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飞
自然界气候在一年中不断发生变化,对牛羊生存环境造成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外界的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牛羊生活和其身体机能会导致失衡,继而出现疾病,甚至死亡。同时,外界气候变化也对寄生虫、微生物和其他疾病生存状况造成影响。所以,外界气候的变化对牛羊疾病有较大影响。
1. 外界气候变化对牛羊疾病造成的直接影响
在自然界中,冷与热是最为基本的气候,冷和热的应激反应最可能对牛羊造成不良影响。在夏季,有比较强烈的紫外线,假如牛羊头部被阳光长期直接照射,就很可能造成日射病。日射病会导致牛羊皮肤出现光照性皮炎,同时也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夏季通常有比较多的降雨,在这种高湿高温环境中,牛羊极易出现热射病。夏季也比较常见雷电暴雨天气,而牛羊通常是采取放养方式,如果在放养中遇到雷电暴雨,牛羊会被大雨淋湿,也可能会被惊吓到,体质比较弱的牛羊就很容易出现伤风感冒问题。在冬季,气候比较寒冷,牛羊很容易患上冻疮、风湿病等。假如放养中牛羊遇到了暴风暴雨,很容易感染风寒,这种气候中黄牛易出现肠痉挛,而羊群以患上肺炎,比较小的羊可能会出现支气管炎、鼻炎、发烧、感冒等症状。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时候牛羊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在温度多变、寒冷的气候中,会对牛羊的胃造成刺激,继而导致消化不良,甚至会有风湿性关节炎等问题。因此,在冬夏季节要重视牛羊的御寒和消暑工作,做好对多变气候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牛羊发生疾病的概率。
2. 外界气候变化对牛羊疾病造成的间接影响
2.1饲料
牛羊主要的饲料就是植物,饲料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牛羊生产发育造成影响,饲料优质,牛羊成长健康;饲料劣质,牛羊就容易感染疾病。而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中的化学成分,而土壤成本会对植物生长造成直接影响。牛羊所吃植物没有丰富的养分,无法满足生长所需,就容易感染疾病。西北地区,沙漠化现象比较严重空气干燥、气温较高。地表钙元素的流失比较严重,导致这个地区牧草的含钙量也非常低。即使一些地方有较多雨水,但是因为雨水长期冲刷土地,导致植物含钙量也不高。假如用这种含钙量很低的饲料来喂牛羊,会牛羊出现青草抽搐症。在夏季,通常有比较多的雨水,牛羊食用的饲草中镁量过低,也会造成牛羊容易出现青草抽搐症。在冬季,积雪导致饲草中严重缺乏铜,牛羊长期适用这种草,极易出现繁殖力减弱、被毛褪色、关节变形、神经功能出现紊乱、运动障碍、贫血等等症状。另外,外界气候也是饲料中出现有毒物质和病菌的主要原因。多雨季节,牛羊所食用的饲草容易潮湿,之后就会发霉。假如牛羊吃到了潮湿发霉的草,很容易出现真菌性皮痒和真菌性流产。为此,要依据不同地区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弥补饲料中的缺陷,防止牛羊出现营养缺乏症。
2.2病原微生物
外界气候变化会明显影响到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生存与繁殖有比较强的季节性,其生存和气候变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比如夏季炎热多雨,肉毒梭菌就比较容易繁殖,导致牛羊中毒,而在寒冬季节比较少见。在秋冬、早春季节天气比较寒冷,牛羊抵抗力比较弱,很容易导致羊快疫。假如牛羊吃到了带有霜冻的草料,会造成腐败梭菌在羊的消化道中大量繁殖,形成外毒素,继而导致疾病发生。在寒冷天气中,牛羊幼崽很容易有急性传染性肺炎发生,而在洪水和暴风雨季节中,血吸虫会快速繁殖,导致炭疽病出现的概率提高。为此,要充分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特点,从而准确预测牛羊疾病的出现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2.3病媒昆虫
病媒昆虫主要指的是蜗、蠓、蚊和蝇等,这些昆虫属于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能够很容易把病原体带到动物身上,而这些昆虫的体温会因外界温度发生的变化而出现变化。在传播病原体时,病媒昆虫会有一段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温度。结果表明,通常病媒昆虫活动高峰与传播病原体高峰大致上是一致的。大部分病媒昆虫的繁殖,生存高峰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气候间接或直接对病媒昆虫生活规律造成影响。所以,牛羊养殖户在深入研究病媒昆蟲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牛羊因病媒昆虫而引发的疾病。
2.4寄生虫
寄生虫的繁殖与生存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通常要在一定光照和温湿度条件下才可能繁殖和生长,因此外界气候条件能够直接决定寄生虫的命运。大多数寄生虫在夏季这种温度高、雨水多的季节中繁殖,因此在这个时期,牛羊身上的寄生虫是最多的,导致其患上疾病的概率也最高。牛羊养殖户要想有效预防寄生虫,要对其生活习性和生存弱点有所了解,从而尽可能降低牛羊出现寄生虫的概率。
3.外界气候变化会对牛羊疾病造成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包括饲料、病原微生物、病媒昆虫等等。为此,牛羊养殖户要对这些影响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做好牛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提高养殖业效益,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130401 吉林省长春五棵树经济开发区动物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