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03 09:44柏娜
医药前沿 2018年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有效率

柏娜

(遂宁中心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急性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且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急性脑梗死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昏迷、呕吐、眩晕以及耳鸣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急性脑梗死及时给予有效救治极为重要,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急诊急救模式的效果,本文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展开了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70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以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61.7±5.2)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为46~80岁,平均(61.9±5.3)岁。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P>0.05,符合临床对比需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治疗,给予常规急诊接诊、病情评估、常规检查以及心电监护等措施。研究组则应用急诊急救模式,具体为:(2)成立急性脑梗死急救小组,准备充足的急救所需药物,并对药物做好编制,以便随时使用。接诊后及时准确急救所需仪器和药物,以便以第一时间给予有效救治。(1)病情评估:做好院前急救,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于接诊后3分钟内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以最快的速度明确患者病情。对于无法排除脑出血的患者,及时给予CT等影像学检查,并迅速完成相关辅助检查,提前与影像科医生联系,及时了解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患者病情,以便制定有效治疗方案。(3)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实施先抢救后挂号,快速给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在进入急救室后,第一时间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监护和高浓度吸氧,严密观察患者抢救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适当抬高头位15~30°,防止颅内压升高。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耐心解释患者病情,交换急救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其进行比较。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其疗效进行评定,若患者头晕、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91%及以上,则为治愈,若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好转,NIHSS评分降低介于46%~90%之间,则评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NIHSS评分降低不足45%,但超过18%,则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NIHSS评分降低不足18%,则评定为无效。显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即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纳入SPSS 18.0软件分析,(±s)和(%)分别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差异对比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 两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比

从下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的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较为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为(11.5±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86.9±3.8)分和(70.5±3.4)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5 23.3±2.4 11.5±3.1 43.1±4.2 86.9±3.8对照组 35 23.1±2.5 19.4±3.8 43.3±4.1 70.5±3.4 t值 / 0.34 9.53 0.20 19.03 P值 / 0.73 0.00 0.84 0.00

2.2 两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研究组在应用急诊急救模式治疗后,其治愈的患者为9例,占比25.72%。治疗显效14例,有效10例,只有2例治疗无效,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中治愈5例,所占比重为14.29%。显效与有效患者例数分别为12例和8例,治疗无效10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两组有效率对比,χ2=6.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较为常见,脑血供突然发生中断造成脑组织坏死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闭塞或狭窄均有可能造成急性脑供血不足。急性脑梗死的病因较为复杂,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冠心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调整,急性脑梗死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若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而,如何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效果是临床重点研究的课题。

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发病急骤,部分患者可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急性脑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以及半身不遂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说话不清和吞咽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还有可能造成患者昏迷不醒,若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有研究报道,大脑最多可以耐受的缺氧或缺血时间为5~10分钟,小脑可承受的缺氧或缺血时间最长为10-15分钟,延髓可耐受的时间为20~25分钟[3]。由此可见,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较短,其疗效以及预后都与抢救时间具有紧密关系,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越早治疗,越有助于减轻对患者脑部神经细胞的损害。通过恰当的急诊急救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促进患者脑部供血,从而减轻对患者脑部组织的影响,从而促进其受损脑神经功能恢复。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急诊急救模式后,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优,研究组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71.43%,说明急诊急救模式的应用,更有助于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急诊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东晓.急性脑梗死急诊急救治疗模式的建立[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9):1692-1692,1693.

[2]刘顶成,吕传柱,王伟锋等.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03):155-157.

[3]朱曦.急诊急救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初步观察[J].临床研究,2016,24(06):125-126.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有效率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