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坤
摘 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会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所呈现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的机制与体系建设,为未来项目活动的开展,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以及决策落实等方面都呈现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对于企业而言,科学的内部控制,在保证企业项目活动正常组织与运转的同时,更有效规避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潜藏的经营与管理风险。可见,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实现纵深发展存在关键与必然联系。鉴于此,本文就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有效的革新对策,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效果提高。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企业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比重,经济总体结构中占据着主体地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机遇,并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同时,正是由于规模的扩大化,导致企业之间的项目领域出现重合,这也是导致企业之间在市场环境中面临较大竞争趋势的主要原因。在日益凸显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姿态,务必要加强内部的经营管控。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相关机制,将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效规避。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加强内部控制,也是企业实现竞争环境中地位显现的重要路径。
一、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主要是建立在企业经营风险的预判目标上,所创建的一种会计工作机制。通过全面性、系统性的内部控制,保证企业信息资源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实现企业资源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为今后项目的践行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内容不仅包含着企业经营信息的管理,更涵盖着财政资金的高效管理。从会计部门与销售、采购、以及成本控制等角度建立密切的衔接,以此来保证企业经营风险的最小化。可见,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所赋予的关键作用,加强内部控制整体建设,是企业改革创新中的重点决策。
二、内部控制重要意义分析
通过内部控制长期应用于企业经营中的实际表现,可以明显地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所呈现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在保证资产信息安全的同时,提高了财会信息分析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企业其他的全局性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其存在显著性的管理优势,受到了各领域企业的高度重视与普遍性的推行。经由内部控制机制的全面践行,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经营风险,从而保证企业在高竞争形势下呈现出有序、优质的发展动态。
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足具体分析
1.企业管理层就内部控制认知不足
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可以了解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具体落实上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于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不重视,是阻碍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由此导致内部控制缺少有力政策作为引导,限制了控制工作的具体落实。同时,管理层为了保障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在执行某项业务活动中为了节省物质成本与时间成本,往往忽略控制机制,擅自决定。结果就是肆意的更改内部控制机制,无序化的工作流程与管理形式,是制约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无法实现高水平建设的关键原因。长期下去,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状态将会异常散乱,多种经营风险问题也会不断衍生,并限制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地位的提升。
2.内部控制与销售、采购等业务环节缺少密切联系
内部控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个体,而是需要与企业其他业务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才能保证内部控制价值的最大化发挥。然而,众多的企业在此问题上并未达成意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将内部控制与其他业务活动脱离开来,是当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销售与财会之间的必然联系。销售环节中的订单,购货,以及营业额的具体核算中都离不开财会数据的支持。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导致销售环节中因虚假发票,销售成本与收入计算失误导致的资金流動风险日益加剧。此外,采购环节与内部控制相挂钩。企业在经营物资采购环节中涉及到财政资金的流动,更占据了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比重。然而,目前由于制度的缺失,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不善,例如暗箱操作,吃回扣等问题仍存在于企业的采购环节中。正是由于内部控制未能与企业其他业务建立密切联系,才造成了企业经营存在较大的管理疏忽。资金收支流程缺少规范性的控制,降低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准确性。
3.缺少完善性的制度引导,导致内部控制监管不力
内部控制所包含的监督形式主要从内、外监督的角度上落实与开展。企业缺少完善性的政策确立,是制约内部控制工作效能,造成监管不良的重要原因。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强的工作难度,更制约着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尤其是在内外监督机制的建设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重视。据了解,多数的企业都没有专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用以完成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和落实。或者,即便成立了审计机构,在审计机构中仍主张人情思想,所展现的审计流程仍停留于形式化。审计机构的工作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关于内部控制的监管工作效能持续低下。同时,政府、社会等作为重要的外部监督载体,也未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管工作中。导致监管环境呈现乱象,给违法、违纪行为人钻了监管制度上的空子的机会。此外,由于制度建设上的缺陷,很难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做出精准的评估,无法验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效果与执行效率。
