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解析:
23岁加入联合国的孔奥,在那里工作了九年,曾经参与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金融计划、海地地震救援以及维和部队的行动,曾经是被联合国派到前线的唯一的亚洲女官员。她分享了关于女性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他们曾在非洲开设学校,争取让女孩和男孩一样上学,很多女孩却陆续退学,他们探究其中的原因,最后发现是因为这些女孩没有卫生巾。另一个故事发生在难民营。难民营里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包括水和食物,但当他们问难民营里的女性,最需要什么的时候,她们的回答却是“胸罩”。由此,孔奥感慨道:“人活着是最重要的,有尊严地活着更重要,特别是在没有尊严的环境中间,尊严比活着更重要。”
更进一步,孔奥对人和环境的关系产生了一些思考:我们是否要用正常环境下的标准,去要求非正常环境下的人们?人必然是一个环境里的人,被环境造就,也被环境塑造与限制。一个人十六岁以前生活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建立的认识,从此就附着在他身上很难摆脱。即便离开那个环境,那个环境也被他们随身携带。知道了这一点,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用更加包容的眼光去看待外物与他人。
金句点击:“你看得越多,走得越远,走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是自己,逃避的是自己,寻找的也是自己。”
观点速用:
曾经有位知名画家画了一幅水牛,牧童见后笑道:“画错了!”原来画家所画的牛尾是向上的,而水牛尾为驱赶蚊虫,都是向下摆的。我们在笑画家的同时,是否想过自己也是这般缺少生活经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坐井观天的青蛙,这是由人认识的局限性所致,不可避免。所以在面对他人的认知空白或错误时,我们不妨抱着同理心,从对方的角度与立场考虑问题,可以善意提醒,但绝无苛责之必要。正如联合国工作人员孔奥,在面对非洲女性一些看似“奇葩”的行为时,能充分站在对方的角度,予以理解和尊重。对于自己,我们要勇于跳出环境的桎梏;而对于他人,我们要足够包容。
素材延伸:
有一次,“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杀青那天,剧组破例大肆庆祝,蔡澜忽然极想吃鱼,哪知道廚师一生住在山上,不知鱼为何物。蔡澜摇摇头说,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厨师耸耸肩:“蔡先生,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惜?”蔡澜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