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生产技术和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

2018-01-03 11:24孙宜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32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孙宜亮

摘 要:弹药作为特有的国防装备,其生产技术直接影响国防制造能力。文章首先分别探讨了我国大、小口径弹药生产现状,其次列举了我国弹药生产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成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促进我国弹药生产技术有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弹药生产;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J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32-0155-02

Abstract: Ammunition is a special national defense equipment, its production technology exerting a direct impact on national defense manufacturing capacity.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large-caliber ammunition and small-caliber ammunition in China, and then enumerat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ammunition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ammuni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Keywords: ammuni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for development

针对当下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和装备发展迟缓的现状,本文笔者做出相关思考,认为弹药生产技术和装备在后续的发展中,应以现代国防建设需求与军事战略思想发展为基点,积极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过程质量控制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不断增强国防制造能力和军事对抗能力。

1 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发展现状

1.1 弹药生产技术现状

1.1.1 小口径弹药生产现状

当下,国内多采用全自动生产线、多工位组合机床生产线、联动生产及全部由单机构成的生产线4种方式进行生产。在生产进程中,多会应用弹芯成形工序的“九合一”专机等机械化专机,生产线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严重落后[1]。多采用单机和单工位加工,智能化物流体系尚未建设健全,各工序间也未建设紧凑的关联,多通过人工搬运实现工件流通。此外,在线工艺参数、产品质量检测手段尚不明确,生产效率普遍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若有生产线停产的情况,复产目标通常难以实现。

1.1.2 大口径弹药生产现状

大口径弹药生产以注装药、压装药、螺旋装药和捣装药等为主,捣装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有效解除了装药密度和装药效率低的问题,能够实现对高敏感度、高能炸药的装填作业。但是当下我国大口径弹药生产技术基本上是以国外相关技术为“参照物”,多会应用到螺装、注装、间接及直接压装等多种工艺。全自动分步压装(捣装)技术在大口径弹药生产领域中有很大发展空间,但与之相关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迟缓。大口径弹药生产尚未完全摆脱单机和人海战术的生产形式,设备陈旧、工艺滞后与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未能有效解除。此外,生产线不具备强大的变批迅速响应功能,开发新品种的能力偏低。

2 弹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据不完全統计,我国制造业能耗量在全国一次性能耗总量的55%以上,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际水平15%左右,但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工业用水重复率低于50%,和国外发达国家有20%以上的差距。此外,因为我国弹药制造工艺水平偏低、设备设施翻新速度迟缓,以致能源过度浪费、材料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长期无法解除,弹药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必然事实。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检测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弹药生产线中有广泛性应用,以上先进设备与技术,能够实现在线智能化检测,进而及时去除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规避了后续生产作业中材料与能源浪费的问题,计算机还能自动监测、采集模具磨损相关数据信息,进而生产出质量优、精度高的产品,降低了生产线中操作与检测人员的工作量,压缩劳动成本,构建低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格局[2]。

2.2 生产效率偏低

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国内弹药制造生产中,产品质量、模具磨损程度检测、操控等多由人工进行,人为因素对以上过程运行效果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组合式的数控与工装、高精度加工装备尚未在我国制造领域中推广应用,造成快速工装制造目标实现过程步履艰难,模具生产过程缺乏自动化、标准化,生产设备精度校对以手工操作为主,大大延长了生产准备时间,变品种变批量的生产能力长期无法提升。

2.3 弹药生产质量参差不齐

装药装备的质量对弹药的初速、射程、弹道性能、弹药威力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弹药装药生产在线中,因为产品质检能力偏低,进而难以实现对装药装备质量的精确、有效管控,最终对弹药性能的增强过程起到一定制约。

另外,因为我国弹药生产自动化水平偏低,生产期间难以实现人机分离,非无线工序持续化、智能化程度偏低,而潜在危险因素的工序现场人员偏多,危险岗位操作人员密度大,生产环境相对恶劣,以致不安全危险因素陆续出现[3]。最近几年在装药厂和推进剂研究所发生过数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3 弹药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弹药制造工艺与装备的创新

