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安全管控新机制,用先进科技手段监控施工安全

2018-01-02 11:55殷矿成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施工

殷矿成

摘 要: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如何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在国内施工作业中积极探索与大胆改革的一些新科技、新方法。

关键词:施工;安全管理;新科技

1、构筑安全管控新机制

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如何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施工企业的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有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值得借鉴,在施工管理中创设安全管控新架构,制定安全管控新制度,采取安全管控新举措,逐步构筑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控新机制。

2、独立监督,垂直管理

企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其安全管控体系分为三级:公司设置了专职安全总监并独立设置安全监督部;各分公司设专职安全总监,明确分公司项管部为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各项目部独立设置安全监管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推行安全管理人员垂直管理,将各个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权放到了公司层面,代表公司对项目部行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权力,直接由公司总部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让安全管理人员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敢于管理、敢于监督,能更好地消除施工安全、质量隐患。

3、安全检查机制:分层覆盖

首先项目部要进行周检,由项目经理带队,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有记录。其次是分公司,对项目进行月检,月检之后还要 “回头看”,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处理。再次,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针对所有在建项目的安全生产综合检查,每个项目检查完后进行讲评、排名、通报。每半年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有重大危险源的项目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除了以上检查外,公司还采取“不通知,直奔现场”的方式,进行快速专项检查,时刻绷紧项目安全管控之弦。

4、项目安全管控:分色预警

项目安全分色预警管控将项目安全状态分为“黄色预警”、“红色预警”以及正常管控状态。对于“黄色预警”的项目,由分公司负责组织人员对安全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于“红色预警”的项目则直接由公司负责组织人员对安全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红色预警” 项目复查合格后方可转为“黄色预警”项目,“黄色预警”项目复查合格后可取消预警状态转为正常管控状态。

5、安全检查重点关注处罚点

工程建设,有些特殊的规律和特点,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部位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特别是常常暴露同类的安全隐患。针对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风险管控措施、HSE设施设置、劳保用品的正确佩戴等管控难点,在各项检查时严格按照处罚点进行重点检查。

6、划出施工重点风险管理 “红线”

按事故伤害程度区分,分列事故类型,并按事故伤害与风险管控作为工地安全管控的重点。制定工地重点风险管控措施,而且将关键设备设备与工艺管理关键点纳入安全管控体系。

7、打造最先进的“智造工地”

在爬模、爬架安全管理方面,完善安全防护,有效保证施工作业安全;在施工特种作业管理方面,可引入人脸识别系统,确保开启与关闭均为项目审核通过的特种作业人员,避免错误操作;在起重吊装管理方面,推广引入吊钩可视化系统,可实时反映吊钩周边环境,确保使用安全。

8、工地安全监控运用“无人机”

运用无人机,可有针对性地对各工地施工状态进行实时反馈,对于施工存在的问题,可立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发送整改通知单,定人限时有效整改,确保作业面安全。尤其针对爬模、爬架、塔吊以及钢结构高空作业等重大危险源,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实时监控,可以及时获取现场作业状态,通过视频或图像识别、排查现场存在问题,快速采取应对措施,有效确保施工安全。

9、高处吊装设备安装“吊装雷达”。

塔吊配置了吊钩可视化系统,塔吊大臂端部安装了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就象汽车“雷达”一样,可实时采集吊钩工作状况,及时将影像传输至塔吊驾驶室,解决了超高层塔吊吊距超高、视线存在盲区的问题,司机在几十米高的驾驶室里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吊钩实时状态,材料是否绑好、周围是否有人、吊装是否有障碍物,然后再进行起吊,从而有效确保了塔吊作业的安全。

10、实名制管理:实行“升级版”

在项目管理中,实名制管理系统将现场门禁系统、云建造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整合,实现实名认证及人员信息、安全教育管理和工资发放监管等,通过手机云建造APP实现一体化监控。

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实名制登记,人员信息包括身份证、工种类型、安全教育情况、持证状态等。系统不仅具有记录、考勤等作用,而且可设置黑名单功能,将履约记录不良、恶意讨薪等人员纳入黑名单,一旦进入黑名单人员,将再也无法进入所辖范围内的工地。

11、二维码:实现人员智能监管

利用二维码开展人员智能监管,建立二维码识别系统,施工人员佩戴的安全帽上除了有企业的标识之外,还有二维码的标识。

二维码都是根据实名制管理系统所采集的人员信息,生成二维码“身份证”然后配套到相应人员的安全帽上。在现场,通过扫描安全帽二维码,即时获取人员信息,包括: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状态、作业人员培训记录、不良行为评分状态等。

12、人脸识别:确保施工升降机安全

施工升降机属于工地上的大型设备。过去在许多工地上,只要有钥匙,谁都可以启动施工升降机,但是,现在,不仅要有钥匙,还要有张施工升降机“熟悉的脸”。

而施工升降机人脸识别系统,利用人脸识别系统,集成机械、软件、电子、控制等关键技术,整合为施工升降机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开机时,人脸识别系统自动识别开机人员脸部特性是否与经过审核录入的特种作业人员头像相符合,然后才能启动。施工升降机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对施工升降机驾驶员的有效管理,杜绝非专业人员的操作,确保施工升降机使用安全。

13、BIM技术:贯穿设计、施工全流程

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已经在建筑行业、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有些成功推广的大型建筑项目中,BIM技术应用覆盖了从设计至施工的整个流程。

BIM深化设计与传统的深化设计相比,优势明显。相比传统的深化设计,BIM深化设计快捷高效,精确直观,出图品质高,能够结合现场优化管理,有效协调各专业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减少返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采用BIM 4D模拟技术,将纸面上的进度计划立体化,通过每项进度与模型一一对应,并设置模型效果,即可按进度计划表达出施工、拆除等效果。BIM 4D使得进度计划变得更直接,更高效。

另外,还可采用BIM 360 GLUE的移动终端技术,不仅拓展了BIM软件的应用领域,而且方便了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真正实现了通过桌面终端、移动设备和网络界面查看项目信息、开展模型检查与现场检查、冲突检测的全过程管控,从而使BIM技術贯穿设计至施工的整个流程。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施工工地安全监控也要跟上科技大步伐,将最先进的科技运用到项目上来,这不仅有利于项目的管理,而且也有利于项目的安全。大量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设备,颠覆传统的施工安全监控模式和手段,使得工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智造工地”。

参考文献:

[1] 曾喜喜,赵云胜.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2):72-76

[2] 张愈洁,刘仲辉.浅谈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2,(10):104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