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幅之内 情意迭出

2018-01-02 16:40李阳海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1期
关键词:扣子海子母爱

李阳海

导引语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细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细节描写具体渗透在对人物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的描写之中,在对场景的转换、事件的发展的描写之中。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生活中的精彩细节进行捕捉、挖掘和运用。

A技法揭秘

要想让细节丰满、出彩、动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技法一:细节要真实。真实是细节的生命,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小说故事可以虚构,但细节却不可以编造,否则读者就会说你在胡编乱造了。

故事:据说日本一位著名画家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见画后说:“你怎么画一匹瞎马?”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的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会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中的马睁着眼睛把头埋在草丛里吃草,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因为细节的失真导致了他整个作品的失败。

技法二:细节要丰满。细节描写的成功 ,关键在于细节要细腻、丰满。细节不细,就使人物成了一个个活动的影子,事件成了一个线路图,主题也就成了没有血色的符号。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把他们巧妙地镶嵌到文章的构思之中,凸现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

丰满细节:《感受母爱》中有这样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我慢慢地把馒头拿起来。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以它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它是母亲的中指的指印。从纹路上看,它是个“箩”,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日池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荡漾开去……啊!我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手中的馒头上了。印在馒头上的指纹印,这是一般人常常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作者注意到了,而且注意到了是“箩”,而不是“箕”,并且用一个比喻把它细致地描写出来。母亲对我的深深的爱和我对母爱的深切的感受,都在这细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技法三:细节要巧妙。文学大师们历来注重对人物肖像的细节刻画,鲁迅先生曾讲过一段极精辟的话:“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达·芬奇语)。心灵从眼光中闪射,气韵从眼神中传出。人物的形象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容貌、体态、服饰、神情等细部特点的精妙描绘凸现出来。

名著段落:“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的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深如铁刷,狰狞好似狁猊。天蓬恶煞下云梯。”(施耐庵《水浒传》)通过对梁山好汉李逵外貌的精妙描绘,把这位粗鲁、耿直、淳朴、莽撞的好汉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之面前。

B 写吧

【学生佳作】

我给爸爸梳小辫

苏晓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8年级(4)班)

夜晚,我坐在台阶上,望着那一轮明月,弯弯的,像一把镰刀,但又似乎像爸爸的冲天辫。

那是我小的时候,我很喜欢看动画片,可爸爸却不让我看,整天自己看球赛,我一直愤愤不平,打算找个机会“报复”他。直到我想到一个诡异的“阴谋”(在我看来很诡异)。

“爸爸,你到底让不让我看?”我愤怒地向爸爸吼着。“等会儿,我看完球赛,明天就结束了。”“哼,你再不让开,我就给你长犀牛角了。”“长吧,长吧!”我火冒三丈,本以为爸爸听到这个惊奇的“恐怖消息”后就可以乖乖地让出电视了,没想到……我的心彻底凉了。“爸爸这可是你让‘长的,不怪你闺女我哟!”我心想:没错,就是要给爸爸梳小辫,说干就干!

于是,我像一个著名设计师一样,一本正经地拿起梳子,把妈妈乱七八糟的一堆化妆品全部抱了出来,摇摇摆摆地走向了爸爸。这就算是开工了吧!

爸爸的头发又细又软,很好梳,我用梳子轻轻地梳着,将他的头发分成了三股,用皮筋扎住,扎好以后,我又用梳子轻轻地梳了几下,又用妈妈的化妆品乱七八糟地涂抹了一通,现在爸爸的头发可以说是已经定型了,因为……因为他的头发被我弄得又黏又湿,跟涂了蜂蜜一样,黏糊糊的。唉!顿时没兴趣了,我就疯着去玩了。

正中午,该吃饭了,家里没有菜了,妈妈就吩咐爸爸去买菜,这时爸爸已经完全不记得何时何分何秒我给他曾梳过何发型。不一会儿,爸爸就带着他的“犀牛角”出去了。

一路上,爸爸可以说是最受关注的人,大街上的人们都朝他望去。他本以为别人看他是因为他的帅气潇洒,正当爸爸买完菜准备回家时,碰到了正在喝水的孙叔叔,他是我家隔壁邻居,孙叔叔看到了如犀牛一般的爸爸,嘴里含着的水如喷泉一样直接蹿到了爸爸脸上,更如犀牛了。爸爸很生气,骂骂咧咧地回了家。回到家后,才恍然大悟。我和妈妈捧腹大笑,爸爸也无奈地笑了。

一缕晚风吹過,月亮有一丝的朦胧,坐在台阶上的我,回到了屋中……

系在扣子上的爱

张 雷(平山中学11—6班)

爱,常常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只有用心灵去发现,去感受,才能深深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爱。正像伟人说的那样:“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丽,但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

