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凡君 崔斌峰
“1988年12月14日,我们成功首飞了中国第一架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每当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想起那些气壮山河的誓言;想起挑灯夜战的场景以及开拓创新的故事,我就激动不已……”
2018年11月17日下午,时值飞豹首飞三十周年之际,本刊记者走访了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现河南省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黄强。遥想当年的峥嵘岁月,他说出了这样一段感慨万千的心里话……
创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上世纪70年代“飞豹”设计研制开始,航空工业一飞院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中国飞机设计技术的规范转轨,到现如今全数字化三维设计制造技术,一直领航和刷新着行业记录。”黄副省长用总结性的语言拉开了话题。
本世纪初,“飞豹A”立项研制。为了让“飞豹A”早曰飞上蓝天,起初,是靠人力硬拼。我们从2000年开始,连续几年,别说星期天了,春节都没有休息过。从2000年大年初二开始,我们在军工系统率先实行了“611”工作制。即:一周工作6天,一天工作11个小时,除此之外才算加班,晚餐送到现场。
这样靠人拼,也不是办法。高科技产业,手段要创新。我们毅然决策,大胆走超越创新之路。首次在国内把三维数字化设计、电子预装配等先进技术用到了我们的飞机设计上。大家都学过机械制图,物体本来是立体的,但用手去画怎么也画不像。什么俯视图、左右视图、剖视图,只好用光线来把这个图透视出来,实际上这都是很原始的办法。现在的三维设计、三维数模,这个技术是工业设计的最高水平,也就是三维数字化设计和电子预装配。
当时的条件很差,我们斗胆决策,把三维设计用上去,目的是提高效率。当时很多人反对。有人说,现在国家连一个部件都没走通,你要整个飞机上三维设计,是不可能的。能不能先把这个“飞豹A”的尾巴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其它的用常规设计?我说我是立了军令状的,要保脑袋!
如果一部分拿数字化设计,其它的按常规用铅笔设计,装配不到一块,完不成任务,谁来承担这份责任?我们大胆选择了CATIA V5软件,这是当时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最新软件,我们是全世界第一家试用。因为软件不成熟,在试用过程中,我们还把它从5.2版本升级到5.7版本。可能有人要问:难道你比波音、空客还厉害吗?确确实实,在这方面,我们比波音、空客走在了前面。当时,波音、空客用的是V4版本,他们用的是工作站,都是几千台工作站,UNIX系统。咱们没那么多钱,买不起那么多工作站,我就想,现在计算机的速度和容量发展的非常快,可以在微机上也就是NT版本上实现三维设计,这个就是V5版本;对于这个版本,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当然,因为当时软件的功能很不全,我们也吃了不少苦。
攻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老实说,是否能成功,我心里头也没底!我们成立了攻关小组,由吴介琴副总师担纲。吴总曾在德国长期工作过,他编的程序被命名为“吴氏程序”,他是国际化专家,有着豐富的实践经验。他带着12个小伙子,成立了“敢死队”。我就跟他们说,给你们40天时间,你们把最后一关,也就是把三维转到二维,给我攻下来。如果你们能攻下来,后面大部队就全面应用这个软件进行三维数字化设计;你们要是攻不下来,咱回过头来老老实实走老路!
也许有人要问,怎么三维又回到二维去了?三维设计好了,要拿到工厂加工。他如果是用数控铣床加工的话,我直接把数模传过去。工人如果是钣金等常规加工,他就要看二维图纸。但我们不能三维设计一遍,再回头走一遍二维设计。能不能让三维自动翻译成二维?但是当时怎么都翻译不过来,不是多信息、就是少信息。攻关组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难关攻下来。我们阎良很方便,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近,走路10分钟,骑自行车5分钟就到家了。但小伙子们工作十分刻苦,很多小伙子吃住在现场,昼夜全力攻关。那时,每天晚上我都要过问攻关组的攻关情况。我问吴总:今天进展的怎么样了?40天排满计划,每天都要全力攻关。
到后来,吴副总师跟我说,黄院长,你别逼了,再逼我就跳楼了。但我不逼他不行啊,上面有要求啊。有一天晚上11点,吴副总师从我办公室出去后,他跟攻关组说:“咱们再拼一晚上,明天再不出来,我就跳楼!”我们攻关组的小伙子说:吴总您跳,我们跟着一起跳。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第二天晚上,全世界第一张用CATIA V5设计的三维数模转化成的二维图纸,“唰”的出来了!吴副总师异常兴奋地拿着图纸,那天是凌晨一点钟,他在楼道里喊起来了:“图出来了!图出来了!”完全失态了。
看吴副总师满头花白的头发,双眼布满血丝,面带浮肿,还发青,真有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没几天,他就住院了,肾累出了4个加号。
图纸出来以后,传到西飞公司,2000年9月26日,加工出了第一个无纸设计的零件——飞机上一米多长的钢接头。数控铣床加工出来,检测后百分之百可以装飞机。从此中国无纸设计的零件终于诞生了!
