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 培 刘龙珠
托起明天的希望 推动教育走进新时代—河西区人大常委会监督视察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工作纪实
文/ 杨 培 刘龙珠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寄托了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和福祉,建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这是教育民生的最终追求,也是河西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的重点问题。河西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教育列为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作为监督的重点,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视察,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掷地有声的话语,也牵动着河西区人大代表的心弦。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当天,河西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来到了我市教育重点工程——天津市第四中学迁址扩建现场。
从2015年7月开始桩基施工,到2017年4月完成外檐施工,目前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楼房已初具规模,视察组详细询问了土地手续、资金、施工计划及施工进度等问题,指出,要以适合孩子特点的使用要求作为工作基底,将每一个细节都从安全的角度进行充分反复的安全风险防控,确保使用过程中安全零隐患。要严控环保关,无论是施工过程中对环保措施的落实还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材料的环保管控,都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把控,施工完成后即进行环保检测,经检测达到合格标准,确保给孩子一个安全、环保的生活活动空间。“教育和百姓息息相关,学校规划设计很好,建设标准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将该项教育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王平代表对新四中的建设充满期待。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最响亮的口号。为满足百姓入园需求的不断增加,挖潜整合系统资源,将原天津四中艺体馆部分改造后建成河西区早教中心及河西八幼分园,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目前,早教中心已全部完成改造修缮工作,孩子已进入到中心接受早期教育。河西八幼分园投入使用,增加适龄学位225个。为优化海地地区教育资源布局,充分借助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东部地区小学优质资源覆盖率,北师大天津附中附属小学建设工程已获得河西区政府建设申请批复,并完成了规划设计方案,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渌水道分校改扩建工程正在着手实施。一项项教育重点工程的持续建设开展,充分体现着市、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魄力,也真实见证了河西教育民生工程的蓬勃发展。
代表参加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座谈会 摄影/杨培
正值金秋时节,当视察组走进河西区中心小学梅苑学校,设备齐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就如一阵阵希望的和风,吹拂着前来视察的人大代表的心田。
中心小学梅苑学校是一所新建的国办小学,为满足解放南路起步区西区周边百姓子女入学需求,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新建校的高端起步、高质量发展,中心小学梅苑学校采取与河西区中心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独立法人、独立编制,教师由学区内流动、集团内统筹安排。河西区政府投入455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布置和相关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2017年5月正式招生,新学期已投入使用。
学校硬件建设高端先进,校园环境美丽优雅,在吸纳中心小学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校情构建“梅润童心”特色文化,旨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纯洁的心灵、坚毅的品格、文雅的气质、进取的精神、挺秀的体态,从而达到“梅香傲雪凌霜、苑景万紫千红”的教育理想境界。在学校文化创建中,植入中心小学集团校幸福教育的学校文化精髓,形成统一的办学理念,即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位教师热情愉悦地工作,让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留下精彩的回忆。视察中,张博智代表对梅苑学校“梅润童心”特色文化称赞不已:“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的总和,是引领学校建设前行的精神力量,不能停留在环境、设施、装饰布局,而要渗透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中,融入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政府把这么好的学校交到我们手里,我们一定不负重托,把它办成一所优质学校。”梅苑学校的书记和校长满怀信心地告诉视察组成员。“有了这么美丽的校园,这么先进的教学条件,我们做家长的,再也不必为了择校而烦恼。”前来视察的代表们与接送孩子的家长交谈时,看到的是家长们满意的笑脸。
视察过程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做早操,虽然总有小朋友不合拍,队伍显得有些凌乱,但代表们看到的是孩子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童真幸福的笑容。
让每个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让百姓公平地站在教育起跑线上,让学校补齐短板发展长项,皆因教育而收获幸福,这是河西教育发展的意义所在,也是河西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教育工作的职责使然。
看过明亮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施、齐全的师资配备,视察组重点听取了河西区教育局关于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汇报,结合视察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一是科学布局,盘活资源,统筹考虑河西教育发展。教育资源要有前瞻性规划,不仅要积极推进落实,还要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实际需要及时做出补充调整。比如全运村的建设,给河西城区布局带来新的空间变化,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高标准规划起步阶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是补齐短板,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报告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这一具体而突出的变化,针对的就是民生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要补齐河西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短板,努力解决河西区东西部办学质量不平衡、群体发展需求不平衡等问题。三是以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要继续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校际联盟,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逐步形成政府直接领导、教育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的管理体系,做到责任分工明确、任务落实到位。四是解决好高端教育发展,满足百姓需求。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孩子能享受到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河西教育的定位就是首善教育,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内涵发展和办学质量提升,努力提高社会满意度。
教育,是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着千家万户对幸福未来的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位,作为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教育工作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河西区人大常委会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教育工作,认真履行监督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进全区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相信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必将大踏步走进新时代。
(作者分别为河西区人大常委会教卫工委干部、研究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