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们的启示

2018-01-03 10:27王文刚
西部大开发 2017年10期
关键词:梁家知青总书记

文 / 王文刚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们的启示

文 / 王文刚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去梁家河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带领群众兴办的铁业社、缝纫社、供销社……聆听当地干部群众讲述总书记当年点点滴滴的故事,深受感动,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看到总书记一段话:“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收获有两件: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内心深处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春节前后,《学习时报》连续刊载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每期都看而且剪贴下来并复印给孩子一份。前不久中央党校正式出版了这本书,我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作品,给我许多启示和感悟,深切体会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七年的知青岁月铸就了总书记坚毅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年,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还是一个懵懂少年,艰苦的生活环境,“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的插队生活,使他经历了今天年轻人难以想象的人生考验,经受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炼。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和艰苦磨砺,使他能够深入了解当时中国最

底层最真实的一面,对中国国情有了深刻的体察,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淬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品质,系好了他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段不同寻常的知青岁月,成为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和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的重要起点。这启示我们,在当今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的情况下,年轻干部更要学习总书记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自觉到基层和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砥砺党性、锤炼意志、增长才干。

1975年,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后排右三)和北京及本地知青。

习近平在梁家河时参加队里的劳动

七年的知青岁月锤炼了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变的“初心”。面对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他从不气馁、从不消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生产劳动之余到宝塔山、延河边流连沉思,瞻仰革命旧址,聆听父辈们的青春往事。延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信念,更加坚定了他信仰和追随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递交了10份入党申请书。他后来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启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信念,保持“革命理想大于天”的豪情,自觉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践行者和捍卫者,走好新的长征路。

七年的知青岁月孕育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融入血液的为民情怀。七年的插队生活,他与人民群众摸爬滚打、朝夕相处,建立了血肉联系,培养了深厚感情。他对乞食老人“解衣推食”,对智障孩子关心包容,把自己的奖品摩托车换成集体的拖拉机、磨面机。在离开梁家河的几十年中,他始终牵挂着陕北乡亲的冷暖,总是像家人一般亲自热情接待每一位拜访的梁家河老乡,力所能及地为大家解难事、做好事,处处展示出他心怀感恩、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他曾深情地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乡,我时刻铭记陕北人民的养育之情”,这种朴素的、扎根黄土高原的为民情怀,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党的十八大他当选总书记后就庄严宣示: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启示我们: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七年的知青岁月锻造了总书记强烈的担当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正如梁家河村的原支部书记石春阳回忆说:“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做事,总是为村里着想。”20出头的习近平担任大队支书,他不仅积极劳动,还带群众打出了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淤地坝,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被群众称赞为 “敢说敢做敢担当”、“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这启示我们,“党员干部就要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担在肩上,强化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

梁家河村知青旧址

七年的知青岁月培养了总书记孜孜不倦的读书习惯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七年中,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在低矮的窑洞里、昏暗的油灯下,以超人的毅力系统研读了马列主义经典,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哲学、文学、军事和国际政治等书籍,积淀了丰厚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理论素养。可以说,青年时代大量的读书学习,奠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启示我们,要像总书记那样,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悟到,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当年雄浑厚重的黄土地和厚道质朴的陕北人民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工农红军,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几十年后,又在这块土地上滋养孕育了国家新一代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用他七年的知青岁月,生动诠释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更是“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

掩卷长思,感慨万千。我深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不仅是青年人成才励志的好教材,更是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加强党性教育的教科书。我将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作为座右铭、案头卷和教科书,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拥戴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立足本职、多做贡献,干在实处、走在前面,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决策咨询服务工作。

(作者系陕西省委党校市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陕西省决咨委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梁家知青总书记
时局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
从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
习总书记“下团组”
把根留住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