圆梦:英雄壮志泪满襟
当人们十分关心吴副总的身体健康时,另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龚鑫茂副总师病危,龚副总是咱们国家飞机强度和结构设计方面的一把好手。他是并行工作组的组长,负责飞机数字化设计和西飞公司数字化制造并行工程的。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累垮了他的身体,但即使在住院期间,龚副总仍牵挂着工作;就在钢接头加工出来的头天晚上,他对陪护的女儿说:“我梦见这个关攻下来了。”
第二天下午,他女儿就告诉他第一个零件已经干出来了,他腾的一下就坐起来了,很高兴;也许是一直牵挂的事儿终于有了结果,龚副总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没有了牵挂,龚副总当天晚上就进入了昏迷状态,那时他内脏已经衰竭,胰腺糜烂坏死,肝脏萎缩成拳头大小;进入病危后,医院几经抢救,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其实,在这之前,我们就发现他有些异样,几次提出来让他去检查,他总是说:“没事,我就是胆结石。我跟老婆说了,等我这段任务完成,我就动手术去。”他老这么说,就是不去,结果终于倒在了岗位上!
我悲痛不已,最后给龚副总梳了梳头发,让他干干净净走完人生。开追悼会时,我们规定每个专业只送—个花圈、派一个代表去,结果10月3号,还是“黄金周”期间,一天就送了300多个花圈、去了1000多人。有省市领导、地方政府领导、他的学生、协作单位人员。龚副总人品高尚,业务很精,大家泣不成声。我致悼词说:“龚总啊,你真不该走的这么早,重点型号攻关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当我在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中说起这个故事时,主持人都主持不下去了,感动得哭了。为这个型号的研制,我们付出的代价确实很大。这个飞机终于首飞成功,并开始装备部队,现在可以告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灵了!
2000年,我们在全世界第一次应用最新的CATIA V5软件,攻克了飞机三维数字化设计这道难关,干出了中国第一架全机规模的电子样机。2001年,我到法国达索系统公司,访问了这个软件的原始开发商,展示我们的全机电子样机时,他们从总裁到开发人员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并马上在他们的大门口升起了五星红旗。我带去的几个小伙子很提气,以前年轻人总想往国外跑,我们干好了,在国外也很有尊严啊。
这个成果,2002年度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徐舜寿: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
说到我国的飞机制造,不能不提到徐舜寿。
徐舜寿是浙江省吴兴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新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中国飞机设计机构的创建者、中国飞机设计院士们的导师、一代宗师。曾任六院十所(一飞院前身之一)第一任技术副所长、总设计师。主持并参与过多个飞机型号的研制,领导了国产活塞教练机、喷气式教练机、轰炸机和运输机设计,为我国的航空工业和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曾担任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主任设计师,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7年8月以后,徐舜寿根据部队的需要,组织和领导了初教1型飞机(后定名为初教6型飞机)的总体设计和“雄鹰”302型飞机(后定名强5型飞机)的方案性草图设计。这两个型号于1958年5月以后都相继转到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并获得成功,投产后均已装备部队。
1965年10月,根据部、院的指示,十所开始酝酿自行设计运输机的专家。徐舜寿组织有关人员到工厂了解和收集引进的苏式飞机资料。他从我国当时工业生产和技术水平的实际出发,本着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反复分析、研究和比较,最后选定以AH-24为原准机,自行设计运7飞机,作为我国研制民用飞机的起点,徐舜寿为运7飞机的正确选型和总体设计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走出了一条路子。
徐舜寿特别重视描图员的基本功训练。他要求描图员要有很好的基本线型、仿宋体、外文字的功底;熟练掌握钢笔、鸭嘴笔、圆规、三角板等工具,每天要交练习,他亲自修改。對人才培养,他坚持优先培养法和自然淘汰法。他特别欣赏苏联专家克拉西莫夫的“小狗游泳论”。就是要像小狗游泳一样,在科技的海洋里去搏击,学会驾驭飞机的本领。他认为优秀的设计师是通过实践的锻炼而成长起来的。领导者要通过技术实践去选拔苗子、尖子,把他们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如担任组长或主管设计师等,并在一般培养的基础上加以优先培养,在智力投资上不搞平均使用。对那些“屡试不第”的、没有培养前途或不适宜做技术工作的应加以淘汰,分配他们做他们所适宜的工作,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此,他曾被当作是“只专不红”的典型,受过不少责难。但他不为所动,总是据理力争。徐舜寿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刚直不阿。
为了缅怀这位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杰出的总设计师,1989年,一飞院为他塑了铜像,并且设立了“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2004年,我们又向清华大学赠送了优质白玉雕成的徐老塑像,以纪念这一代飞机宗师。
期待: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航空梦
今年,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建院57周年,在57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飞院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在党和国家领导的下,挺起不屈的脊梁,迈出坚韧的步伐,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为国家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时,今年也是“飞豹”首飞30周年,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回顾报国强军之路,回顾创新发展之路,回顾“飞豹精神”引领之路,我们为依然面临着繁重的军民机研制任务而感到骄傲,为依然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而感到自豪。
实现航空梦,是一飞院干部职工航空报国、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初心。在完成各种型号的过程中提炼而成的“飞豹精神”,是一飞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在57年的军民机研制中,一飞院几代航空人肩负振兴航空、报效祖国的历史重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上下求索,图存图强,以永不停息、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前仆后继、超越创新的钢铁般的意志,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党的十九大提出,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强军梦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57年来,一飞院航空人取得了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铿锵步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如今的世界,依然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强军,中国梦的实现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笑谈;“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强军梦”。
衷心地祝愿航空工业一飞院在“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的指引下,继续发扬“飞豹精神”,用优秀的业绩向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