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harder to pun(說双关语)in German when the grammar makes things so much less ambiguous(含糊不清的).”
人们时常会对某些国家或文化产生刻板印象(stereotype)。譬如,德国人以严谨著称,常被贴上“缺乏幽默感”的标签。但其实德国人很擅长政治讽刺类的黑色幽默,城市里的喜剧表演中心也时常上演令人捧腹的趣味小品。那为何德国人难以在跨文化交流中表现出幽默呢?语言学家分析,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其实与德语的语法习惯息息相关。语言中的幽默常常需要模糊化的表达,用歧义或者双关来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具有矛盾感的荒谬。然而德语的语法极其严谨,复杂的词性、变格以及规整的句法结构使模糊的表达无处现形。因此,其他国家的人很难理解德国人的笑话,而只有本国人才能体会其中的幽默。可见语言的基本属性对交流有着决定性作用,严谨的语法确保了精准的表达,却使俏皮话失去了容身之所。
“When we feed machines data that reflects our prejudices, they mimic(模仿)them—from anti-Semitic chatbots(反犹太主义的聊天机器人)to racially biased software.”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展迅速,逐渐在各个领域成为了人类的帮手。然而在高科技智能产品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一些未曾预料到的麻烦也不断涌现。近日,美国法院的一款人工智能程序在一次对监狱囚犯的危险性评估中体现出了种族主义(racism)的倾向。在没有严谨的事实和证据支撑的情况下,这一程序预估的黑人再犯罪率比白人多出了一倍。种族歧视是许多国家尽力避免并坚决反对的错误倾向,却成为了人工智能自动做出的选择。不仅如此,其他人工智能程序也曾出现过性别歧视和宗教歧视等偏见。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也使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质疑。我们希望人工智能成为更完善的存在,但它们所学的一切都来自人类。它们承载了人类的智慧,却也将人性中狭隘的偏见一并继承。
“Listening to ‘extreme music such as heavy metal, emo(情绪摇滚), hardcore(硬核), and punk(朋克)has been found to have a calming effect on those experiencing anger.”
人们往往把旋律柔和动听的音乐当做舒缓情绪和抚慰心灵的良药,而把重金属摇滚(heavy metal)等另类音乐和混乱、叛逆或者黑暗联系在一起。令人躁动的旋律、态度消极的歌词、夸张甚至带有攻击性的唱法……尽管这些音乐似乎与阳光乐观毫不沾边,实际上却有着独特的治愈效果。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发现,重金属音乐能化解人们内在的愤怒和压抑,从而消解负面情绪,使人们拥有更积极的心态。这种极端的音乐形式不仅不会带来“负能量”,反而能够帮助人们赶走生活中的烦恼,起到真正的治愈效果。其他的相关研究也表明,热爱重金属音乐的人们通常会更自信,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更出色,甚至比其他人更具有创造力。
“People are learning this reward feeling when they get to Facebook. Seeing anything associated with Facebook is enough to bring that positive association back.”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上弹出了一封重要的邮件,你拿起手机准备查看,却不经意地点开了一个社交媒体应用,不由自主地翻看良久,忘记了最初查看手机的目的?如今,全世界的人们都渐渐染上了这种“社交媒体瘾”。心理学家发现,对于活跃于社交网络的人们而言,仅仅是盯着“脸书”(Facebook)的图标,就能产生愉悦的心理反应,甚至其他能与之联系起来的物品或信息也能使心情豁然开朗。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点开应用,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分享自己的生活,并观赏他人的世界。然而,上瘾容易,想要戒掉社交媒体却是一件难事。通过一次次的查阅,人们会逐渐形成习惯,对其带来的愉悦感产生心理上的依赖,使之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可见,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固然精彩,但只有控制好时间、适度参与才能真正给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There are two types of ice creaminduced nostalgia(怀旧之情). The first is for childhood memories, which ‘makes people feel young and at least temporarily secure and innocent, and the second is more complex: a nostalgia ‘for Elsewhere.”endprint
还记得电影《阿甘正传》吗?在战地医院养伤的阿甘幸福地舔着冰淇淋,旁边的丹中尉却赌气把他好心递来安慰自己的冰淇淋丢进了垃圾桶。冰淇淋这种招人喜爱的食物曾在战时立过大功,深受战士和伤员们的追捧。二战期间,美国海军曾花费一百万美元将一艘驳船改装成海上移动冰淇淋工厂。1950年,路易斯·B. 普勒将军曾上书国防部:“冰淇淋这种‘娘气的食物(sissy food)不如威士忌和啤酒更能鼓舞士气。”不料五角大楼回应:“每周至少为官兵供应三次冰淇淋。”不仅战时繁盛,在美国文化里,冰淇淋自诞生之日就成为幸福的催化剂。乔治·华盛顿每年夏天要花费200美元(相当于现在五千多美元)在冰淇淋上,托马斯·杰斐逊也曾专程到法国研习冰淇淋制作。作家玛格丽特·维萨认为:由冰淇淋带来的怀旧情绪有两种,一种是童年记忆,令人感觉年轻,重获内心的纯洁和安全感;另一种则是“在别处”的珍贵记忆,比如夏日假期、海边栈桥,而对军人来说,则可能是遥远而温暖的家乡。
“The framers(制定者)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explicitly forbade the United States from granting titles of nobility(貴族)in Article I, Section 9, Clause 8, also known as the Title of Nobility Clause.”
