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京伟
【摘 要】门德尔松的歌曲创作注重诗词与乐曲间的互融性与色彩的共通。在他的音乐当中,常以最为简洁和直观的方式去书写和创造艺术审美对象。然而,在门德尔松朴实无华的声乐作品当中,却展现出了音乐创作的高超技艺与深刻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门德尔松;释义学;普遍情感;审美理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044-01
1830年,当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在纽约被列入音乐会节目单之中的时候,青春焕发的门德尔松便在新大陆名声鹊起。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为了能够避开纳粹的禁演管制,门德尔松所创作的合唱乐章不得不以匿名的方式悄悄地在德国各地的教堂音乐会上演,但这丝毫不能湮灭门德尔松在声乐作品创作上的才华。
德国著名音乐学家科莱施茨玛尔在谈到门德尔松时,曾认为他音乐创作最杰出之处便是其声乐作品,尤其是宗教题材的声乐作品。科莱施茨玛尔在他的研究中提出“对音乐创作的研究不能脱离作品赖以产生的当时的环境、情势,有关的事件,不能脱离作品创作的那个时代及其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和传统,以及作曲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并主张在此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解释;他认为认识和分析艺术作品应“透过形式去探究封闭于其中的意义和观念内容,追寻隐蔽在身体深处的灵魂,通过作品的每个部分去揭示其思想的真正内核,阐明和解释作品的整体。”科莱施茨玛尔要求作曲家和欣赏者都应该具有“心灵上的高度清晰”,然而对于欣赏的主体来讲,在欣赏音乐时都不应停留在音乐感性形式的表层,而应该深入到音乐作品的更深层。因此,想要感受门德尔松的声乐作品之美,就不得不将其创作观念与格调,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与作品有机结合起来加以探讨和研究。
门德尔松与舒曼对于为诗歌谱曲的认识与看法高度一致。他们都认定为平庸的诗作谱曲必将“危及”音乐。对于门德尔松来说,他认为无论是何人以何种形式所作的诗歌,其形式与语言都是空洞而又不真实的。所以,门德尔松最初在创作歌曲时并没有想到以诗歌作为歌词来谱曲。后来,门德尔松开始用好友克林格曼和德罗伊森所创作的诗歌来激发他的音乐创作灵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敏锐的文学判断力,当然,门德尔松在其歌曲创作的过程中,确实从这些朋友的诗作中获得了某些灵感和创作元素。然而,当门德尔松在为这些老套平庸的诗作谱写音乐时,也受到了某种限制和束缚,所以,为了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和热情,他常会用一些大诗人如歌德的诗作来谱写音乐,以打破创作主体的感官界限,获得更廣泛的心灵体验。
从美学上讲,门德尔松的歌曲创作注重诗词与乐曲间的互融性与色彩的共通。这也正如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所提出的“只有打破感官之间的界限,使各种感觉经历长期的、广泛的、有意识的错位”才能够使音乐真正进入心灵并激起情感的波澜。波德莱尔在题为《一切》的诗中深刻指出“这个整体充满极微妙的和谐,一切逻辑的分析在它面前都显得无能为力。”
在笔者看来,这种诗歌与韵律之间的互融与共通,就其本质而言可看作是对于通感的主体审美体验的感性层面的解读。所以,门德尔松在为尼古拉·莱瑙所创作的诗歌谱曲时,便充分考虑到词与曲的共通与互融,于是,开篇就奏出了这首抒情诗忧郁和感伤的主和弦。
对于门德尔松而言,诗歌的语言是多义且不确定的。因此,在他看来,用“我所热爱的音乐向我表述一切,并非是一种太不确定的概念,而是一种太确定的概念,以至于无法用语言来加以把握。”于是,门德尔松在为海涅的著名诗歌《乘着歌声的翅膀》谱写的音乐当中,便暗含着一种比语言更加明晰的言说与倾诉,体现出一种充满感性活力的高旷圆融与异国情调。阿多诺亦将此种情调称为“神秘魅力”。对于门德尔松以海涅的诗歌《新的爱》所创作的歌曲,其好友约翰·古斯塔夫称之为“具体形象的构思典范制作”。
英国音乐理论家戴里克·库克对于艺术的本质提出了他个人的理解和看法。在他的理论专著《音乐语言》中,将音乐与绘画、建筑和文学相对比,并提出了“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语言”这一著名论题,他指出,“艺术作品有着共同的本质,即艺术家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和对世界的主观体验。”在库克看来,音乐所表达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是直通心灵本真的感性艺术形式。门德尔松正是以最为靠近心灵本真又极为质朴的音乐与诗文的意蕴相交融,表达其生命深处本真的情感。
总之,不论在门德尔松的声乐作品还是在他的整体创作当中,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直达心灵的艺术审美理想。门德尔松声乐作品的独特气质,也鸣响着一种无忧无虑的自在情怀,在他朴实无华的声乐作品当中,亦体现了高超技艺与深刻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12):176.
[2]里普曼.西方音乐美学史[M].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出版社,1992,355.
[3]刘波,尹丽.波德莱尔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5.
[4](德)沃布斯.门德尔松[M].金经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166.
[5]王彦秋.音乐精神:俄国象征主义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