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珏 谢汶莉 李强
摘 要:以中国为标准国,利用EKS模型测算1995—2011年3个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国和具有代表性的35个非NAFTA国家14个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并进行时间上的纵向动态分析和国家间的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NAFTA的成立给各成员国的技术进步都带来好处,且经济互补性强的“南北”型自贸区比经济同构性强的“北北”型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更能使成员国获得技术福利;在NAFTA成员国中,美国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最高但各行业差异也最大,而墨西哥最低但行业差异不大;在变化趋势上,美、加、墨三国存在差异,说明NAFTA并不能使各成员国、各行业的技术水平都同比提高,而会产生区域内的分工和分化。因此,不能因某些部门的不景气而全盘否定自贸区或自贸协定,要通过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或经济一体化协定打破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中国尤其应重视与经济互补性强、技术水平高的国家签订经济贸易一体化协定,积极提升国内技术水平和产品在国际价值链上的位置。
关键词:北美自由贸易区;技术进步;相对技术水平;制造业;技术福利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7)06-0111-10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式来促进自由贸易,打破贸易和投资壁垒。1988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订,1992年美、加、墨自由贸易协定达成,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立,表明致力于全球多边谈判、推进自由贸易进程的美国已经接受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期望通过区域内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扩大投资和出口,实现经济繁荣。NAFTA成立后,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和技术流动加速了成员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提升。不过,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对现有美国签署的多边协定给予全盘否定,他声称NAFTA是“史上最大的盗窃”,认为全球化浪潮使美国很多社区陷入萧条、工作岗位丧失,主张重新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NAFTA给成员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美国是否利益丧尽?对此,本文仅从技术变化角度进行考察,探讨NAFTA对各成员国制造业相对技术变迁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利益格局。
关于NAFTA对成员国技术变迁的影响,已有文献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NAFTA的成立将使哪个成员获得最多的技术收益。杨维汉和顾庆良(1994)指出,美国和加拿大的现代化技术和高效率管理将流入墨西哥,带动墨西哥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提升。Pfaff等(1993)认为,NAFTA将使墨西哥作为技术授权地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墨西哥需要改变技术许可环境以应对其他成员技术公司的竞争。周汉民和傅志耕(1993)认为,NAFTA将促使美、加、墨三国均获得更多的技术,而不只是墨西哥获得。López(1998)则担心技术进步给墨西哥带来环境问题,指出墨西哥应通过协商争取专有技术的使用以促使当地产品转型。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Esquivel等(2003)指出,在NAFTA成立前贸易自由化缩小了墨西哥的工资差距,但成立后该效应几乎为0。Schiff 和Wang(2003)指出,墨西哥制造部门从NAFTA成员国进口的研发技术效应很大,但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口的研发技术效应较小。Mollick和Cabral(2009)认为NAFTA对墨西哥制造业就业有强的正向效应。Ito(2010)的研究发现,NAFTA使得美、墨行业之间生产率差距拉大。于淼(2007)认为,NAFTA成立后美加墨的整体投资创造效应明显,参与国之间的投资创造效应显著,但当发生突发经济事件时投资转移效应占主导。三是技术传导的最佳载体通常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技术传导的最佳载体。Kahouli和Maktouf(2015)指出,FDI通过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劳动力生产率和就业水平影响东道国,产生技术转移、先进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溢出效应。。Cuevas等(2005)研究发现,NAFTA对墨西哥FDI流入的影响大于对美国的影响,这是因为贸易自由化对FDI的效应取决于贸易伙伴国的相对大小,墨西哥加入NAFTA后的FDI比加入前要高三分之二。姜书竹和殷红蕾(2007)认为,NAFTA使得墨西哥引进大量FDI,并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墨西哥技术进步。刘思伟(2011)研究发现,NAFTA成立后引致区外投资向区内转移,使得区内FDI流入量增长明显,FDI主要流入美国的三产、墨西哥的二产(尤其是制造业),但加拿大的FDI流入不突出。
综上所述,在研究NAFTA对成员国技术变迁或技术进步的影响方面,大部分文献肯定了墨西哥的利益所获,但对美国是否受益分析不多,本文将对此作一补充。本文的“技术进步”是指以研发、创新等不同方式促成原有技术变化,催生新技术,从而促使技术水平发展到更高级阶段的过程。技术变迁对于一个行业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提升生产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对一个国家而言,则会促使该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升级转型,优化经济结构。本文采用“相对技术水平”来反映技术进步状况,即在选定参照国的基础上测算一国某产业相对于该参照国该产业的技术水平。具体方法是根据EKS模型的两国产业相对技术水平方程计算出一国相对于参照国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进而对相对技术水平进行各国间横向对比和各年度的纵向对比,以明确美、加、墨三国的技术水平变化及其在NAFTA成立后所获利益。
二、基于EKS模型的相对技术水平测度方法
本文首先测度NAFTA成员国和非NAFTA样本国家的相对技术水平。利用WIOD数据库数据计算1993—2011年各样本国制造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其数据只到2011年),并选择典型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以中国为标准国,选择3个NAFTA成员国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35个非NAFTA国家35个非NAFTA国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除美国和加拿大外的OECD中其他发达国家、欧盟国家和金砖国家,具体为:澳大利亚、爱沙尼亚、日本、俄罗斯、奥地利、芬兰、拉脱维亚、斯洛伐克、比利时、法国、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巴西、德国、卢森堡、韩国、保加利亚、希腊、马耳他、西班牙、匈牙利、瑞典、印度、荷兰、土耳其、塞浦路斯、印度尼西亚、波兰、英国、捷克、爱尔兰、葡萄牙、丹麦、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对14个制造行业进行分析。具体行业为(数字为行业代码):1食品、饮料与烟草制品业,2纺织品与服装制造业,3皮革、箱包与鞋类制品业,4木材加工业,5纸类与印刷业,6焦炭、精炼石油与核燃料加工业,7化学原料及制品业,8橡胶与塑料制品业,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基本金属制品业,11机械设备制造业,12计算机、通讯与电子光学设备制造业,13汽车与运輸装备制造业,14家具与未分类制造业。