4.财会人员素质欠缺,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通过企业目前对人才资源可以了解到,目前财会人员的素质表现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财会人员关于专业会计知识的掌握上仍停留在传统的基础阶段。对于管理类型会计等全新会计工作内容的掌握上还有所欠缺,殊不知,传统单一化的记账、收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财政管理需求。其次,财会人员在计算机的具体操作中表现出明显的素质缺陷。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普遍推行,导致在进行财会信息分析与处理中,不能有效发挥信息化分析系统的实际价值。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较大的工作阻碍,不仅耽误工作进展,更严重限制着企业决策的落实,以及项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最后,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是当前最主要的素质问题。很多工作人员未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所蕴含的法律责任。由此出现了财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违法现象普遍发生。endprint
四、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路径探究
1.加强思想认识,优化内部控制组织建设
管理层的思想的觉悟,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与落实效率。管理层应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的竞争局势,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力度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创建内部控制相关机制时,管理层应侧重于基层员工的需求考虑。通过与基层员工展开密切的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员工工作需求,并引导员工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基层员工主体的参与,所构建的内部控制决定才更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更能增加企业员工整体的广泛认同感与支持感,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此外,企业在明确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之后,应该专门成立会计部门,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设立专门组织之后,企业要为其配备专业的会计人才,管理者在此要系统组织主管,共同完成工作职能的优化。并赋予主管人员一定的管理权力,从而保证财会部门在工作中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同时,要求财会人员严格遵照管理章程,按照规范性的工作流程,落实自身的工作职能。
2.注重业务衔接,创建信息资源数据库
内部控制与企业业务活动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企业的销售与采购环节,加强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就此,企业在进行销售与采购环节中,应该加强资金流的记录与分析整理工作。财会人员根据销售、采购部门人员所提交的资金流动详细情况,进行统一的整理与登记。同时,需要将所呈递的具体资料进行备份与保留,为避免后续因工作失误造成原有数据资源丢失。其实,正确的记录和登记销售、采购等环节中的资金消耗,可以使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展现的更加清楚,规范。方便管理者及时掌握资金流动方向,有效规避了中饱私囊等不良风气的盛行。财会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在的便利条件,优化信息登记与整理系统。财会人员将各业务活动所呈现的财政信息进行登记到信息系统中,之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在线的分析,为企业项目活动的成本控制与收益评估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最主要的是,信息登记平台的创建,有效规避了由人为操作引发的控制风险,并更有效地提高了控制工作的效能与安全性。
3.创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内部审计部门的创建,为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审计人员定期实行审计活动,从而保证企业经营风险的规避。同时,定期的工作审计,不仅可以增加审计部门与待审计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流和信息共享,更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企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企业在稽核、审计、纪律等部门的基础上增设亏会计审计部门。通过会计人员就审计结果的数据分析与整合,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与发展中潜藏的风险问题。除此之外,创建完善性的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结合《会计法》的相关法律标准,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贯彻与创新监督机制。在法律机制的监督下,企业环境中的违法、违纪现象将得到有效的杜绝。此外,政府与社会作为外部监督的两大主体,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保证企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良性的发展。
4.强化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系统操作强度
会计同其他职业不同,由于涉及到企业的财政利益,在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上更为严格。因而,企业应该就当前财会人员存在的素质问题加强培训。首先,在专业技能的培训上,要让财会人员清楚掌握管理会计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流程。其次,在培训财会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時,侧重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及技能水平提升。最后,要加强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建设,促使财会人员熟知关于法律的具体政策,从思想上遏制违法现象的发生。同时,财会人员要侧重于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等基础工作能力的强化与提高。以更加高品质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为企业的持续化经营与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论
综上,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风险日益突出,如若不能进行合理的解决与风险掌控,很可能造成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流损失或者露出破产端倪。因而,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目前重要的改革方向,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维持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力保各项业务或经营活动中资金链的稳定与安全。从而有效规避包括资金等其他经营风险,为企业实现纵深方向的发展进程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戴文涛,李维安.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与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管理评论,2013,25(01):128-138+176.
[2]赵息,苏秀花.企业内部控制经济合理性分析--基于企业风险和成本效益原则[J/OL].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03):58-64.
[3]戴文涛,王茜,谭有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3,(02):115-122.
[4]张继德.两化深度融合条件下企业分阶段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06):69-74+96.
[5]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02):4-11+94.
[6]李连华,杨忠智,唐国平.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传化股份公司的经验与借鉴[J].会计研究,2014,(07):82-88+97.
[7]叶陈刚,裘丽,张立娟.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J].审计研究,2016,(02):104-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