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慧
《鸿门宴》中的座次,虽寥寥数语,却大有文化。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这里是项王设宴。作者不写宴间的觥筹交错,而是突出座次排位,有什么深意呢?按照古代人伦礼仪,“宾王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帝王与臣下相宴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应该是宾客向东,主人向西。在一般宴宾席的四个方位之中,东向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北向,西向是侍座。首先表明项羽骄横自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甚至把刘邦放在范增的下边,故而张良也就只配“西向侍”了。其次也表明了刘邦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以屈求伸,他甚至甘居范增下位,主动迎合了项羽骄傲的心理,从而保全了自己,这正是他韬光养晦的表现。
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哪里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埋单的人,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位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以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实际上,我们从中不仅看出了古代文化,也看到了人物修養,对照现实,还看出古代文化与现代年轻人对比体现出的素养的欠缺。
(参考教材:山东人民出版社 语文教科书 第二册 《鸿门宴》)
(指导教师: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