根据EKS模型的两国产业相对技术方程,以中国为标准国,计算i国的相对技术水平:
logTijTcj=logSijScj+θβjlogwiwc+(1-βj)∑J-1m=1ηjmlogXiim/XimXccm/Xcm-logSimScm
其中,下标c表示中国,logSijScj表示i国相对国际竞争力水平,logwiwc表示i国的相对工资水平,∑J-1m=1ηjmlogXiim/XimXccm/Xcm-logSimScm表示i国的相对中间投入品价格总和。若TijTcj>TimTcm,则i国j产业的相对技术水平比中国高。
各国与中国的相对工资、劳动投入占比β和中间投入品占比η可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数据计算得到,相对国际竞争力水平可按照贸易壁垒方程用计量方法估计出:logXcijXccj=-θdj-θbj-θlj-θfj+Dexpij+Dimpcj-θδcij
其中,由于中国是标准国,因此Dexpck=Dimpck=0;产业进出口数据来自COMTRADE数据库,并根据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第三版(SITC 3.0)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三版(ISIC 3.0)对照表整理得到14个制造业的贸易份额数据;θ取16.70,两国间距离d、边界b、共同语言l和共同自贸区f数据来自法国CEPII的Gravity数据库,参照EK模型的方法,将距离分为6个等级;然后,估计出出口商虚拟变量的系数,最后计算出各国各行业每年的相对技术水平限于篇幅,未详细介绍各参数的具体确定方法及全部的计算结果,需要者可向作者咨询和索取。。
三、NAFTA国家与非NAFTA国家比较
计算得到1993—2011年NAFTA3国和非NAFTA 35国14个制造行业相对于中国的技术水平变迁态势(具体各国每年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因篇幅所限省略)。中国是参照国,技术水平系数为1,其他国家某一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大于1则表明该国该行业的相对技术高于中国。
1.NAFTA国家与非NAFTA国家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比较
首先,比较NAFTA国家与非NAFTA国家(见表1)。整体上,NAFTA国家14个制造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均值都高于非NAFTA国家。其次,比较NAFTA发达国家与非NAFTA发达国家(见表2)。按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的均值排序,法国制造业的相对技术水平最高,美国第二,德国第三,日本第四,加拿大第五,比利时居第六;从制造行业相对技术水平的差异来看,法国各行业的差异最大,其次是美国和德国,然后是日本和加拿大,比利时最小。最后,比较NAFTA发展中国家(墨西哥)与非NAFTA发展中国家(选择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为代表)(见表3)。与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相比,墨西哥14个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处于中上水平(巴西最高,墨西哥较高,俄罗斯居中,印度最低)。
从波动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即制造业普遍呈现出相对不景气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国、韩国、墨西哥等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见图1和图2)。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增值(value added,也称附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增值中的比重最高时为29%,2015年已经下降到18.6%。与此同时,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值比重也在下降。而中国制造业增值自21世纪初以来迅速上升,2010年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增值国家,2015年占全球比重达到25%。墨西哥与各制造行业相对技术水平在NAFTA成立时迅速上升,虽然后又缓慢下降,但2011年依然高于NAFTA成立前的1993年。如果将考察期延长至2015年,可以发现2008—2015年墨西哥制造业增值增长率为17%,显著高于负增长的巴西。
2.NAFTA“南北”结合型与欧盟“北北”结合型比较
歐盟(EU)是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贸易集团(被称为“北北”结合型),而北美自贸区(NAFTA)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区域贸易集团(被称为“南北”结合型),这里考察这两个贸易集团整体的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从表4可见,1993—2011年NAFTA国家制造业各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均值除了焦炭、精炼石油与核燃料业略低于EU国家之外,都是高于EU国家。显然,“南北”型自贸区在促进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比“北北”型更大。
四、NAFTA成员国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的变迁与比较
NAFTA于1994年1月1日生效,美、加、墨三国14个制造行业在NAFTA成立当年相对技术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到2006年,一些行业继续提高,一些行业则出现下降;到2011年,相对技术水平也表现出有升有降(见表5、表6)。尽管如此,除了墨西哥的纸类与印刷业外,其他制造业行业相对技术水平都高于NAFTA成立之前的水平。这表明从总体上看,NAFTA的成立有利于各成员国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的提升。
总体上看,在NAFTA三国中,虽然美国的相对技术水平出现下降,但从均值看依然最高,加拿大第二,墨西哥最低(见表7)。就各制造行业相对技术水平分布看,美国各行业相对技术水平差异最大,加拿大次之,而墨西哥各行业相对技术水平较为均衡,差异不大。进一步根据行业的R&D含量将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行业进行分析(见图3、图4、图5)。美国14个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很高,除焦炭、精炼石油与核燃料业外,其他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都在1.39以上,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相对而言,低技术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变化最为平缓,高技术行业的下降态势最明显。与美国相比,加拿大所有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偏低;高技术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再缓慢上升,中技术行业则是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再迅速上升,低技术行业除食品、饮料与烟草业外均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再逐步上升。墨西哥高技术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基本在0.89~1.40之间变化,中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大部分在0.70~1.40之间变化;除了焦炭、精炼石油与核燃料业2005年的变化较为剧烈之外,其行业均呈现出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
