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新妈妈的隐形敌人

2018-01-02 17:21徐雯王双兴
东西南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产后产妇

徐雯+王双兴

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80%,而最终转化为产后抑郁症的比例则有8%至40%。近些年,由于产后抑郁导致的家庭悲剧层出不穷。但产后抑郁的严重性却并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一个人换份工作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呢,何况是一夜之间变成了母亲。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走。一个有了新宝宝的家庭,能不能允许新妈妈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长期关注女性孕产期困扰的心理咨询师沈荟馨说。她认为,允许多元生活方式存在、不随便动用道德枷锁是给产妇松绑的重要前提。

一道过不去的坎儿

刘侠决定离家出走。她独自走在石家庄大雪纷飞的冬夜。她来到火车站,买了一张去济南姐姐家的车票。可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她又始终下不了必走的决心。她怨恨地想:为什么他一点都不理解我?

一个小时前,产后28天的刘侠与丈夫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她问他:“你能不能回石家庄照顾我?”两人结婚十多年,大女儿已经11岁,但因工作原因一直两地分居。二胎政策开放后,一直很喜欢孩子的刘侠很快就怀孕了。她原以为这一次的生产和康复会像之前一样顺利,可没想到,当她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出现在眼前时,她的第一反应是绝望。

“女儿11岁,已经可以像朋友一样出去玩了,可现在我又要被这个婴儿束缚住了。”刘侠很矛盾:如果孩子只是一个小动物,那么她可以没太大负罪感地把他遗弃掉,可作为一个母亲,她又必须抚养他。双方父母身体都不好,刘侠几乎一人承担了养育孩子的责任。她觉得人生再无生机了。她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真实与梦境,意识不到饥饿,感受不到睡意,最难熬时就跪在丈夫面前说:“我想把这个宝宝放回肚子里,但是放不回去了。我觉得我活不下去了,再这样下去我就要自杀了。”

争吵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在刘侠一次又一次“你能不能回石家庄”的追问后,丈夫终于狂躁地冲她吼道:“你不要总是这样闹,你不要折磨我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坐月子呢?”

在冰凉的火车站坐了三个小时,刘侠看着检票口的人越来越少,觉得精疲力竭又心灰意冷。她走到一家仍在营业的药房,想让自己暖和起来。她试着给丈夫发了一条短信:如果你不来接我,我就真的坐火车走了。

丈夫回复了,15分钟后把她接回了家。

但这件事在刘侠心里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儿。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在丈夫心里,产后抑郁症就等同于无理取闹呢?

很多母亲都在独自面对产后困境

“妇女在分娩之后因生理及心理变化造成的抑郁症,症状表现为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严重者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等想法和行动。”

精神病学专家Pitt.B在1968年首次提出了产后抑郁症这一概念。当时的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8%到10%。200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圣地亚哥大学重新统计,发现该病的发病率提升到了10%至15%。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80%,而最终转化为产后抑郁症的比例则有8%至40%。

近些年,由于产后抑郁导致的家庭悲剧层出不穷。2017年9月,山东济南一位28岁的年轻妈妈带着八九个月大的女儿在家服毒自杀;2017年6月,一位移民美国的27岁华裔妈妈抛下三个月大的孩子,在费城跳楼自杀;2017年1月,湖南湘潭一位31岁的妈妈带着两岁的儿子和几个月大的女儿跳楼自杀……

今年9月,专注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发布一段名为《看见产后抑郁:丈夫无法逃避的真相》的视频。视频中,六对来自不同领域的新生儿父母分别进行了一场单独的对话。一开始,几乎所有丈夫都认为妻子产后情绪失控是小题大做。其中一位妻子甚至红着眼眶控诉说:“我之前问过你,老公你为什么不关心一下我的精神状态啊?你说,我连自己的精神状态都没关心过。”

根据视频中透露的数据,目前产生抑郁但没有被诊断出来的产妇比例高达60%,而50%被诊断出来的产妇都没有接受任何治疗,20%的产后死亡为自杀导致,而抑郁恰恰是导致自杀的第一成因。

“好多人对这种状态不干预,生活质量、母婴关系、家庭关系都受到很大影响。有些人不治疗也能恢复,但会埋下隐患,复发风险会很大。”北京回龙观医院抑郁症(包括孕期抑郁和产期抑郁)病房主任陈林说。他说目前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很低,“很多人不认为这是病”,因而“治疗率很低,更不用谈规范治疗的问题”。

“目前社会对妇女孕产期抑郁、焦虑的关注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总体情况依然很差。”陈林补充说,“不要觉得这个人故意找事或者无病呻吟,不要觉得‘不就生孩子嘛,大家都生,怎么就你表现成这样。最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回事。”

而在长期关注女性孕产期困扰的心理咨询师沈荟馨看来,与其将产后抑郁症看作精神疾病,不如将之视为一种适应障碍。“一个人换份工作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呢,何况是一夜之间变成了母亲。所以需要辅导的不仅是妈妈本人,还有丈夫、同居人。”沈荟馨说。她认为,目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母亲都是独自在面对产后困境,而得不到社会资源的支持和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投入。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有产后抑郁”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有产后抑郁,想得太多太远,害怕这害怕那……我生下来没奶,已经觉得对不起孩子,生的还是女孩,我有巧克力囊肿,已经做过两次手术了,我害怕遗传给她,我也怕她学习不好,我没钱给她上辅导班……想着想着就抑郁了,自卑得不行。”34岁的玟玟说。她是“产后抑郁症交流QQ群”中最活跃的人,患有中度抑郁症加轻度焦虑症,目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但“效果不是很好”。

