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号大老爷
这些星体好圆呀,感觉接近了标准的球形,但听说这好像违反了宇宙的规则?是的,球体虽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很多星体没法把自己变成圆形,因为它们自己不够重。
哈,这还跟个头有关系?
在宇宙里面,个头越大的天体越趋近于球形。像彗星、小行星这种小个子根本没那么圆。比如太阳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第4号小行星“灶神星”,长得就像个Potato,以至于我们只能用572.6 km × 557.2 km × 446.4 km这种数据来描述它的尺寸。有些彗星更搞笑,长得跟颗花生似的!
意思是越重的星体越容易变成球?为什么跟我们胖子是一样的!
确切地说,石质行星是这样的——行星会被自己的引力所累,逐渐被自己重压成一个球。这个过程可以这么理解:在一颗星体上,每个点都被星体的中心吸引,是往中心“掉”的。因为所有点都在努力把自己的重力势能降到最低,以达到一个低能量就能维持的稳态。
举个例子,就好像在桌边放个滑溜溜的iPhone X,它会慢慢滑下桌子砸到地板上一样,星体上的质点也是一样的,其结果就是无限趋近于沿着中心排列成一个球体。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一个星体做不到把自己压成一个球,那就只有一个原因——岩石内部的结构在对抗重力势能,也就是你的iPhone X被地板挡住了。如果星体不够大,却又够硬,就不够压缩自己。
那到底需要多大才行呢?
经过计算,岩石构成的行星直径600 km以上就可以把自己团成一圈。这张图里的星体和飞船对照起来还是太小了,不足以形成如此完美的球。除非它只是表面看上去像岩石而已,这可能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流體。因为流体构成的星球已经足以轻松地在真空中保持球体,比如类木行星,表面还是一团气体,但越往深了走,这些气体就会被自己的重量压缩成液体,接着是固体。不过人类的航天技术,还无法到达那种幽深的谷底。
类木行星里面好可怕……我会患上深海恐惧症的……
那我们换火星来说,它至少比较像地球。火星表面有一座山叫“奥林匹斯山”——对,就是《火星救援》里航拍出现过的那座大火山,像一张巨大的盾牌扣在火星表面。它的厚度达21 230米,是珠峰的3倍,由于火星的重力比地球弱才能存在下去。如果这座山被放到地球上……可能会被自己压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