当下,国内大部分装药工艺是对国外工艺的引用或借鉴,现存的弹药自动装配线几乎是把初有的手工装配转型为自动装配,在工艺上几乎没有改动,缺乏高端的装药工艺与装备的辅助,以致难以有高品质的弹药产品产出。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情境下,很多新兴含能材料已被开发,但因为没有先进的装药工艺与装备的支撑,导致很多高性能材料不能顺利装入弹体中,这也是我国弹药毁伤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的内在原因之一。故此,不断创新与完善弹药制造工艺与装备,是先进弹药技术朝高端层次发展的突破口[4]。本文笔者认为瓶颈,先进的弹药制造工艺与装备无法由国外引进,创新最初的装药工艺与装备,已演变成弹药行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国家应重视与加强对弹药制造工艺及装备原始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对有效资金、能源与材料的利用率,适当的减少对相对落后的工艺与装备改良的资源投入量。

科学合理的应用工程中心(国防科技工业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平台,引导我国弹药制造技术践行正确的发展路线,可采用如下办法:(1)将“十二五”规划设为发展目标,上级部门在项目布置方面应分析其与规划中所涉研究内容间的相符性,在弹药行业技术改革等方面最好将发展规划设为相关工作运行的条件之一;(2)将行业

专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工程中心建设了由行业专家构建的中心专家委员会,其对弹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急需处理的问题有深刻掌握。所以上级部门在布置弹药制造方面的项目时,最好由专家委员会评审决定,以防出现过去“广撒网”的问题[5]。对技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家委员会要专门攻关,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

3.2 充分发挥“产学研”的合力功效

自“十五”以来,国家就加大了对弹药技术改造事业的投入量,大多数是以弹药制造企业发展需求为基点,对现存工艺及装备上行改造优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在产品品质与安全生产等诸多方面均有所提高。尽管如此,一些与精确打击、高效毁伤能力等相关的装药工艺、装备及在线检测技术等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故此,为全面提升我国弹药制造技术水平,应科学运用弹药自动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平台,将“中心”设为牵头单位,将各成员单位技术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上级部门在资金上给予其鼓励,充分激发各成员单位的能动性,针对关键的、重要的技术采集各方智慧,进而将“产学研”的合力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3.3 维护知识产权,构建优良的转让机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行业间的技术保密,没有形成良性互动,难以实现共同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尚未建设健全良好的技术转让机制,很多企业欲要以最低加个或非正当途径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为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相互之间技术保密也是正常的。为扭转以上格局,建设健全良好的技术换让机制,各方应严格遵守协议规定的各项内容,相互尊重、理解。

3.4 落实绿色生产的理念

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是绿色生产理念贯彻落实的基础。装药装备产品务必具备全生命周期无污染、资源低耗及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等多种属性,工艺生产线也要实现无污染、低能耗、安全与宜人化。这是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

我國弹药生产的安全问题、污染问题较为显著,数年间的技术改革中尽管解决了一些安全问题,但仅是针对一些重点产品生产线[6]。在技术水平的限制下,经改良的生产线难以彻底消除安全问题,环保问题也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尽管我国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但弹药生产企业“三废”处理设施设备滞后性显著是难以变更的事实,企业对环保理念认识缺乏深度性,应不断强化安全、环保意识,进而实现对我国弹药生产环境的有效优化。

4 结束语

综合全文,我国弹药生产工艺及装备现状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提出几点促进弹药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希望对行业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左爱文,刘映宁,何军,等.物联网技术在陕西人影作业装备和弹药全程监控中的应用[J].陕西气象,2018(03):37-39.

[2]雷林,伍凌川,张博,等.国外战斗部装药生产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J].兵工自动化,2015,34(08):32-36.

[3]方天翔,董明杰.电磁感应装定技术在弹药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4(01):142-143+146.

[4]唐寿江.弹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3(03):267-269.

[5]王军义.中科院沈自所中标豫西工业集团弹药成套智能生产线[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3):36-36.

[6]雷林,伍凌川,张博,等.国外战斗部装药生产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J].兵工自动化,2015,34(8):32-36.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