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吕朝军
摘 要 为解决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生物防治中生防资源缺乏的问题,设计了红脉穗螟天敌垫跗螋的饲养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为垫跗螋持续提供新鲜的活体猎物,并可减少或避免养殖过程中垫跗螋之间互相攻击取食的行为,具有较高的产卵量、孵化率、成活率和若虫数,可大量生产垫跗螋虫源。
关键词 垫跗螋 ;室内饲养 ;红脉穗螟 ;果蝇
中图分类号 S435.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11.013
Rearing Method of 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
——the Natural Enemy of 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
LI Jiao1) LV Chaojun2)
(1 Hainan Wanning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Center of Modern Agriculture, Hainan Wanning 571500;
2 Coconut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Hainan Wenchang 571339)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resources in biocontrol of Tirathaba rufivena, a rearing rethod of 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 was desig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provided living fresh food of C. morio continuously, and reduce or avoid the attack among populations in breeding of C. morio, had high fecundity, hatching rate, survival rate and the number of nymphs. which could produc large amount of C. morio population source.
Keywords 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 ; indoor rearing ; 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紅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花穗和心叶组织,对棕榈植物的产量和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1-3]。在对红脉穗螟的天敌资源进行调查后发现,在该虫发生的地区几乎都有垫跗螋(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的存在[4]。室内研究表明,垫跗螋可以捕食红脉穗螟的各龄期幼虫,因此将垫跗螋用于红脉穗螟的生物防治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垫跗螋属于革翅目(Dermaptera),垫跗螋科(Chelisochidae)昆虫,经调查发现,其在棕榈园中广泛发生,为棕榈害虫红脉穗螟的重要天敌之一[5-6],同时其对椰心叶甲等其它棕榈害虫均也有控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对垫跗螋的养殖方法尚未见报道,在可借鉴的关于蠼螋的饲养方法中,多数需要多次人工添加饲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物力,且添加饲料的过程或多或少会干扰蠼螋的养殖环境,影响其正常繁殖,造成多次翻动养虫箱进而惊扰虫体,严重时造成蠼螋互相取食及母体取食卵块及幼小个体的行为。
随着生物防治在农业害虫防治上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天敌昆虫的饲养技术逐渐被重视。将垫跗螋应用于红脉穗螟的生物防治需要培育出大量的垫跗螋种群,而国内外对垫跗螋养殖技术的研究还较少,影响红脉穗螟生物防治的效果及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垫跗螋采集于海南省万宁市农户槟榔园中,在室内以果蝇进行饲养。封塑料盒、纱网、蜂蜜等均在市场购置。
1.2 方法
1.2.1 饲养器材的制作
设置果蝇饲养盒和垫跗螋养虫箱,在果蝇饲养盒和垫跗螋养虫箱上设置通气孔并黏贴纱网,果蝇饲养盒和垫跗螋养虫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并在连接管中设置具有轴孔的堵头,轴孔的孔径仅容果蝇成虫通过而垫跗螋无法通过;所述垫跗螋养虫箱中放入2~3 cm厚的湿润细沙,沙面上放置可供垫跗螋产卵用的多层孔状垫材。所述纱网的孔径为100~200目。
1.2.2 饲喂食物的放置
在果蝇饲养盒中放入饲料盘,盘中放置切开的水果(香蕉),每隔5 d接入一批果蝇成虫,连续接入5次,接入果蝇后任其繁殖,当饲料盘中有水分渗出时,及时清洁渗出物,当水果被取食殆尽时添加水果。
