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40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从一匹“小马驹”演变成一头“大象”。船小好掉头,过去是一叶“小舟”,现在则是一艘“巨轮”,掌舵“巨轮”挑战要大得多。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黑天鹅”影响、“灰犀牛”威胁、“木桶”效应羁绊等问题,跳出“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仍需稳中求进、勠力攻坚。
2017十大国策备忘
即将到来的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认真谋划好全年工作,要切实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进步、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在转型发展上有新成效,在优化政治生态上有新气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放在当前政策体系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地位。未来一个时期,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其中,去产能,要竭力防止“僵尸企业”死灰复燃和落后产能企业“火中取栗”,更要不断巩固成果防止陷入“去产能、增产量”的怪圈;去库存,要遵循“住房不炒”,避免“接盘侠”“打鸡血”,更要在长效机制建设年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去杠杆,要去金融杠杆、去债务杠杆、去地产杠杆,防止“交叉感染”,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降成本,要拿出更多的诚意和减税降费幅度更大的政策,重点关注“隐性成本”;补短板,要补效率短板、补协调短板、补生态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尤其是要重点围绕降成本,把“三去一降一补”有机联系起来,注重土地、资金、人工、科技、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打造,打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版”。
★联合国近日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显示,目前东亚和南亚仍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而今年中国对全球的经济贡献约占1/3。
★2017年我国去产能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全国退出煤炭、钢铁产能已分别超过4.4亿吨和1.15亿吨,2018年有望完成或提前完成“十三五”去产能任务。
★近日,中行发布《2018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GDP增长6.7%左右,比2017年小幅回落,但在平稳增长同时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厉以宁:中国经济正面临的10大尖锐问题;2.苗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3.迟福林:实体经济如何做大做强做优
扫二维码下载本栏目增值服务《领导智库文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2018年开局之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淡化经济增速目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创新型人才队伍,积极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以创新为抓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依靠要素、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依靠智慧经济、知识经济驱动为主,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科技创新红利的转换。把质量变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任务,把效率变革作为主线贯穿,把动力变革作为基础支撑,主动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质量变革,要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资源节约利用,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经济质量优势。效率变革,要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产出水平,更加重视科技进步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动力变革,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动能、激发新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未来3年,全国还将有4000万人需要脱贫,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硬仗中的硬仗”“短板中的短板”。必须狠下绣花功夫,拿出过硬办法,把扶贫、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要以2018年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主要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问题展开专项治理。值得一提的是,不仅要把脱贫攻坚当成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战场,而且要把脱贫攻坚变成锻炼培养干部的主战场,更要把脱贫攻坚当成密切干群关系的主阵地。
【决策看点】
●12月4日,麦肯锡发布了长达176页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麦肯锡的数字中国调研报告,从国际地位、数字化进展、背后的驱动力以及政策和商业环境五大维度出发解读了国内的数字化生态及其潜力。报告显示,中国电子商务(2016年交易额占全球40%)和数字支付(2016年个人消费交易额7900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已经领先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占全球1/3,独角兽价值约占全球43%;2014至2016年间风投金额达770亿美元(占全球19%)。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以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为重点,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系统入手、多源共治,加快推进污水管网与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国考断面水质达标、重点流域污染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控,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快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尤其是要坚决守住“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阶段性成果,坚持零容忍,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压实基层责任,确保不留死角。着力解决优质生态产品稀缺问题,做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结合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决策看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要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实现产业转型、产品转型、技术转型“三大转型”,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共享经济、产业协作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12月13日,交行发布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展望报告。报告从短、中、长三个经济增长周期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1、短周期接近尾声:库存变化表明近期经济增速可能放缓;2、中周期正在转换:供给周期表明当前处于新旧供给动能转换节点,当前是旧动能供给走弱的末期,同时是新动能形成的初期,处于新老动能交替的关键节点。3、长周期在下行中转变:人口结构转换导致动能走弱,未来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难以逆转。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要对原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行完善和升华,也要着力破解新时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更要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和提升发展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国家级中心城市群为核心,着眼于区域统筹发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区位特点,积极推进类似大湾区、大通道、大带路、大圈线建设。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补偿机制,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共同体。着眼于分类指导和一体联动、重点引领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点、圈、线、块协调联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形成以大数据为关键技术的数字经济战略格局,是实施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要把数字经济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进行前瞻性布局,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进入2018年,要进一步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重点做好数据集中和共享,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形成全面覆盖、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运用数据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乡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农人“新四农”展开。新农村,要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凸显农村秩序与山水格局、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新农业,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农民,要通过创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新阵地、新载体和新平台,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农民队伍。新农人,要发挥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文化基因、群体基因的优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元素和新能量。要着力培育农村创新创业的带头“能人”,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落实金融服务、财政税收、用地用电等“政策礼包”,构建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尽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主体,更好带动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决策看点】
●近日,有关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个关键周期会拉长,这将为中国争取持续发展的时间窗口。一是战略机遇期会拉长,而且会创造新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周期如在15年、25年见到显效的话,对于中国来讲将是一个新的大战略机遇期。二是经济发展周期会拉长。再有10年持续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就可以实现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没有过的。三是制造业繁荣的周期会拉长。强国之基、立国之本还是制造业。繁荣的制造业周期还是要尽可能拉长。我们在转型升级中,产业迈向中高端已经出现端倪。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同时,培厚土壤,建设良好党内政治文化,坚决反对关系学、官场术、“潜规则”“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净化正风肃纪“小气候”,剥开“四风”隐身衣,拆穿腐败“变形计”,努力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间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红线,防止去产能安置中的失业风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一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三是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四是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五是国际形势及外部重大风险和挑战。
【链 接】
划重点,从六个“一”看2018年中国经济走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蓝图,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2018年经济发展的清晰走向,概括起来就是六个“一”。其中,一个根本要求,即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个重点,即现代化经济体系开篇布局;一个长效机制,即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保障住有所居;一道防火墙,即防范风险要取得积极成效;一个底线任务,即向深度贫困地区发力;一条红线,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明显减少。 资料来源:新华网2017年12月8日
2018四大升级点亮中国经济新动能
最近,有关机构展望2018年中国经济时表示,四大升级点亮中国经济新动能。1.制造业升级。全球朱格拉周期和新工业革命下,看好高端装备制造业、通信(5G)、芯片、半导体、物联网等产业;2.消费升级和消费率提升。主要受收入持续中高速增长、财富效应不断显现和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3.城镇化战略升级:由之前的因地制宜城镇化升级为以城市群为主的城镇化,将会稳投资(轨交和房地产投资),也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效率;4.自贸区升级:改革开放40周年,或进入开放新周期,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将走上新台阶,自贸区更有可能升级。 资料来源:华尔街见闻(上海)2017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