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冰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班主任培训的现状及问题,论述如何通过加强班主任培训的目标性,建立严格的班主任培训机制,对班主任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系统化的培训来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一、班主任专业化及其重要性
班级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最基层的组织单元,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元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学校各项德育工作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组织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制度规范执行的主力军。可以这样来总结班主任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
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就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一次从法律的意义上明确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2002年10月26日,在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海燕副教授首次提出了“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概念。
专业化就是一种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成熟发展,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且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应该是班主任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掌握德育和其他工作的理论知识,在长期的实践和教育学生中形成的能力和态度,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过程。
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素质分为:①知识基础,知识基础包括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②专业情感,指的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个体差异,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③专业信念,指的是专业理想与专业道德;④专业行为能力,包括一般教学能力、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想教育能力果断决策能力、移情能力。只有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班主任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为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服务。
二、班主任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班主任培训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调查显示,从班主任培训的级别来看,校本培训占58%,其次是地市级,培训占20%;从培训的周期来看,只有3%的学校每个学期开展系统化的班主任培训,多数学校是一个或者两个学年开展一次;从培训形式来看,主要有领导或者专家报告、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到其他学校观摩学习等。从培训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校班主任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中小学班主任对培训效果的总体评价不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确。班主任培训的目标应该基于班主任专业化要求,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信念、专业情感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很多学校班主任培训的目标不明确,重形式而轻结果。
(2)培训的形式单一化。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班主任培训经常以讲座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类似于老师上课的“满堂灌”,太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主讲人的能力与素养。有很多专家和教授讲课的内容非常好,但是只留出很少的时间进行互动和交流,针对性不强,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
(3)培训系统化欠缺。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充满一腔热情,但是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只能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询问经验,或者通过自学来解决,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时候不能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分析问题,常常陷入困局。
根据调查发现,部分班主任较少或者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班主任专业培训。参加过培训的老师也只是零零星星地参加过一些培训。每次培训之间相隔时间长,内容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的培训重视理论研究、有的培训重视案例分析,没有紧密的相关性,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培训未受到相应的重视。从教育主管部门来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有着相应的文件规定,但是因很多规定不是强制性的,没有相关部门对整个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效果等做整体监控和评估,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在目前的社会大背景下,中高考成绩还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它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声誉,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质量,学校不得不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提高升学率上,对班主任工作效果的检查也大部分直接和升学率挂钩,对于班主任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缺乏整体规划。
从班主任自身来说,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又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思考、学习和改进工作方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班主任培训是提升班主任專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1.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信中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学班主任不仅仅担任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是学生成长的导师,中学班主任的专业化程度决定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班主任工作任务。班主任培训是提高中学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2.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目标要明确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利用各种机会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远大的志向,增强爱国情感。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应该以知识基础、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能力四个方向的提升为主要目标,做到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endprint
3.建立严格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机制
《意见》中提出“学校也应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班主任进行社会考察,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
要建立严格的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机制,从国家、省、市、区到学校建立中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新进班主任在上岗前或上岗后的一段时间内要接受一定课时数的专题培训,并且参加结业考核,考核通过的新任班主任才能够上岗。对于五年以内的青年班主任要通过系统的班主任专业化课程逐步提升专业化水平。
第一,中学班主任培训要建立严格的调研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每一届学生都与上一届有着不一样的特点,新教师也有自己的新需求。在遵循科学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需求也有所改变,而班主任培训调研,可以及时了解到这些变化,让班主任培训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第二,建立互动机制。班主任培训应该是常态性的,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应该形成常态性的学习机制。这种机制是基于知识与经验的共享,通过各种线上与线下的交流来实现,而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使这种实时交流成为可能。在班主任互动的机制中,分享的不仅仅是工作方法,更能形成班主任之间同一的教育理想与价值导向,从而形成一种正能量的相互激励与信任,完成班主任自我成长与班主任团队成长。
第三,形成班主任培训的激励机制。激励是通过一系列奖励形式引导人的正确行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制。班主任培训的激励机制可以从精神上与物质上划分。精神上的激励可以是某种荣誉,班主任的自我提升得到认可,而使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物质上的激励机制可以是班主任专业化学习的奖学金、班主任工作的科研经费等。
4.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系統化的班主任培训
多层次培训主要根据不同班主任的需求来进行合理分类。比如从年龄和任教时间上区分:新班主任培训、青年班主任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从需求上区分:如何进行问题学生的转化、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等。
多形式的班主任培训,可以让培训内容更加生动起来,使参与培训的教师有更加鲜活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师的兴趣与积极性。现有的班主任培训模式主要有讲座、校外参观、经验交流等,还可以进行同行督导、案例分析、模拟情景等注重实践体验的形式。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以外,还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成立学习小组,定期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上进行沙龙式讨论,或者通过短小的微课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
班主任培训应该注重实效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集中授课与讲学,夯实理论基础。其次,在学习的基础上,班主任反思总结以往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与分类,对自己的工作风格与本班学生的学习风格、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并在小组内进行研讨。再次,在自我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调整、改正自我观念,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将新的观念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去,开展学生谈话、家访,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反思新的教育观念是否还有需要调整与修改的地方,并做好笔记。自我反思与实践应该交替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能够最快地积累管理经验,提升教科研能力与理论水平。最后,综合能力展示与推广。班主任通过论文、主题班会、教育案例等形式展示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和培训中所取得的成就,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分享。
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班主任培训得到有序的发展,让更多的班主任得到系统化的班主任培训,才能有效地提升班主任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韩曼茹.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4.
[2]侯 芸.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林秋娟.一场“魔鬼”拓训引发的思考——谈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7).
[4]常 静.创新班主任培训模式 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