1.2.3 试虫的接种
在垫跗螋养虫箱中按照0.1~0.5头/cm2的密度以雌性∶雄性=1~3∶1的比例接入垫跗螋成虫,每3 d检查一次雌虫行为,当有75%的雌虫出现产卵迹象时,将雄虫移出养虫箱。将垫跗螋养虫箱与果蝇饲养盒以连接管相连,果蝇会通过连接管自行进入垫跗螋养虫箱供后者捕食,既避免了频繁开合垫跗螋养虫箱造成对虫体的干扰,又可为垫跗螋长期提供活体猎物。
垫跗螋雌虫产卵后除每5 d补充水分外,不再翻动垫材,待卵孵化且雌虫不再为初孵若虫提供保护,之后将雌虫移出养虫箱与雄虫混合饲养;期间收集若虫,并根据孵化时间不同,分批次分别放入不同养虫箱以果蝇成虫继续饲养直至成虫。
所述垫跗螋养虫箱中均添加蘸有10%蜂蜜水的吸附物作为补充营养,饲养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65%~95%,光照时间为12 L∶12 D,由人工气候箱控制(型号RTOP-380D)。所述每批次的若虫,指每5 d收集一次成虫不再提供保护的若虫,每一次分开的若虫即为一个批次。endprint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养器具的制作
本研究所制作的垫跗螋饲养装置如图1。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取密封塑料盒(长×宽×高=35 cm×20 cm×20 cm),在盒盖开一个开口(长×宽=15 cm×8 cm)作为通气孔2,并黏贴200目尼龙纱网,同时在盒盖用电钻打直径为1 cm孔洞两个,在盒内放置饲料盘8,放入成熟的杨桃后即制成果蝇饲养盒1;另取两个密封塑料盒(长×宽×高=25 cm×15 cm×15 cm),在盒盖开一个开口(长×宽=10 cm×5 cm)作为通气孔2,并黏贴200目尼龙纱网,同时在盒盖用电钻打直径为1 cm孔洞一个,在盒底铺一层2 cm厚潮湿细沙,在细沙上放上4块多孔硬纸板作为垫材7,用作垫跗螋产卵及栖息场所,在垫材上面放置饲料杯6,杯中放入蘸有10%蜂蜜水的吸附物作为补充营养,此即为垫跗螋养虫箱5;取两根塑料连接管3,管内放入含有轴孔孔径为2 mm的堵头4,将塑料连接管一端用胶水黏在果蝇饲养盒1的孔洞上,一端黏在垫跗螋养虫箱5孔洞上,果蝇饲养盒1的左右各设置一个垫跗螋养虫箱5。将连接好的饲养装置放在空调养虫室中饲养。
2.2 饲养效果分析
根据试验设置以下3种垫跗螋几种密度,饲养效果如下。
2.2.1 实施例一
(1)在果蝇饲养盒1接入果蝇约200头,每5 d接入一次果蝇,连续接5次。果蝇接入后任其在盒内自行产卵、繁殖,当饲料盘中有水分渗出时,及时清洁渗出物,当水果被取食殆尽时添加水果。当果蝇羽化后即可自行通过塑料连接管进入垫跗螋养虫箱中,为垫跗螋提供新鲜的活体猎物,从第10天开始果蝇羽化数量迅速增多,此后可完全满足垫跗螋繁殖和生活需要。
(2)将30头垫跗螋雌成虫和15头垫跗螋雄性成虫一起放入垫跗螋养虫箱中,以果蝇为食物,并以10%蜂蜜水补充营养。每3 d检查一次雌性个体的怀卵状况,当有75%雌虫有产卵迹象时,将雄虫全部转移,继续以果蝇和蜂蜜水饲喂。环境饲养温度为(25±1)℃,相对湿度75%~90%,光照时间12 L∶12 D。
(3)垫跗螋雌虫产卵后除每5 d补充水分外,不再翻动垫材,待卵孵化且雌虫不再为初孵若虫提供保护之后将雌虫移出垫跗螋养虫箱与雄虫混合饲养;期间每5 d收集一批次无需雌虫提供保护的若虫并转移至新的垫跗螋养虫箱中,以成虫的饲养标准用果蝇成虫进行饲喂直至成虫。记录上述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2.2.2 实施例二
根据实施例一的方法,选用25头垫跗螋雌成虫和15头垫跗螋雄成虫进行饲养,其中的饲养环境温度为(23±1)℃,相对湿度70%~85%,光照时间12 L∶12 D。记录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2.2.3 实施例三
根据实施例一的方法,选用35头垫跗螋雌成虫和15头垫跗螋雄成虫进行饲养,其中的饲养环境温度为(27±1)℃,相对湿度70%~90%,光照时间12L∶12 D。记录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3个实施例结果见表1。
根据表1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的饲养方法可以满足垫跗螋的室内饲养,在实施例一中接入垫跗螋雌成虫30头、实例二中接入雌成虫25头、实例三中接入雌成虫35头后,在供试的饲养条件下,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6.56、38.7和35.94头,卵孵化率和后代成活率均高于85%,此结果表明,通过将果蝇饲养盒和垫跗螋养虫箱相连,利用果蝇繁殖力强的特点,源源不断为垫跗螋提供新鲜的活体猎物,同时采用将待产垫跗螋母体与雄性个体、母体与若虫分离的方式,减少或避免养殖过程中垫跗螋之间互相攻击取食的行为,具有较高的产卵量、孵化率、若虫数和成活率。
3 结论与讨论
红脉穗螟是海南槟榔产业的重要害虫,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槟榔价格的提升,种植户对槟榔种植的热情逐渐提高,而红脉穗螟的大量发生严重制约了槟榔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槟榔作为重要的南药和咀嚼嗜好品,尽量降低槟榔上农药残留量也逐渐被消费者所重视。生物防治因为对环境无害和对产品无污染的优势,也开始在槟榔害虫的防治上逐渐被应用,如甘炳春等[7-10]研究了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饲养技术,吕朝军等[11]研究了绿僵菌等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