每天晚上7点,这个QQ群就会迎来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候。484位在现实中并无交集的女性因共同困扰结成同盟:身体不適、老公不懂、婆媳不和、心情不好……她们以平均每晚120条的速度刷新着聊天纪录,就像周而复始旋转着的陀螺:网友A提出自己的问题,网友B灌下类似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鸡汤,接着对话就会以“熬吧”、“看开了”结束,然后第二天网友C再提出一个相似的问题。

事实上,即便是陈林医生都很难解释清楚产后抑郁症的真正病因。他说:“这和其他普通抑郁症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异,都可归为三大块:生物、心理、社会。”

生物因素上,产妇在分娩前后的孕酮、雌激素、皮质醇、催乳素、甲状腺素水平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影响多巴胺的活动,使抑郁情绪有了母体的温床;从心理角度来说,产妇需要经历产褥期心理调适,既要接纳家庭新成员,也要接受自己的母亲角色;而从社会层面而言,原有的家庭关系会因孩子这个“核心利益”的到来而产生变化,从而为产妇的情绪变化提供变量。

胡倩是一个3岁男孩的母亲。刚生产时,她看着婴儿一圈一圈精细的耳廓,曾觉得非常神奇,可没过多久,初为人母的新鲜就被怨恨取代了。她看着自己剖腹产留下的15厘米的疤,觉得丑陋又恶心;她不想多看孩子一眼,有时甚至会产生怨恨情绪:“要不是因为你,我现在怎么会浑身关节疼、只能把自己悶在屋子里?”

她变得越来越钻牛角尖,经常半夜叫醒丈夫,说“这坎我过不去”;单位开会轮到自己发言,她经常激动得发抖或者毫无来由地放声大哭……后来她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和焦虑症。但对于这一点,她的中年男领导总是将信将疑。

母亲是一生的角色

数十位接受采访的产后抑郁症患者,都提到母乳喂养正在带来不可小觑的焦虑。比如37岁的张晶。

“我坚持用吸奶器吸,坚持了二十多天,每次就可怜巴巴的二三十毫升。那些奶水好的妈妈每次能挤一两百毫升。”张晶说,“孩子没奶吃,就哭。一哭就牵动肚脐往外蹦,老人看了就受不了了……按老家的说法,孩子这样会大肚脐的。那段时间我就很自卑,怎么连奶都没有啊?”

近些年,由于社会宣传和名人倡导,母乳喂养广受推崇。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7月的一场在线问答中曾明确指出:为了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婴儿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完全接受母乳喂养,即仅食用母乳。它认为母乳是婴儿健康生长和发育的理想食物,亦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在沈荟馨看来,现在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已经过头了。她曾受某公益组织委托接触过一个棘手的案例:一位产后抑郁的女性在网上发帖,说想跳楼自杀。为给她做心理辅导,沈荟馨来到了北京郊区一幢破旧的楼里。她看见这位妈妈正蓬头垢面抱着孩子喂奶,当即就建议停止哺乳、然后让专科大夫进行药物干预。可就在那一瞬间,她感觉现场的人都投来了反对的目光,好像在说:“不喂母乳喂奶粉,孩子太可怜了。”

“现在网上传的都是母乳喂养到两岁半,但我查过相关文献,世界卫生组织的原文是喂到两岁最好,可以喂到两岁半,我们国家卫生部的相关建议是六个月以前最好全母乳喂养……可现在好像不喂到两岁半,妈妈就是不称职的。所以我们在推广的时候是否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当妈妈状况不好的时候还是否一定要母乳喂养?如果妈妈不能成为一个有完整社会功能的人了,还谈什么亲子关系呢?”沈荟馨提倡产后家庭以产妇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因为“她经历了身心的巨大变化”。

不过,这一点在提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中国很难实现。

去年夏天剖腹产生下九斤多巨大儿的王芬芳就经常觉得“父母眼里没有我”。“我没有想到别人对自己孩子太好,其实我会妒忌。”对于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行为,王芬芳一度产生逆反心理。

月子里有一次带孩子出门打疫苗,母亲为外孙挑了半小时的帽子却丝毫没有关注到女儿,王芬芳一生气,索性光着头就出门了。有时孩子哭闹,父亲就会催促她,“你能不能快点给孩子喂奶?”被催烦了,王芬芳就会顶撞:“哭吧,我就不喂,你冲奶粉吧。”到了四五个月时,情绪不佳的王芬芳头发一把一把往下掉,睡眠质量也变得非常差。她在APP上约了一个心理咨询师,聊了半小时后就判断对方“没啥水平”,结束了那次求治。

沈荟馨说,现在一说到关爱母婴,其实关爱的都是婴儿。“根本没有人讲1岁到3岁孩子的妈妈应该如何重建自我价值观。”

“我到底是我,还是只是一个妈妈?”沈荟馨提出这样的疑问。她说:“很多人都觉得女人生了孩子就等于母亲,母亲就等于非常爱孩子,但实际上这两个等号都要打问号。”在她接触的两百多个产后抑郁症案例中,很多妈妈都没有意识到产后应该把自己放到什么位置上。“很多人受的教育就是要当大家眼中伟大的母亲。”

所以未来会怎样呢?答案在空中飘。反正母亲是一生的角色,从怀孕那一刻起,她们就很难退出了。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产后产妇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健康月历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