《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九节第八款中明确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头衔。”独立战争胜利后,究竟应以何种称谓称呼领袖乔治·华盛顿?这一问题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争议。参议院议员们都希望赋予华盛顿一个能配得上其威望的特定称谓,以便在签署协议或会见外国政要时派上用场,如“华盛顿国王”、“最高行政官华盛顿”、“民众选举的陛下华盛顿”等等。然而,众议院议员们很反对这些高调的头衔,认为会偏离“政府的本质”,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能削弱这位共和国领袖自我膨胀感的称谓——President(总统先生)。显然,这是个朴实无华的词,意为“主持会议的人”,就像陪审团的主席和辩论的仲裁人一般。尽管当时参议院持反对的态度,但经过为期数周的争论,参议院终于妥协,以“仅为临时措施”为条件勉强接受了这个称谓,并一直伺机将“更改头衔”一事重新提上议程。如今,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沿袭了授予本国最高行政长官“President”头衔的传统,但直至2017年,也就是这一争论发生的第227个年头,美国参议院仍未正式认可这一称谓。
“This ‘ghost word came about after someone at Webster misinterpreted a piece of paper sent in by the companys chemistry editor. It read, ‘D or d, cont./ density. ”
《韦氏词典》称得上是词典出版业的行业标杆,然而盛名并不代表完美。1934年出版的《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二版)中收录了一个新词“dord”,给的注释是“密度(density)的同义词”。然而实际上在物理和化学的专业词典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表达。这个离奇的单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编纂化学类词条的编辑一开始是这么编写的“D or d, cont./ density.(D或d,下接。/密度的另一种说法)”,意思就是“在 D或d的诸多意思中,有一个意思是指代‘密度(density)这一概念的符号”。结果不巧却被某个人误看成“dord”一词本身代表“密度”的意思,甚至给这个“假单词”提供了音标[d?rd],没想到在校对过程中又成了“漏网之鱼”,直至被编纂成册,赫然出现在这本权威词典的第771页。可想而知,这个冒名顶替的 “假单词”最终还是免不了遭受被弃用的命运:1939年,一位编辑终于检查出了这一纰漏,但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G & C Merriam Company)直到1947年才将这个“假单词”从所有韦氏出版的词典中删除。
“While artists have been making bronze sculptures for millennia(千年), virtual reality is a brand new technology more familiar to gamers than art collectors. The market is still adjusting.”
虚拟现实艺术(virtual reality art)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近日,法斯高基金会(Faurschou Foundation)在威尼斯的画廊展出了由艺术家Christian Lemmerz创作的虚拟现实艺术品《幻影》(“The Apparition”),这一作品为人们呈现出耶稣的动态立体形象,使人们得以与受难的耶稣“面对面”。 在给人们带来高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享受的同时,这一作品的商业价值也十分可观——现已展出五个版本,每个版本估价都高达10万美元。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品诸如雕塑、画作等,虚拟现实艺术品更接近电脑程序,而非实体的艺术创作,因此其市场价值引起了人们的争议。艺术品的估价通常需要参考艺术家之前的作品和市场的走势,但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虚拟现实艺术品可参考的先例极为有限,而将其与实体艺术相比较也着实欠妥,因为这种艺术形式其实并不算是物品(object),而是一种体验(experience)。如今,已经有许多年轻艺术家开始尝试进行虚拟现实艺术创作,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艺术创作空间不容小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