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春艳
当水稻出现倒伏问题就会对水稻的光合作用造成负面影响,阻碍光合产物的形成、运输和贮存,造成结实率下降,最终造成产量过低的后果,亟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因此,本文主要从水稻产生原因进行入手分析,进而提出水稻倒伏预防的有效对策。
一、 新时期水稻倒伏产生的原因
1. 品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更多优良水稻品种得以研发与应用。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品种的不同会对其抗倒能力造成很大影响。当前,植株较矮、根茎发达、茎秆粗壮以及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抗倒能力较强。
2. 栽培原因
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是由其根系是否发达决定的,而土壤质地、耕作层厚度等直接决定根系的发达层度。正常情况下,壤土比沙土、粘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耕作层,更加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耕作层较薄,水稻根系扎根不深,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水稻徒长,造成水稻大面积出现倒伏现象。同时种植户片面的追求产量,过度密植、封行过早,这样会对植株吸收太阳光线造成很大影响,通风效果不好,使得整个根基部分的茎秆纤弱,支持力较小。
3.水肥管理问题
为了保证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做好相应的水肥管理是关键。这是因为水分与养分对于水稻生长具有重要的因素。种植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水稻生长的实际需求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就会造成水稻植株生长发育失调,出现倒伏现象。广大种植户在进行水分管理时,通常会采用慢灌的方式,这样长期的深灌会降低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使得水稻根部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氧气,造成水稻植株变得柔软,抗倒能力降低。由于水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使得其根部发育不正常,再加上土壤中有害物质的侵蚀,使得整个根部发育延缓或是造成植株死亡。在养分供应管理时,广大种植户片面的认为只要化肥数量足够,就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但是一旦出现氮肥使用过多的现象时,就会直接造成植株徒长。如果使用未能满足植株生长的实际需求则不利于植株的生长,造成植株早衰的问题。
4.病虫害的危害
当前,病虫害也是威胁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现病虫害就会使得水稻茎秆受到侵蚀,其抗倒能力降低,只要这是遇到风雨天气就会发生倒伏问题。由于现在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气候异常的发生概率在不断提高,这就造成各种害虫不断地迁移繁殖,这对水稻的生長造成很大的威胁。我国现阶段普遍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就是化学防治,使用药剂。但是一旦防治不及时还是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5.自然条件
在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恶劣的大风以及暴雨等自然灾害也是造成水稻倒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在水稻发育时期出现恶劣天气就会直接导致大面积倒伏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有效的解决方式。
二、 水稻抗倒伏的预防措施
1. 选择抗倒伏品种
为了更加有效直接的预防水稻倒伏问题,关键的措施就是选择抗倒伏的优良品种。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优良品种是基础,重要的是种植户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水稻抗倒伏性能。
2. 适期播种
在播种前,种植户一定要根据播种期的要求,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质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播种时间。播种期间最好要在昼夜温差不大时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避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这样可以降低外在因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 适时使用化学药剂调控
广大种植户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使用适宜的化学药剂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控,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一般情况下秧苗断奶期间可以喷射1.5kg/hm2;直播田块2叶1心前使用1.5-3.0kg/hm2,高秆品种于拔节初期再喷施多效唑1.5kg/hm2,使茎秆粗壮抗倒。
4.科学管水
薄水插秧、寸水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需要注意的是种植户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水,盐碱地不能出现排水晾田的现象,这样可以更好预防反碱死苗的问题发生。同时为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分蘖成穗率,插秧后20-25天的时间里,排水晾田,晾田时间为7-10天。孕穗、抽穗、扬花期应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采取湿、干交替的灌溉方法,使田面经常保持水气交换状态,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防止早衰,收获前一周断水。
5.适时防治病虫害
种植户在水稻生长期间一定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尤其是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危害,这样才能保证水稻自身抗倒伏能力不受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种植户可以在晴天对水稻种植区喷洒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给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也包括水稻种植业。近年来,我国高产水稻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广大种植户在大力引进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以及提高化肥使用量,以此提高水稻产量。但是这也造成水稻倒伏现象发生概率不断提高,通过及时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止水稻发生倒伏,以此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
(作者单位:150200 黑龙江省五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