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其表达手法探究

2018-01-03 10:15崔晓丹
牡丹 2018年30期
关键词:演唱者听众声乐

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声乐演唱是声情并茂的行为,声中有情,以情带声,从而与听众达到心灵的共鸣,唤起听众的情感,这也是所有声乐演唱追求的本质内涵。可以说,一切成功的声乐演唱都离不开准确的情感表达,二者息息相关。本文论述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了情感表达手法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一、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声乐演唱是演唱者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密切相结合的特殊艺术,其本质内涵在于情达的表达,所谓的“声情并茂”即是如此。在声乐演唱中,美妙的歌喉音质、纯熟的技巧都是为了表“情”,用“情”增加演唱的感染力。所以,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起听众的共鸣

一首作品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就唤不起听众的感受,当然也就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声乐演唱的艺术价值与内涵也就无从谈起。在众多声乐演唱中,不论是独唱、齐唱、合唱、领唱、重唱和轮唱,还是对唱、大联唱等,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情感表达的是否到位。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邓丽君的《甜蜜蜜》至今仍备受欢迎,就在于她将涉足爱河的人因见到心爱的人由衷欣喜或陶醉于心上人清纯笑靥的动人情景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在演唱中,邓丽君完美表现了情人甜甜一笑的娇羞神情,灵巧活泼又不失抒情韵味,这是把个人情感完全融入歌词与演唱中的完美案例,所以,一经开口,掌声雷鸣,其直到现在依旧为世人传唱。

(二)增强演唱的魅力

声乐演唱作为一门艺术,是有生命力的,可以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而声乐演唱生命力的表现就在于情感的融入。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听众的感受怎样变化,对于情感的感知永远不变。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经典名曲无一不是如此,超越了时代,超越了种族,在歌声中传递丰富的情感内涵,听一次就是一次情感上的共鸣,就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知名歌星的个人演唱会一票难求,有人不远万里都要到现场,这就是演唱的魅力。近些年,部分歌星出身于草根阶层,并没有受过专业学习,对演唱技巧可能根本一无所知,但就是因为其情感表达的到位同样引起了听众的共鸣,从而一鸣惊人,给中国音乐史添加了一个美丽的音符。

(三)保持演唱者的良好精神状态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过程其实也是演唱者再创作的过程。每个演唱者的音质不同、经历不同,对于作品的理解與感受也就不同,情感的表达同样不同。每一个天籁般的声音都是声乐演唱者自我体验与情感的融入与提升,当这种情感宣泄引起听众的共鸣,当掌声、喝彩声一次次响起,演唱者势必感受到一种认可、一种成就,势必受到鼓舞,从而更加忘我地投入声乐演唱中,这是一个积极的连锁反应。高潮之处,听者甚至会跟着一起唱起来,让整个演唱过程更具感染力,让歌唱者精神状态更加饱满,情感上更加投入。

相反,如果台下听众寥寥无几,反应冷淡,演唱者肯定会备受打击,无法坚持唱下去,更别提精神饱满、饱含深情了。

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准确到位是吸引听众的关键因素。只有得到听众认可的声乐演唱才是经典之作,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传唱不休,永不磨灭。

二、情感表达手法的运用探究

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核心与灵魂,声乐演唱归根到底是情感的演绎与宣泄。但是,情感的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

歌者易老,作品永存。对于同一部作品,翻唱者向来自古有之,层出不穷。然而,细心的听众会发现,不同的演唱者对于同一首歌曲,表达出的艺术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情感投入的不同所致。每个人的音色、阅历、情感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各不相同,表现在声乐演唱中就是效果的不同。仅靠演唱技巧的演唱,苍白无力,索然无味,谈不上以情动人。而情感的过度投入,又有夸张、哗众取宠的嫌疑,同样会令听众反感。

所以,声乐演唱中,演唱者一定要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加以适当的情感投入,方能事半功倍,准确表达出作品的艺术内涵,展现艺术的精彩。

