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明
摘 要:信息技术渗入教育领域,先后出现了基于影视媒介的“视听教学”、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和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渗入国培课程教学,呈现出以“教”為中心、以“学”为中心和“教”“学”结合的三种路径。文章梳理了信息技术渗入人类教学的历史图景,提出了信息技术渗入国培课程的三条路径。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国培计划”以来,信息技术不但成了国培的必修内容,而且各地国培项目承办机构纷纷顺势而为,开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微课等在线教育的新形式,主动探索信息技术渗入国培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和形式。这些课程依托所构建的网络研修社区和远程教学平台,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的质量提升,甚至高校人才培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信息技术渗入教育教学的历史图景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是指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在加拿大媒介传播学者Marshall McLuhan(马歇尔·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即人体生理功能的延伸。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其发展呈现人性化趋势,即越来越满足人的需求。信息技术发展至今,不但能“呈现”和“表现”现实,而且能“虚拟”现实。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渗入人类教育教学的历程,实际上正是这些技术扬长补短的过程。
人类教育领域出现的信息技术,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模型、地图、幻灯 、动画片、立体画、无声电影、无线电广播等媒体,纷纷走进教育领域。这些媒介都有不足,或只能看,或只能听。由此催生了20世纪30至40年代有声电影、电视等视听兼备的大众媒介进入教育领域。影视虽然视听兼备,但只能为教育教学提供声像素材,教者难以走进影视按自己的构思讲授。20世纪50至70年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不断发展,应用于教育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应运而生。执行教学任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课程软件,简称课件(Courseware),如微软系统中的PPT课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联网、卫星通信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的发展,更加丰富了人类辅助教学工具及其课件的种类、范围和功能,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和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以及微视频、动画、网页等多媒体课件。
二、信息技术渗入国培课程教学的主要路径
虽然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培训的改革,已经成为国培发展的潮流。从现实的探索来看,信息技术渗入国培课程教学,主要有如下三条路径。
一是以“教”为中心的路径。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是中国互联网起步和开始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幻灯机、投影仪等,主要以课程知识和辅助教学的形式,融入部分具备条件的学校的课程教学,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以学科培训为重点内容的“国培计划”项目,如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都是以专家讲授为主。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远程培训网络平台和QQ等社交工具的形式出现,承担的主要是辅助培训者线上和线下施教的功能,即对具体学科培训的内容、过程、评价等的延伸和优化。这一时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PPT等常规课件为主,动画类、网页类课件相对较少。远程教学网络平台效果欠佳,除了平台自身建设水平较低等外部原因,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学员和教者习惯了传者本位的培训模式,对学员自主网络学习的培训方式一时难以适应。该路径关注培训者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国培课程教学内容培训效果的最大化。该路径的支持者们认为,培训内容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能更好地为学员所接受。
二是以“学”为中心的路径。进入21世纪后,我国信息技术呼应着中小学新课改、“国培计划”、数字校园建设等阵阵涛声,激荡出慕课、微课等夺目的浪花,形成了以“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培训模式。该路径的支持者们认为,培训的目标,不只是为了完成培训课程的教学,更多是为了满足学员的主体需求。该路径的重要表征,就是“慕课”和微课在国培中的应用。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汉音译为“慕课”),意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是指学习者众多,“开放”是指零门槛注册参与,“在线”是指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慕课”的核心理念,一是碎片化学习模式;二是交互式练习,即时反馈学习效果;三是如课堂般的线上课程组织方式;四是通过学习对象数据分析学习规律;五是更为广泛的互动交流。“慕课”的特征和理念,实质上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它对国培课程的远程培训影响深远。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也称微课程)也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微课最初指一种教学资源,核心是微型视频,即一段20分钟内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动态教学图像。后来发展成了一种在线的微型教学活动,除了讲授知识点外,还增加了针对学习者的问答、演示、练习、反馈等互动环节,表现在网络资源上,就是增加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微练习,从而形成一个开放性、网页化、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环境。在微课的影响下,近年来,国培项目实施中,出现了微培训的理念和实践。微培训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型辅助培训模式。它聚焦一个小主题或小问题,资源精、讲解精、制作精,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抓手和传统培训的有效补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与国培项目实施的深度融合,笔者以为,今后还会出现第三条路径:“教”与“学”有效结合的路径。该路径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培训理念(如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为指导,把以互联网、通信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优化国培课程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作为促进学员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激励师生互动交流的通信工具,作为国培课程资源的产生、加工、传递、利用工具。理论上说,该路径能规避前两条路径的局限性。例如,远程培训和微培训的混合式培训,能有机整合教学和培训过程的诸要素,能使信息技术发挥创设情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测评教学效果、延伸国培时空的综合功能,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国培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 艳,李育泽,徐义东.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资源网站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1).
[2]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
[3]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1).
[4]赵萍萍,张进良.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述评[J].数字教育,2017(3).
[5]佘雅斌.基于岗位任职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