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景刚
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净化系统,要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美好家园的建设必须保护、发展好森林。我国的森林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对林业发展历来重视,在一代又一代林业工作者的精心培育下,很多地区的沙漠变成了绿洲,森林培育水平越来越高,其中,抚育间伐作为培育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工作,虽然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但是仍然有一些实践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需要我们探讨更好的解决措施。
一、 我国森林抚育间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森林事业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保护管理好原有的成林资源,而且要不断地进行植树造林,通过森林培育工作促进森林面积不断地恢复和增长。在生产实践中,森林培育包含了多项工作,培育时间跨度较大,在林木的生长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抚育间伐作业,只有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才能保障森林培育的最终目标。我国的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管理制度和作业措施已经比较完善,为森林培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森林事业的不断发展,培育过程涉及的因素多、不稳定性大,所以很难做到一劳永逸,需要我们随时进行动态完善和补充。从目前的森林抚育间伐作业来看,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森林抚育间伐理论体系和相关学科建设前瞻性不够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启了森林国营的主导模式,通过划分林场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在很长一段时期,森林管理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章程,一方面是由于林区环境差异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理论体系和学科建设存在空白。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森林管理体系和理论学科逐步得到了完善,抚育间伐作为森林抚育的重要版块,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步呈现,与林业相关的高校也设置了相关学科进行科研,然而,实际的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采取的作业措施和工作方式还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论体系与实践工作结合存在真空,在现代化的林業建设背景下,与之相关的学科理论没有形成规范性的体系以及统一的标准,前瞻性不够。
(二) 森林抚育间伐管理者和作业者缺乏工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森林抚育工作对于每一个林场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任务,特别是一些大型林场,抚育间伐经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由于森林面积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大,经常会出现森林抚育人员缺乏和不足的情况,同时由于我国的林场机构编制问题,管理者和作业者很多时候并不属于同一个派出机构,如果没有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在很多时候都会接二连三地更换作业队伍,导致管理者和作业者在开始工作时需要经历磨合期,无法把所有精力和热情都放到抚育间伐作业上去,如此循环最终导致了抚育间伐工作问题频出。此外,森林抚育间伐的管理者和作业者由于不需要参与竞争性考核评比,所以基本没有形成工作竞争意识,致使抚育间伐水平难以快速提高。
(三) 森林抚育间伐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森林抚育间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林区的分类经营不够规范合理,导致了林分抚育不到位或者错位抚育,进而影响整体的间伐作业质量以及工作效益。这种现场在很多林区都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影响森林的增长,对林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 森林培育过程中抚育间伐的完善措施
针对目前抚育间伐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逐步解决,谋求更好的发展:
(一)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统一工作标准
理论是从实践中升华的精粹,有助于更好地、更广泛地指导实践。在森林抚育工作中,我们有必要针对间伐工作成立专业学科以及理论体系,一方面培养专业的人才为森林间伐事业服务;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紧密联系随时掌握生产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要求,永葆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和实践指导作用。此外,在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应该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包括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更好的完成作业任务,不断地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二)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价
工作机制对每一项工作而言都非常重要,既能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又能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完善森林抚育工作机制,让更多的工作人员下沉到抚育间伐的工作一线,充分发挥各个岗位的实干作用,同时,应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性作业队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尽量减少工作以外的精力分散和经营。在日常作业管理中,必须强化考核评价,从管理层、技术层开始,逐渐落实到每一个作业人员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上,通过科学管理、客观评价来促进所有参与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总之,森林间伐是保证苗木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林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工作。在我国全面振兴中华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对林业的保护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一宏伟的林业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一项林业工作中,搞好每一次森林抚育间伐作业,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为国家林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133702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