图5 1993—2011年墨西哥高、中、低技术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变迁趋势
在变化趋势上,美国和墨西哥大致相似,呈先迅速上升再缓慢下降的态势,加拿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可将其相对技术水平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1)1993—1995年,美、加、墨三国相对技术水平均上升;(2)1996—1999年,美国和加拿大相对技术水平下降,墨西哥相对技术水平波动上升;(3)2000—2008年,三国相对技术水平均缓慢下降;(4)2009—2011年,美国和墨西哥相对技术水平缓慢上升,加拿大则大幅反弹。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导致其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回升缓慢;而加拿大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其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回升迅速;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对美国的依赖度较大,因此美国经济危机对其有较大影响,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回升慢,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总之,考察美、加、墨三国相对技术水平的变迁,可以看到,NAFTA使三个国家均享受到技术水平上升的福利效应。墨西哥的相对技术福利效应最大,加拿大的相对技术水平在2009—2011年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而美国只在加入自贸区初期技术水平提升较快,在大多数年份处于下降趋势,不过2009—2011年有一定的回升。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美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对外经营以及研发总部的外迁和制造业生产的外包等使得其制造业技术外溢。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中国为标准国,利用EKS模型测算了1993—2011年NAFTA 3国和另外35国14个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通过对比NAFTA成立前后各成员国、NAFTA国家与非NAFTA国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的变迁态势,推导出如下结论:
第一,NAFTA的成立给各成员国都带来好处。各成员国的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都得到提升,美国也不例外。总体上,NAFTA成员国各制造业的相对技术水平比EU成员国的要高,这似乎表明:建立经济互补性强、产业间分工的“南北”型的区域贸易组织,比建立经济同构性强、产业内分工的“北北”型区域贸易组织,在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提升上可以使成员国获利更多。
第二,在NAFTA成员国中,美国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最高,但各行业差异也最大;加拿大次之且行业差异较大;墨西哥最低但行业差异不大;在变化趋势上,美、墨表现出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加拿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自贸区的建立并不一定使各成员国、各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都同比提高,因为自由贸易使得区域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竞争变得激烈,并会产生新的分工和分化。为此,因为某个部门的不景气而全盘否定自贸区或自贸协定的论点是片面的。
第三,从NAFTA内的美加、美墨和加墨三组双边非对称相互依赖关系看,美国仍然是享有技术和经济权力最大的一方,但加拿大对美国的相对权力地位在日渐上升,墨西哥对美国的相对权力地位也在缓慢上升。NAFTA成立后,美国在相对技术水平变迁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绝对利益,但相对利益有所下降有关美、加、墨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变迁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和经济非对称关系变迁问题将另文分析。。
上述结论对中国的启示在于:第一,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重视与经济互补性强、技术水平高的国家签订经济贸易一体化协定。比如,中国应与加拿大签订自贸协定,加强两国之间在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新能源技术上的研发合作;当然,中国在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和经济综合实力。第二,要通过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或经济一体化协定,打破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目前,中国应积极推进亚太区域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并更加积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三,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应有引进先进技术的大战略意识。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核心技术,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向海外高新技术行业、先进制造业进行直接投资或合资,充分发挥国内外自贸区和国家海外投资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因对外大量投资以及产业转移而使国内制造业空心化,对外投资应带来更高技术的进入并拉动产品的出口,而不是相反。由此,提升国内技术水平和中国产品在国际价值链上的位置,使投资和出口得到真正的实惠。
参考文献:
姜书竹,殷红蕾.2007.加入NAFTA对墨西哥吸收FDI的影响及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8):116-118.
刘思伟.2011.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
杨维汉,顾庆良.1994.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对亚洲纺织及成衣工业出口及发展的影响[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4):87-95.
于淼.2007.北美自由貿易区的投资创造与投资转移效应[D].北京:外交学院.
