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武
口蹄疫是接触性傳染性病症,口蹄疫病毒是主要的传染源。口蹄疫疾病发展快、热性偏高,常见于牛、猪、羊等动物。口蹄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舌面、鼻镜、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水泡,严重时还会溃烂。因口蹄疫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一旦发生,将会大面积蔓延,对人畜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猪口蹄疫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
1.口蹄疫病因
口蹄疫常见传染源为带病的牲畜与带病病毒,可利用排泄物、分泌物排毒。发病的初期阶段是排毒最多的时候,且毒性最强。即便是已康复的动物,同样有病毒。运输动物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病情爆发的危险。屠杀动物后,如果肉、血液、皮毛和内脏没有进行杀菌处理,或使用的器具、运载车都可能被污染,携带病毒。因此,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都会传播病毒。该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且寒冷季节为多发季。研究发现,已经污染的空气经过呼吸道传染更高。
2.口蹄疫诊断
就口蹄疫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流行特点,就可初步诊断猪口蹄疫病情。为提高诊断准确率,还需进行病毒鉴定。诊断猪口蹄疫疾病时,需将猪体水疱皮作为病料。采集之前需全面清洗消毒带病猪蹄,随后可使用干净的剪刀裁剪下大小适当的水疱皮,并将其放置在准备好的青霉素空瓶中,冷藏保存送往检验室。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可一次性采集3-5块病料。
传统的诊断猪口蹄疫主要有乳鼠血清保护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检查诊断中。此种检查诊断方法操作简便、检查费用偏低、快速准确。通过自动化操作可在较短时间检测出大量样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猪口蹄疫疾病的诊断中。而国际贸易口蹄疫病毒检测中,通常会制定采取液相阻断试验检测方法。此种检测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灭活抗原。在灭活抗原的基础上,就无需进行实验室动物和细胞培养。此种检测操作从此就实现了从特定实验转向为普通实验的转变。诊断口蹄疫期间,需依据实际情况,诊断实验方法应合理,尽可能做到尽早发现,早防治,降低损害发生。
3.猪口蹄疫防治策略
防治猪口蹄疫,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尽早发现病猪或疑似病猪,发现病情,并在第一时间采取防控策略,尽可能早期控制病情,降低损失的发生。防治疫情需尽快,确诊快、隔离快、消毒快、封锁快通报快。高度重视主口蹄疫疾病的防治,严格落实猪口蹄疫的防控方案,预防病毒进一步扩散。防治猪口蹄疾病期间需结合实际情况,做到精细化,减少工作阻力,将猪口蹄疫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首先,接种口蹄疫疫苗。接种猪口蹄疫疫苗是预防猪口蹄疫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情况下,一年内母猪需接种高效疫苗至少3次。而公猪则在每年的3-4月份接种一次。年轻公猪与后备母猪还应在配种的时候免疫。依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接种疫苗的次数,1-2次为正常操作。而在仔猪断奶后,需在10-15d内首次接种疫苗,随后在4周后需加强免疫一次,间隔3-4个月的时候还需接种疫苗。其次,严格消毒处理。在短时间内消除传染源、彻底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就需要做好消毒处理工作。通过消毒处理,将猪舍内存活的病原体彻底清除。口蹄疫病毒是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环境与花销消毒液有着非常强的抵抗力,但是对卤素类、醛类和酸性的消毒液比较敏感。因此,选择消毒液的时候,可优先选择碘制剂、氯制剂等混合消毒液,全方位消毒处理猪舍。喷洒消毒液的时候,应依照一定程序。开始消毒对周围环境,大约4h后就可彻底清除粪便、污染物与泥土等,堆积或发酵菌可。随后进行二次消毒,同样保持4小时以上。如猪舍地面是水泥地面,还需要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晾干后进行第三次消毒。最后,封锁疫区。一旦发生猪口蹄疾病疫情,需要立即封锁疫区,预防动物或产品外流,并控制人员与车辆的初入,以免扩散疫情。与此同时还需严格监测家畜、周围动物,严格检车疫情,对检查出呈现阳性的动物或产品需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3.防治猪口蹄疫对养殖业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猪口蹄疫的防治,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控制疫情的扩散,降低疫情产生的损失。
(作者单位:133700吉林省敦化市乡镇兽医工作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