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徐海星
“千企改造”激活力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徐海星
2016年8月,贵州出台《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进工业全面转型升级方案》,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促进全省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全省共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1597户,项目1637个,完成投资947.3亿元。“千企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工业总体呈现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1至9月,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三位;全省能矿产业比重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新兴产业占比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8%。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6年,是一家以生产钢铁为主的企业。
近年来,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水钢的发展陷入困境。年亏损额最高达到10多亿元,占首钢集团亏损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不转型就会被淘汰,不升级就没有出路。”水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龙雨说。
通常情况下,认为心理资本包含多个构成要素,如外向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感、控制点以及自尊等,其中乐观、韧性、自信、希望是心理资本的四个主要维度。
水钢抓住了“千企改造”的机遇,积极谋划转型升级。2016年,水钢成功获得“千企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今年,水钢申报的《炼铁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再获专项资金支持。
在各项政策资金的支持下,水钢加快了去产能的步伐,探索“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一方面把钢铁主业做精,另一方面则把非钢产业做强做大。
在钢铁主业方面,水钢停掉了陈旧落后的炼钢厂、关停能耗较高的高炉,留下能耗低、质量好的生产线继续发展。从采矿、运输到制矿、炼铁、炼钢,水钢针对生产环节实施了“流程再造”,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龙雨算了一笔经济账:用电方面,公司自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加上大用户直供电,节省成本过亿元;物流方面,内外联动,全年降成本1.8亿元左右;库存方面,铁矿石、焦煤等库存大幅下降,资金占用从10.4亿元降低到6.3亿元。
在非钢产业方面,水钢发挥优势发展新型建材、现代服务、建筑安装等产业,非钢产业产值在2016年达到22亿元,整体实现盈利。
钢铁主业转型升级,非钢产业快速发展,水钢集团的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1至9月,水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39亿元。非钢产业营业收入25.51亿元,同比增长10.41亿元。
水钢的成功转型只是全省“千企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放眼贵州,越来越多传统工业企业通过“千企改造”获得新生,发展效益变好,转型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变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贵州石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及其纤维制品。
走进公司的拉丝车间,24台拉丝机正在快速运转,玄武岩矿石通过拉丝熔炉淬炼成玄武岩纤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抽丝、络纱。
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机器是进口的玄武岩拉丝设备,熔炉采用的是德国最先进的燃烧监控系统,可拉6微米至24微米的原丝,精度超过一根头发丝,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玄武岩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环保高性能纤维材料,不仅强度高,还具有电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我们所生产的玄武岩高压复合管道,重量只有普通钢管的四分之一,使用寿命却是普通钢管的2倍以上。”公司总经理陈代富说。
2017年,石鑫公司入选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名单,成为六盘水获得首批升级改造补助资金的3家企业之一。
短短两年,石鑫公司在“千企改造”政策资金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石鑫公司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与贵州理工学院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拥有37项核心专利技术。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材料也在逐步获得客户认可,市场销售局面逐渐打开。
转型升级,根本动力在科技创新。有了新技术,才有新产品,有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才能占领市场。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千企改造”的强力引擎,驱动贵州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贵州合众锰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六盘水软锰矿资源,与四川大学等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公司研发的“三相一步法”等18项核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低品位难利用锰矿的资源化生产,让锰渣资源化利用率达98%以上。
毕节汇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过去只生产普通车桥,通过实施“千企改造”,公司新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有6项发明专利,产品全面升级换代成带ABS自动感应功能的车桥。
……
一年多来,“千企改造”工程通过实施“行业领跑者行动”,鼓励制造业企业走“专精特优”的发展道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新动能不断涌现。
盘州市盘江精煤公司火铺矿通过智能化改造,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和矿井安全得到较大提高。图为火铺矿煤厂安全生产调度中心实时监控平台。(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贾智 / 摄)
“以前固定岗位需要300多工作人员,现在减少了120余人,老矿井通过智能化改造,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却变高了。” 盘江精煤公司火铺矿改造项目副总工程师桂峻对“千企改造”工程有着深刻的体会。
盘州市火铺矿是老矿井,面广、线长、点多,从业人员分布在矿井上下各个角落,矿井生产的安全压力极大。
2017年4月,盘州市盘江精煤公司火铺矿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改造项目共涉及综合自动化、矿井水文检测、石门普通胶带输送机远程监控系统等11个子系统,目前项目已投入使用,并将于12月底全面建成。
“大数据+”产业的深入融合,为企业的改造推开了新窗口。火铺矿改造项目实时采集、处理、运用、共享生产数据,通过大数据推动生产流程集成再造,一年可减少电费近120万元,采矿和洗煤工人减少到200多人,实现了减员增效。
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正在激活火铺矿发展的新动能。“千企改造”工程实施中,贵州深入推动大数据在各行业和企业的应用,帮助企业寻找“痛点”,加速企业信息化改造,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安龙金源铁合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大数据和智能制造融入生产流程,送料、配料、配电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程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采集,通过对原料配比的优化改进,金源铁合金每个生产班组比传统工艺减少40人,减少生产成本约100元/吨左右。
中航电梯有限公司通过建立智能车间MES系统,引入工业机器人,打造全自动化生产线,单班年产电梯产能从750台提升到5000台,年人工成本降低400余万元。
“千企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大数据+工业”的深度融合,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贵州制造”正走向“贵州智造”。
(责任编辑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