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会
针对蛋鸡养殖户而言,蛋鸡产量率的高低与产蛋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效益情况。而在实际生产实践当中,许多蛋鸡养殖户由于缺乏相应的意识,使得鸡群的生产性能无法充分的发挥,造成蛋鸡的产量率下降,降低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依据现实经验分析其问题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影响蛋鸡产蛋率的病因分析
首先,因为免疫程序不甚合理,会时常造成非典型新城疫的爆发。由于抗体检测不到位,或者疫苗方法不合适及质量不合格,就会使鸡群感染上新城疫。其次,可能因为引发了产蛋量下降综合症。虽然鸡场都注射了免疫疫苗,然而由于有些鸡群的个体差异,以及通风状况不良、鸡舍密度过大,造成其免疫器官的功能减弱,抗体免疫应答不到位,继而使得免疫失败。另外,感染了细菌性疾病也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二、蛋鸡产量率下降的主要客观原因
1.饲养管理因素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缺失平衡,造成鸡群的体质明显下降,产蛋性能较低,甚至会爆发疾病。在产蛋期接种疫苗或者服用禁用的药物,皆有可能抑制产蛋量的升高。鸡群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假如光照不合理,防疫、轉群与外界惊扰,供水与通风不足或环境温度不稳定,都会造成鸡群紧张、产白壳蛋或产蛋量下降。
2.饲养环境因素
光照程序以及光照强度发生变化,通风严重不足的现象;受到热浪、寒潮或者台风等的侵袭;供水不足都是影响因素。
3. 饲料因素
平日鸡粮中如果饲料成分有了明显变化,或者质量出现问题,也会引发产蛋量率的变化。日粮的饲料搭配不合适,营养过剩,就会造成蛋鸡偏于肥胖,以致影响其产蛋质量。若未注意适当加钙造成缺钙,会降低产蛋率或者产薄壳蛋。日粮中忽然更改原料品种,饲料发霉变质,食盐含量过高,更换酵母粉或鱼粉,石粉添加量太多,或者用生豆饼代替熟豆饼,饲料中盐分过量或忘记加盐等,均可能影响鸡群的采食量,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的状况,造成产蛋率大幅度降低。
4.用药不恰当
由于疾病所用药物不合适,或为了预防疫病而使用药物,也会导致鸡群的产蛋率下降。例如使用金霉素不合适,会刺激鸡的消化道,阻碍蛋鸡吸收营养物质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蛋鸡的肝脏器官,使其体内的血钙形成难溶性盐钙而不利于形成蛋壳,破坏了蛋的品质并降低了蛋鸡产量率。在产蛋期给蛋鸡服用氨茶碱及巴比妥等,会导致其产蛋周期出现异常,造成薄壳蛋增多。如果抗球虫类药物使用欠妥,不但会抑制产蛋率,还可能会残留药物,最终威胁人体健康。
三、为维持蛋鸡产量率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鸡群发病,应避免盲目投药,必须找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正确科学的诊疗,并确定治疗方案,再进行合理用药。针对部分产蛋量率大幅降低,经过治疗又没有显著好转的病鸡群与已经停产的病弱残鸡需要及时予以淘汰。
1.科学有效的免疫接种
为保证蛋鸡群有较高的免疫均匀抗体水平,应该定期检测禽流感与新城疫的抗体能力,以便进行合理有效的接种疫苗。由禽流感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导致的损失巨大,所以需要借助免疫来加以控制,所以要确保预防注射的免疫率、成功率和准确率,鸡新城疫需要采取和选用弱病毒苗和灭活苗有机结合的方法,禽流感则须注意病株的免疫。
2.加强营养与饲养管理
疾病和营养有着紧密联系,鸡的饲料中若欠缺微量元素,则容易引发疾病,引起产蛋量下降。因此建议采用专业的产蛋料,并且做好蛋鸡饲养管理,确保育成期的体重和整齐度保持一致。蛋鸡在开产时会动用体内大量的储备能量,必须确保产蛋的标准体重,并且注意喂料时间与具体方式。需要饲喂营养均衡全面的配合饲料,并在其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以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此外要坚持消毒,保证鸡舍内空气的畅通,降低或避免所有的应激因素。
3.提供适宜蛋鸡生活的养殖环境
要根据卫生要求合理选择养殖场址,长期保持鸡场内的环境卫生,防止应激因素入侵;维护好鸡舍内部的环境,减少有害气体进入舍内,并避免大肠杆菌和支原体发病。尽量为鸡群创造适宜的产蛋与生存环境,按照各个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规律,采用有关的配套饲养管理策略。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应重视防暑降温工作,促进舍内通风,维持干燥清洁的卫生环境,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鸡粮,适度提高青菜的喂养量。冬季应尤其注重对鸡舍的防寒保温措施,采取人工补充光照的方式,维持舍内适宜温度,适当提高饮水温度,并避免外界的干扰与应激。
4. 疫病报告及其处理与控制
严格控制禽场外的人员随便入场,不同生产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分区住宿,防止交叉串门走动;巡视技术人员应自觉冲洗消毒,再进入鸡舍;饲养员的工作服及鞋帽等衣物要经常消毒,注意禽场内的环境卫生。任何单位与个人发现疑似患病的鸡只,均需要及时报告于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依据国家动物防疫情报管理的相应规定予以上报;确诊疫情之后,应及时上报同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由其通报同级卫生部门;参照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症状或者剖检病变,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给予准确诊断,并当作疫情处理的可靠依据。
(作者单位:136128 吉林省公主岭市双龙镇畜牧兽医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