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式贪吃”

2018-01-02 02:03李一诺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王姨豆汁羊肉汤

李一诺

彼時立冬。

羊肉汤的香气接我进门,妈妈却拿一个饭盒将我向外推:“去把这给邻居王姨。”说是羊肉汤,其实哪有什么油水,不过将冬阳晒得正好的红椒,伙着冻得发皱的胡萝卜一锅炖而已。王姨却兴奋地直叫“囡囡进来坐”。

一口暖意沁入心脾。忽而想到,当年明朝太学生御寒除了用粗葛布,恐怕就是这羊肉汤吧——顿有“虽隔千秋,欣如晤面”之韵。不禁莞尔。

王姨清亮的嗓门又响起,端着一帘饺子信步走进我家,妈妈笑得像饺子边拈起来的花纹。

于是我想,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熟悉的配方与味道里,究竟藏着怎样的人情世故?

且不说普京与习主席之间的“冰激凌外交”引发了多少轩然大波,法国以中国人饭量大为由,多准备了多少小蛋糕,单是想想国宴四菜一汤间,就洽谈了多少国事——这岂止是简单的四菜一汤?

这是“中国式贪吃”的妙处之所在——合适的时候,食物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的。此乃“中国式贪吃”之第一境界。

说是立冬,其实秋的尾巴尚未走远。冰箱里的蟹还蟹黄丰润多汁,蟹肉细腻饱满,梁实秋晚年写下的“一团脐足矣”大概正是这个节令。在一整本《人间有味是清欢》中,梁老先生念念叨叨割舍不下的北平,嘎嘎枣、烤鸭、蚝油豆腐都是远在美国的他心中的念想,而他却只能靠文字完成缅怀。

不过听梁先生的介绍,北京的豆汁儿跟夏天很配。我特意一尝——一杯下肚,确有感触:这豆汁儿,不正达到“把北京变成北平,开封变成汴梁,西安变成长安”的境界!

食物关切着身体、日常与记忆,也建立着游子对故乡的终极怀想——这大概和村上春树时不时发作的“巧克力瘾”不同。食物因此能够在味觉的记忆中绘出世界纵横交错的系谱。

此言得之。试想《舌尖上的中国》单单浮于其表,忽略其内在的广博——与乡愁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那这部纪录片怎能达到让人“胸膛滚烫,几乎落下泪来”的境地?

“中国式贪吃”中,人与故乡相距甚远时,食物的治愈功能可见一斑。此乃“中国式贪吃”之第二境界。

若提到《舌尖上的中国》,那另一部与之风格迥异的美食片不得不被提起。若吃只是吃,生活会单调吗?日本美食剧《孤独的美食家》里,主角井之头五郎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越是没有像样的戏剧因素的表现,它本身就越纯粹”,所以,这部“不像话”的美食片居然没有一句金句奉献给大家。

我想,能有“众人喧哗我独吃”的本领的五郎,一定有种珍贵的本质充斥着他。

不过,“珍贵的本质”,如此高贵的语句却是普鲁斯特回忆玛德莱娜小蛋糕时有感而发的。

但我觉得,不论五郎之纯粹还是普鲁斯特的本质,都与“中国式贪吃”不同:他们是从始至终坚持平淡,我们却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

正是所谓返璞归真,超越了美食,回到生活的源头,人生亦如初!如同汉赋劝百讽一,高潮过后,美食片多半以开水泡面,清粥小菜结尾——而这正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若是薄云小雨天气,杯盏素净,盛着干贝葱花少许的水焖蛋,入口即溶,入心即醉。

每一口都是我的“中国式贪吃”哲学。

(编辑:彭宇)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可成为一种文化,饮食可以联系到文化,多么纯国粹的中国特色啊!立冬吃羊肉,本就是中国人顺应节气的养身之道,而平日里邻里街坊之间互赠亲手制做的食物,在体现了人情美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习俗。而本文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她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由一件街坊小事,联想到了明朝太学生的清贫,大国领导人之间的外交,梁实秋对故土的思念,最后由一系列影视作品联想到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老庄思想。文章大气磅礴,字里行间充满才气。

猜你喜欢
王姨豆汁羊肉汤
豆汁儿
豆汁 老北京的标志
“天下第一碗”
——羊肉汤
感动于生命的品质
奶白色羊肉汤
豆汁儿
寻找最幸福的人
聊聊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