周汉民,傅志耕.1993.从区域经济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J].国际商务研究(1):52-54.
PFAFF J F,SORDO J G,SCHWARZ T,TREVINO S,et al. 1993. Technology transfer in Mexico:Past patterns and new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NAFTA [J]. The International Executive,35(2),125-146.
LóPEZ V. 1998. Tabasco and NAFTA expansion in central America [J]. Policy Studies Review,116-125.
SCHIFF M,WANG Y. 2003. NAFTA,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productivity in Mexico [J]. Cuadernos de Economia,40:469-476.
CUEVAS A,MESSMACHER M,WERNER A. 2005.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Mexico since the approval of NAFTA [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3):473-488.
MOLLICK A V,CABRAL R. 2009. Productivity effects on Mexican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66-81.
ITO T. 2010. NAFTA and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between Mexico and the US [J]. Cuadernos de Economía,47(Mayo):15-55.
KAHOULI B,MAKTOUF S. 2015. The determinants of FDI and 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TAs: A static and dynamic gravity model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518-529.
Abstract: By taking China as a standard country, this article calculates the relative technical level coefficients of 14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1995-2011 of NAFTA 3 countries and 35 non NAFTA countries by EKS model,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changes and stages of the relativ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NAFTA countries by horizontally time analyzing and vertically inter-country comparison,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ly, the establishment of NAFTA benefits all member countries in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he relative technical level of member countries' manufactur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NAFTA countries. This seems to indicat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ronger economic complementarity, inter industry division of the South-North free trade area, better than based on more isomorphism, intra 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North-North" regional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 (EU)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relative to upgrade the technology level, the members can make a bigger profit. Secondly, in the NAFTA member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ing sector has the highest relative technical level, but the technical level difference is the largest among all departments. Canada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and the level among the departments is different; Mexico is the lowest and the level is not very different. In the change trend,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dicating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TA does not indicate that the technique level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of member countries can increase, but produces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area. Thus, the Free Trade Area or Free Trade Agreement should not be totally negated because of the downturn of a particular sector. Bilateral or multiple sides free trade agreement or economic integration agreement should be used to break the barrier of increa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especially China should make economic and trade integration agreement with the countries with strong economic complementarity and high technical level and actively upgrade internal technical level and raise Chinese products position at international value chain.
Key words: NAFTA; technology progress; relative technical leve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chnical-benefit effect;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LC number:F13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4-8131(2017)06-0111-10
(編辑:朱德东;段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