亲人送行,一步一回头的细节体现着爱;生病时,家人担忧的眼神体现着爱;犯错时,老师的谆谆教导体现着爱……

但我不能忘记的,却是母亲为我系扣子的生活细节,那是我一生都无法忘却的,那平平常常的细小动作深含着母亲对我的浓浓爱意。

记得年幼时,总是母亲为我系扣子。等到自己学会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我要出门的时候总是习惯地问一句:“系好扣子了吗?”系不好是不让出门的——我们北方的冬天很冷,是极易受寒生病的。

我在母亲的叮咛和呵护中渐渐长大了,我开始到外地上学了。母亲常带些我爱吃的东西来看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的冬天母亲来学校看我的情景,每当想起来心里便有一种愧疚和悔恨。

那是一个飘雪的日子。母亲远远看见我便把我拉到她的跟前说:“瞧你这么大了,还老是不知道照顾自己,连衣服扣子都系不好!也不怕冻着了。”她说着就伸过手来给我系衣领上那两个我没有系上的扣子。我看见了同学们看我时的异样目光,赶紧挣脱了母亲的手,拒绝了她,但母亲又执意给我系。刚和同学吵嘴,心里正烦的我不禁大声地说:“我说不用就不用!我都这么大了,真是的!”话刚出口,便有些后悔,母亲明显愣住了,双手僵在再次伸手给我系扣子的那一刻。

我很懊悔伤了母亲的心,却始终没有道歉的勇气。这一刻,雪似乎大了许多,雪花飘落下来,落在母親和我身上……最后还是母亲打破了僵局说:“这是你爱吃的菜,给你留下,我得回去了,只有你妹妹在家……”母亲从怀里掏出那带着她体温的一包东西。我刚接过,母亲即转身要走。

风雪中,母亲的身体如此弱小,似要被那风雪所吞没。我知道母亲很难过,她的心在流泪。是我伤了母亲的心,我很后悔,我的眼泪也顷刻间流下来。我赶忙擦了擦眼泪,朝着母亲的背影喊道:“妈,天冷,还是你给我系好扣子吧,我手里还拿着菜呢……”我边喊边向母亲跑过去。母亲转过身来,笑了笑,伸手为我系好扣子说:“好好上学,自己照顾好自己,你去上课吧,我走了。”我站在雪地上,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想着母亲刚才转身时的甜美笑容,想着母亲用冻得发红的双手为我系扣子的情景,我的眼睛又湿润了……

从那以后,母亲每次来看我,我都会刻意解开一个扣子让母亲唠叨一番,再让她为我轻轻地系好。我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唠叨,更需要这个动作把母爱牢牢系在我的心上。

C名师点评

《我给爸爸梳小辫》文章选取生活琐事来表现父女情深,选材新鲜而有情趣。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很见功力,突出了“我”的顽皮和爸爸的好笑模样,读后让人忍俊不禁。例如,“我”的动作:一个“抱”字把化妆品之多表现出来,“摇摇摆摆”把“我”的行走神态写活了,用“梳”“扎”“涂抹”等动词把“给爸爸扎小辫”的过程描写得栩栩如生。还如,“望”“喷”“蹿”“骂骂咧咧”“捧腹”等动词的运用,把爸爸的出丑描写得惟妙惟肖。

《系在扣子上的爱》文章表现了这样一个主题:母爱,如涓涓细流,无声无息;母爱如温暖的潮水,将我们重重包围。我们一生一世,注定都走不出母爱的怀抱。

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选取母亲给自己系扣子的生活小细节来表现母亲无微不至的爱。两次系扣子的细节就非常感人,其中母亲的“伸手”“执意”“僵”,“我”的“挣脱”“拒绝”这些动作行为最为真实感人。文中的心理细节描写也很成功。文章中不管是母亲被伤害后的心理描写,还是“我”的一系列心理描写都把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出来。

【微写作】

语段:地冻天寒,娘老远地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子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娘愣住了。海子看着爹娘,怯生生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娘猛地搂住了海子,紧紧地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外,外面很冷,爹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回家》)

赏析:

《回家》写少年海子在距家20多里的一所中学读书,为了节约每趟8角的车票钱,每周都跑着回家。甚至为了不磨破鞋子,光着脚跑回家。在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颗在冰天雪地里跳动着的热气腾腾的赤子之心。严寒、贫苦都不能阻隔海子对老家、慈母的思念和向往,裹一身严寒的海子,血管里奔流着亲情的热血。搂着海子流泪的母亲,兀立寒风中的父亲,心中同样沸腾着亲情的波涛,其中却有缕缕的辛酸掠过。

猜你喜欢
扣子海子母爱
一粒扣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母爱大于天
团团的扣子掉了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给我一个扣子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