(一)准确把握歌词的意境与内涵

有歌曲就有歌词,歌词里藏着作品的主题内容与思想。声乐演唱其实是二次创作,是对创作者歌词的演绎与发挥。演唱者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与较高的综合素质,准确地解读歌词的内涵与主题,从而在演唱中准确加以情感表达。

《北国之春》的歌词朴实无华,歌曲一开始便为人们展现了令人神往的北国春天的景象:白桦林,蓝色天空;轻柔和暖的南风吹过,木兰花开了;积雪融化了,清澈的小溪流向远方;落叶松已初露枝芽。好一幅北国初春的画面映入人们的脑海。这就是如诗如画的故乡,谁能不恋着它、想着它呢?谁又能把这如情似梦的初恋之情从记忆中抹去呢?妈妈寄来了包裹,带来关心爱护;和心上人虽分别五年,却情意缠绵,令人挂念。回忆起家乡的亲人,温馨涌上心头,令人兴奋,不再有失落的感觉。亲人在惦念着你,没有忘记你,你仍然拥有故乡亲人的爱。在故乡,你找到了心灵最后的寄托。歌手千昌夫很好地领会了歌词的内涵,一曲结束,经典永存,《北国之春》至今仍在广为传唱。

歌词是情感表达最为直白的方式,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心理。演唱者只有反复琢磨,理解作者与作品的意图,才能在演唱中将自己的情感贴切地融入进去,让作品得到升华,让演唱成为经典。

(二)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

旋律与节奏是歌曲的灵魂与基础,是打造音乐形象的根本手段。对于大多数作品,人们通过前奏就能了解到作品的感情基调。

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是在大陆流传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中国台湾影视歌曲。该主题歌旋律柔美抒情,节奏徐缓舒展。歌曲结构为单二部曲式,1调式。音乐材料的安排则具有起承转合的特征。在一段情绪活跃的乐器引子之后,出现了如话语般婉转自然的主题旋律音调。后接一个同样的短句,然后承以一个气息悠长的长句结束乐段。第一乐段有两段歌词,以亲切自豪的第一人称开始,向电影观众娓娓介绍自己的故乡小城,并向观众发出热情的邀请。第二段歌词用虚的手法,用“一幅画”“一首歌”将观众带入美丽的遐想之中,一句“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则集中概括了对小城人伦色彩的由衷赞美之情。第二段音乐笔锋一转,用短小的乐汇、较低的音区,对“小城故事多”的主题做了进一步的渲染和发挥。最后四小节音乐集中使用了第一乐段音调材料,加以浓缩之后以前段的同样终止式结束全曲。歌词内容则再次表达了小城姑娘对人们诚挚友好的邀请。

在这首歌曲里,擅长音乐处理的邓丽君对音准及节奏的把握极其到位,换气时痕迹较轻,声音轻柔,柔而不虚,深情地诠释了作品的意境,给听众一种柔合、细腻、略带缥缈的艺术效果,深入人心。

旋律的走向决定了歌曲情绪的体现,同时也是在提示演唱者应该选择何种声音与技巧来表现。实际生活中,人们可能不会刻意记忆整首歌词,但经常会无意识地哼出其中的一句歌词,这句歌词一般都是整首曲的高潮所在,是旋律优美的代表之词,是歌曲思想感情最饱满、紧张度最强的时刻,也是让听众为之动容的精彩之处。

(三)准确把握肢体语言的运用

声乐演唱不仅仅是声音上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表演活动,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形随声动,在演唱中,肢体语言可以通过增强听众的视觉感受,增强演唱的感染力。

人们应根据歌曲的意境来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其要配合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体现出演唱者的形体美,而不是盲目的乱动、故作姿态的搔首弄姿。

三、结语

任何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与核心,没有情感就没有演唱的艺术表现。演唱者只有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同时,加强对情感表达的运用,以情动人,才能创造出声乐演唱史上的经典之作。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崔晓丹(1981-),女,河南长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演唱者听众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