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拥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
【课文导入】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技法讲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尤其是在写百草园时,作者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于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中展现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体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热爱自然、喜欢探索的性格和情趣。结合上面的选段,具体分析如下:
描写顺序妙安排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堪称经典。选段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的描写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这些景物在视觉上呈现由低到高的状态,在我们面前一下子营造出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展现了作者童年的无限乐趣。
多种感官用灵活
视觉:选段中,“碧绿”“紫红”“珊瑚珠”都是写颜色的,描绘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在孩子眼里特有的美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中,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因为它的体型较其他昆虫肥大,而且还体现了儿童对生灵特别的感受。
触觉:“光滑的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的年代久远;之所以会让人知道,是因为童年时期的鲁迅已经摸过它多次了。
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把看不到的昆虫描绘出来,给百草园平添了几分趣味,也令读者回味无穷。
味觉:“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一句,将覆盆子酸酸甜甜的味道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似乎也品尝到了覆盆子的味道。
动静之间添乐趣
文中,“石井栏”“菜畦”“皂荚树”“桑葚”均属于静态描写,而“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则为动态描写。一静一动,使原本寂静的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生机。而“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又由昆虫的动态表现反衬出百草园的寂静。“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里的动态描写更为百草园增添了无限乐趣。
【即学即练】
1.结合语境,从修辞、感官等角度,品析选段中的语句。
这山高,高得四周的山都矮下去了,晴好的天气,从哪个角度看山顶的槐,都是要仰视的,那槐花似乎开在半空中。在蓝天的衬托下,槐花闪着星星般的光彩。雨天,没有人来看槐了,兵们站在兵营的走廊里看,槐花是浮在半空中的。有小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槐花与槐叶一起,响着细碎的沙沙声,像是小声地议论这些兵。天黑下来,兵看见槐只是黑黑的影,兵就听槐花与槐叶说话,只是声音小得稍不留神,就叫山风吹岔了。
(选自刘云《山上槐花云中开》)
2.请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身边的某种景物,写出它在不同形态下的不
同特征。(不少于300字,答题纸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