作者通过对红脉穗螟的天敌资源调查中发现,垫跗螋在红脉穗螟的发生区域大量存在,室内研究结果也表明,垫跗螋对红脉穗螟具有较高的捕食功能[5],因此垫跗螋在红脉穗螟的防治上具有较高的潜力。在将垫跗螋应用于红脉穗螟的防治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垫跗螋种群饲养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垫跗螋饲料的选择和饲养器具的制作需要优先考虑。在本项目研究中,果蝇具有较高的繁殖力,繁殖速度快[12-14],可保证垫跗螋饲养过程中的饲料的问题,同时垫跗螋在取食果蝇中的捕食和搜索行为,对垫跗螋种群捕食能力的保持具有很好的效果。另外,蠼螋在受干扰后具有移动卵的行为,当多次被干扰后,成虫会取食所产的卵[15-17]。本研究中研制的饲养器材和方法可以尽可能减少对垫跗螋的干扰,保证了后代卵的成活率,本研究中供试的3种饲养实例中,卵孵化率和后代成活率均高于85%,因此本研究獲得的饲养方法可生产大量的垫跗螋,进而为红脉穗螟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Baozhu Zhong, Chaojun Lv, Weiquan Qin.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opulation growth of Tirathaba rufivena (Lepidoptera: Pyralidae) on Arecacatechu (Arecaceae)[J]. Florida Entomologist, 2017,100(3): 578-582.
[2] 吕朝军,钟宝珠,钱 军,等. 槟榔园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红脉穗螟发生数量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4,43(4):97-98.endprint
[3] 吕朝军,钟宝珠,田 密,等. 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的致死效应[J]. 生物安全学报,2013,22(4):253-256.
[4] 钱 军,张 敏,黄丹慜,等. 间种胡椒对槟榔主要害虫及天敌数量的影响[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6,12(3):156-159.
[5] 钟宝珠,吕朝军,钱 军,等. 垫跗螋对红脉穗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J]. 环境昆虫学报,2014,36(2):194-198.
[6] Baozhu Zhong, Chaojun Lv, Weiquan Qin. Preliminary study on biology and feeding capacity of Chelisoches morio (Fabricius) (Dermaptera: Chelisochidae) on 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 [J]. SpringerPlus, 2016, 5: 1 944.
[7] 甘炳春,黄良明,陈旭玉,等. 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5):219-222.
[8] 甘炳春,黄良明,刘丽风,等. 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 中国森林病虫,2010,29(3):13-14.
[9] 甘炳春,周亞奎,杨新全,等. 红脉穗螟寄生性天敌扁股小蜂的人工大量繁殖技术[J]. 中国森林病虫,2011,30(4):29-30.
[10] 甘炳春,周亚奎,杨新全,等. 人工饲养的红脉穗螟繁殖扁股小蜂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2):96-98.
[11] 吕朝军,钟宝珠,钱 军,等. 绿僵菌野生菌株对红脉穗螟幼虫的致病效果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6):1 253-1 257.
[12] 李德友,左 锐,袁 洁,等. 杨梅果蝇发生危害与食源调查[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77-78.
[13] 郭建明. 樱桃新害虫黑腹果蝇的生物学特性[J]. 应用昆虫学报,2007,44(5):743-745.
[14] 孙道旺,杨明英,曹继芬,等. 果蝇对云南杨梅的危害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6):786-790.
[15] 王林瑶. 有育儿习性的大蠼螋生活习性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1979(5):21-25.
[16]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中博物馆. 爱心妈妈——蠼螋[J]. 中学科技:41-41.
[17] 游兰韶,邱道寿,肖铁光,等. 椰心叶甲天敌垫跗螋的生物学研究[J]. 昆虫学报,1997(4):379-3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