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俊华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认识课,这类课应该怎么上呢?我们认为:1.创造知识与孩子们面对面的机会;2.介绍大名及各部分名称;3.抓住本质,精心设置各种活动;4.简介前生今世,来龙去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认识课 朋友 本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不少认识课,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数的认识,比如:《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这是整数的认识,还有《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另一种是图形的认识,如《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圆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等。无论哪一种,都是学生刚刚接触,是新知识的起始课,相当于朋友相识的第一印象,对孩子们的知识学习意义不同寻常,也许孩子们会因这一节课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的后续学习;也许会因此产生敬而远之的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和效果。那么,这类课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呢?下面我结合实例,谈谈这类课的设计原则。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努力创造知识与孩子们面对面的机会
人与人相识,不见面怎么能认识呢?虽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说法,但终究是为人物的华丽出场做准备,如果止于耳闻,就不会有太深的了解。知识也一样,认识什么要先有什么,不能单凭想象。认识数要先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出显现我们要认识的数,比如《小数的初步认识》就要先找几个小数,如一包盐1.50元,小明身高1.45米,数学课本是4.99元等。认识图形,就要手中有实物,如《圆的认识》,要先让孩子们想方设法得到一个圆,用硬币画,用铅笔加线绳画,用圆规画……再剪下来,手中有圆才好研究它的特征。
其实,引见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研究的开始。孩子们在画圆的过程中会发现:圆规的铁针要固定不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也就是圆心固定,半径不变,才能画出一个完美的圆。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叫圆心、半径,但毕竟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如雷贯耳,隆重介绍大名及各部分名称
像12、14、5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中间这条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这个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上面这个数叫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11中的第一个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第二个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多少个十。
圆的中心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整数主要是介绍数位与计数单位,让孩子们体会位置值,小数主要说明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长方形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长,什么是宽……
这些虽然零碎,但都属于所学知识的整体,是孩子们必须了解的,必须由教师准确无误地传授,必须讲究语言的严谨,孩子们在从随意的儿童语言逐渐规范成数学语言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抓住本质,精心设置各种活动,密切知识与孩子们之间的联系,彰显无穷魅力
先以《分数的初步认識》为例。分数的本质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基于此,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逐层抽丝剥茧,尽现本质。先是平均分,可以通过分物品,借助除法的意义来理解。
再是单位1,单位1可以是1个物品,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初步认识中主要呈现1个物体做单位1,可以是1个苹果、1个蛋糕、1个面包、1个长方形、1个圆形……,准备材料要丰富多彩,体现单位1的广泛性。在此,也可以适当渗透一个整体做单位1,比如全班同学是单位1。
具体到分数,先接触的是分子为1的分数,再认识分子为其他数的分数。
所有这些,都需要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动手操作中、活动中获得,逐渐理解分数的意义。
再以《圆的认识》为例。圆的本质是"一中同长“,可以先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呢?带着问题去探究,也可以直接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猜想、验证,发现并理解圆的本质。
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务必要抓住本质抓住重点,不能贪多嚼不烂,奥秘还有很多,只要孩子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大可留待以后去探索。
四、简介前生今世,来龙去脉
哥已不在江湖,江湖仍有哥的传说,简介前生今世,来龙去脉。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能是浓缩或简化人类的认识过程。很多人主张让孩子们体会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比如讲《小数的认识》,有人就说要创设测量的情境,逼着孩子们想到:在整数不能表示测量结果时,就产生了小数。我觉得这样做,一是不可能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因为其过程中,还包含着很多错误或挫折,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二是也没必要弄得这么复杂,耽误体验其他内容的时间。
《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后出现个小知识:你知道吗?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地产生了分数。我国最初用算筹表示分数,如23就表示成。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表示23。再后来,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就成为现在这样的表示法了。
这种小知识只是个简介,让孩子们大体了解了分数产生的必然与表示方法的演变,肯定会引起孩子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在此,本人只是站在总体的角度上试图探讨这类课的共同、关键之处,奢望给同仁们的日常教学有一点点的启发。至于每一节课具体怎么设计引导,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曾见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独具匠心、妙笔生花,尤其是大师的设计思路更是值得学习借鉴,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