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
目前,我国林业的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不仅限制了林木的正常生长,还影响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今对市场上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使得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要想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長,就需要林业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加强对病虫害大的防治力度,并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进而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1 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逐渐重视并加强了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我国森林分布较广,且气候条件呈现多样性特征等,使得林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难度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发展。
2 林业病虫害的危害
我国林业病虫害总体上呈现种类繁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危害性极大等特点,具有黑斑病、白粉病、叶枯病、蚜虫等类型,一些病虫害具有极强的繁衍能力,一旦爆发便会快速蔓延,侵蚀林木的树干和树叶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树木死亡,加大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难度,影响着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极其必要的。
3 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案
3.1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
在实际的林业管理中,应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首先,应对林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病虫害如种类、危害、防治措施等有关知识的培训,不断加深其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其次,应明确林业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责任制度,使其在岗位上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随后,政府有关部门应实行一定有效的政策,并适当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促使林业部门不断优化病虫害的技术和防治方案,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2提高造林技术
由于林木的生长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林木其生长状态和病虫害情况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造林时,首先需要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等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确保树木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免疫能力等。其次,应制定科学的造林计划,并采取有效适用的造林技术和种植方法,如采取不同树木交叉种植的方法等,合理规划树木之间的间距,不断优化林业资源的分布结构。随后,应对当地现有的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的树木进行改良,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3.3强化林业管理
为提高林业的病虫害防治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林业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首先,应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对工作中产生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林业部门应对临场进行定期的实地巡查,真实观察林木的生长状况,进而不断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3.4利用生物农药
农药是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市场上的相关农药类型也层出不穷,具有低成本、便捷、效果明显等特点。因此,林业部门可利用生物农药的手段防治林业病虫害,高效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现象,避免选用副作用较大的化学农药,进而降低污染。但同时,也应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度,以防阻碍树木的健康生长。
3.5采取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效率高、影响小等新型病虫害防治方法,它利用生物链关系选择林业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此,在林业的管理中,工作人员可应用这种方法开展工作,合理适当选择树木的病虫害天敌,控制好数量的同时,还应防治出现新的病虫害状况。
3.6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林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因此,林业部门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人员队伍建设,从而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具体应有:一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二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做好林业病虫害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力度。三是检疫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林业病虫害检疫设施的投入,提高检疫人员的专业素养,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3.7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力度
为了提高我国林业的病虫害防治水平,在实际的管理中,应不断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制度,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林业的病虫害状况,避免扩大危害范围。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构建全面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利用先进的技术如卫星监控和遥感技术等对林业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并记录好相关的数据信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监测中根据真实数据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预测,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抑制病虫害的产生或蔓延。
林业病虫害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关乎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效益,因此,为有效保护我国林业资源,应不断做好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构建系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与方案,不断提高造林技术,加强管理力度和相关人员队伍的建设,并适当采取生物防治法,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同时完善林业的监测预警系统,进而不断提高林业的病虫害防治水平,促使林木健康生长,推动林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 746300 甘肃省舟曲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