。我想这个题没啥难度,大部分学生都看过,回答出来是没问题的。但事实是,只有百分之三的学生能回答出来。这个结果令我大感意外。大多孩子们不是看过了么?他们是怎么看的书?进行了有效的阅读了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不由得让我思考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中“名著导读”的有效阅读问题。
说到读书,古人主张“厚积薄发”,也就是说要多看,多积累。王国维强调读书大凡有三个境界,初始时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时期,要多读书,要广泛汲取营养。然而“学而不思则罔”,在此基础上,还要多思考,多思辨,否则就会迷惑而无所得。这就到达了读书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不断的思辨之后,阅读就达到了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顿悟是因为有了之前大量的积淀。前人关于读书的理念,我觉得很有指导意义。我们不妨把前人的理念传达给我们的学生,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思维,还可以陶冶心灵、习得技艺。当然,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是如此。
然而,现在的学生周遭吸引他们眼球的东西太多,电脑、手机、ipad、动漫、游戏……凡此种种,让孩子们在纷杂的诱惑中失去了阅读名著的兴趣。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没忘了督促自己的学生要多阅读、多阅读,但简单的说教并没有起到太好的作用。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导到喜爱阅读名著的这条康庄大道上来呢?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泛泛要求的教学模式,尝试着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紧密的跟进,令学生在阅读《骆驼祥子》时进行有效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在整个阅读教学环节中,我觉得值得分享的是以下几点。
一、人手一册《骆驼祥子》读本
我所任教的学校,学生家庭大多经济状况不错,或借或买,必须做到人手一册读本。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认真督促检查。第一次査时,有学生没有备书,教师要盯住没有备书的学生,直到其拿到书。真正落实到人手一册。它是保证每个学生都会去阅读的基础。
二、督促检查阅读进度
教师在学生阅读的一段时间里,要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规定阅读结束的截止时间,一般一部长篇小说可安排三周时间。教师可以在语文早读时间和其它可利用的时间里进行督促检查。这中间不乏有躲避监督的学生,而这一类学生往往不具备较高的执行力。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温柔而坚定地令其执行,既要在精神层面给予鼓励,又要毫不留情地严格要求。
三、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这一步骤是检查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阅读的关键。阅读成果展示可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分六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人。指定学习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本小组的讨论。要求每人必须在小组发言谈阅读所得。同时小组同学选出一位谈感悟谈得好的同学作代表,代表小组在班上分享阅读体会。
小组讨论前,教师可以用PPT给出讨论时可参考的题目,但可明示不拘泥于此。参考题目有:1.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认为作品中哪个人物最令你难忘?3.作品的主题是什么?4.作品体现了老舍怎样的语言特色?5.祥子走向毁灭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中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状况,处理突发问题,控制讨论内容和节奏。巡视中,看到学生在各个小组都能积极发言,而且言谈中均能就作品说出一二,让我了解到学生对作品是进行了真正的阅读的,也就是我要强调的,在这样的组织下阅读看起来是落到了实处。
第二课时,各小组选出的代表抽签决定发言的先后顺序,依次上台分享阅读感悟,主题自定。
在这一环节中,小组代表的分享,让我对这些学生似乎有了新的认识。原以为,才七年级的孩子,能上台脱稿说两句就不错了。然而事实是,由于孩子们认真看了《骆驼祥子》,又是各小组选派上来的代表,每个人都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言之有物地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不夸张地说,令我有惊艳之感。在台下听讲的我当时就想到,看来不是孩子不爱读名著,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能很好地引导孩子去读名著。
在随后的一次语文测试中,有两道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题,全班百分之百的同学答對了。很简单的原因,作品每个人都阅读了,也就是我认为的阅读落到了实处,学生必定获益不浅,不仅仅是在考试上。
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我引导学生在本学期阅读了《红岩》《海底两万里》,将“名著导读”的阅读落到了实处。在阅读过程中,我没再听到学生说什么“看不下去”啦,“有距离感”啦之类的话。我知道,慢慢地,他们一定会被这些名著吸引并陶醉其中。我相信,在今后的名著阅读中,学生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作品中很好地感悟人生、体味社会、积累知识、汲取营养。
我当然清楚,立竿见影的阅读效果未必都能很快地显现。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令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也不必急功近利。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让我们的学生静下心来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总之,通过这样的“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我的感悟是,学生不是不爱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是在初中这个年龄段,需要教师做细心的引导和指导。当教师做了扎实的引导和指导之后,“名著导读”的阅读必然会落到实处,学生也必然会从中受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