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 金真一
摘 要:在推崇创新、支持创业、着重强调新兴文化艺术与经济理念发展相协调的当下社会环境中,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各地高校也相继开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实践,然而在此新兴产业的发展下,也潜在许多问题,若要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原有思维模式,开拓新型培养方法,由此实践性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践项目的操作中,真实社会项目的引入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实践课程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为国家培养一批真正的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双结合的创新型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引入课程;实践;发展研究
一、 高校设计学科实践类课程的现状
(一) 传统教学模式固化
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僵硬老套,管理方式不够规范,学生难以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虽然我国创意产业相关学科的教学体系基本完善,但不论是传统学科,还是新兴学科,都还在承受着老套的教育灌输,深受书本理论的禁锢,这样反复的模仿式学习下受教者往往是被动的接收固有技能,不能将自身技能与个性思想结合,创新能力被扼杀。再则高校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没有明显的针对性,实施概念模糊,实践流程结构的规划不够合理和不清晰,理论课程不足以配合实践课程的进行,使实践类课程的展开相对形式化。
(二) 实践效果不明显
传统教学实践流于形式,当前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但是主要还是依靠专业理论支撑,同时实践基地相关课程的应用性的特征不足,这种教学偏离了实践锻炼的初衷,无法应对在现实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无法与实践相衔接,受教者便会束缚手脚,起不到真正的锻炼效果。
(三) 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沟通
开展实践基地课程的目的在于能使參与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而现实的高校实践中出现的交流阻碍却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而导致参与实践的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互动机制也不够健全,从而导致机会甚少,在此基础上社会的复杂性难以传达到高校之内,真正的实践便难以实现。
二、 项目引入课程研究的重要性
项目引入课程是为学校与社会交流联系构建桥梁,是提升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认识通过实践产生往往会更加深刻,项目引入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够避免束缚,并主动探求新知,对未来的具体实践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实践基地也可以整合社会资源,用以来发展创新提升自身实力,不断迎接更高挑战。
三、 项目引入课程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基地的影响或者作用
项目引入课程对于文化创意实践基地而言所体现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把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地向外延伸,强化与外界的沟通,在文化创意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出社会与实践基地之间的桥梁,促使其快速成长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主动了解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促使集体通过创新实践总结、掌握并运用教学规律与学习方法,深化研究方案,不断转变实践教学方案,逐渐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四、 基于文化创意实践基地之下的项目引入课程特点与实施
项目引入课程的推进是高校与社会共同承担的结果,在此合作的基础下,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实现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双重突破项目展开的参与者不断扩大眼界,增强对项目宏观性的掌握与实践环节的拓展能力、项目的引入与课程实践紧密结合,给课程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并注入乐趣性,激发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
在项目引入课程的实施方面,要明确展开该课程的目的所在,即发挥创新精神将所学所感融入项目中、具体实施过程。
1. 在项目的容纳与操作中,要坚持将探究与创新作为教育重点,引导学生更新学习理念,根据项目的实际问题展开思考。
2. 负责人在课程展开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汇集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意见并整理反馈在具体记录中,总结经验并集体进行商讨建议,避免重复错误,方便课程的再次展开。
3. 积极利用优质便捷的网络资源去结合实际项目的开拓创新,为实践发展创造无限的想象发展空间,并且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外界优质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的提升创造条件。
五、 结论
在当下越来越注重人的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中,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也会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与转变,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使得创新型技能对于社会的附加值随之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在高校中的改革势在必行,项目引入课程研究从根本上来看就是在促成人与社会的实质性联系,而此联系通过真实项目的引入才能存在并得以发展,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教学相长的融汇过程,不仅学生从中受益,作为参与者的教师及企业更能从中体会感悟实践的精髓所在,从而在以后的文化创意产业实践课程中便能加以思索并研究,实现真正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促成人才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梁惠娥,见寺贞子.对设计教育中“产学研”的再认识——有感于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的设计教学形式[J].纺织教育,2010.
[2]夏锦文,程晓樵.研究型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
[3]朱伟娟.从创新工作室谈创新思维与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M].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金成,金真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