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留根:带着焦裕禄精神去扶贫

2018-01-02 21:04董海燕
时代报告 2017年9期
关键词:兰考县锦旗焦裕禄

董海燕

从兰考县城出发,车行东北方向,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许河乡赵楼村。即便是冬天,穿行在那样的乡间小路上,隔窗望去,也能让人的心里感到一片静谧。越往深处走,路越狭窄,恍然进入一片无物之阵。按着导航提示继续走,终于看到荒袤的大地上有了星星点点的人家。

这里是兰考县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

自2014年6月,兰考县宣布赵楼村为贫困村之后,焦裕禄纪念园便与该村结成了帮扶对子。那个夏天,孔留根第一次到赵楼村,当时没有要求驻村,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和这个村子有什么样的交集。直至同年年底,兰考县一纸文件要求干部驻村帮扶。

2015年年初,孔留根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不知道该如何把驻村这件事告诉妻子。老父亲常年卧病,两个孩子都还年幼,妻子在兰考一高教书,每个月才有两天的休息时间。

果不出所料,他刚一说出口,妻子当即就“爆了”,“这个家你还要不要了?”……不过,脱贫攻坚是高于一切的“政治任务”,“不理解也得理解,不支持也得支持”。与许许多多的驻村队工作人员的家属一样,孔留根的妻子最终也选择了“妥协”。

让焦书记看着我们工作

驻村之前,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副主任张继焦就有了考虑:我们不仅要做焦裕禄精神的宣传者,还要做焦裕禄精神的践行者。

2015年1月26日,帮扶队员孔留根在队长张继焦的带领下,背著行李,带着灶具来到了赵楼村。他们买齐了所有的生活用品,“从锅碗瓢盆到米面酱醋,再到袜子拖鞋,甚至铺盖”,孔留根暗自下了决心:要像焦书记那样洁身自好,不占群众一丝一毫的便宜;要像焦书记那样,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坚决完成扶贫任务!

入村时,他们特意带了一幅焦裕禄像,让焦书记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代表焦裕禄纪念园下乡扶贫的,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宣传者,走到哪里就要把焦裕禄精神带到哪里。

“俺专门把焦书记‘请来,让他看着俺们工作。”张继焦说。

村室只有四间房,房前杂草丛生,室内被麻雀做了窝。这是他们初到村时面临的现状。

第一天,在村两委成员和部分党员会议上,孔留根慷慨激昂地讲了工作队的目标、任务和计划,本想着,村民们听了之后肯定会热血沸腾,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眼中充满了不屑和怀疑”,只有村支书说了些“欢迎你们的到来”“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的话,掩饰了尴尬的场面。

经过和村干部的深入交谈,孔留根才了解到原因,村里先前来过很多次驻村干部,都是应付一阵子就走了,没有给群众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这时他明白了,要让群众眼中的怀疑变成信任,只能靠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效果了。

工作队开始了深入走访。赵楼村共有3个自然村,最远的距离达1.5公里,孔留根每天都要徒步穿梭于3个自然村之间,与群众交谈、拉家常,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要。到了晚上,他又马不停蹄地伏案整理工作日志和民情日记。

经过20多天的走访,他们很快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慢慢地,也能听到真心话了。在赵楼村,群众最热切要求解决的6大问题分别是:打井、修桥、换变压器、向机井延伸电线、修村室、安路灯。

于是,工作队决定“以这6件事作为帮扶工作的突破口,下决心全部帮群众解决。”

6个月,解决6大问题

赵楼自然村有将近1000口人,变压器的功率早已不能满足全村人的使用,尤其到了浇地的时候,“一点火就烧坏了”。因为许河地处偏远,五六年了,也没等到电网改造。这也是当地老百姓呼声最高的问题,“渴望尽快解决”。孔留根他们亲自跑乡里、跑县里去沟通协调,“不到一个月吧,解决了”。

变压器扩容问题解决之后,村民们又提出了打井和向机井延伸电线,“浇地太难了”!机井的数量远远不够,供电线路不出村。经协调,焦裕禄纪念园出资50000元,打了6眼深井,解决了机井问题。但村里的机井最远的有700多米,近的也有二三百米。在一次浇玉米苗的时候,由于扯线太远,接线又不标准,起火之后将周围的麦秸秆都给烧了!“老百姓渴望延伸线路啊!”但是钱从哪儿来呢?“张队长利用他多年来宣传焦裕禄精神的影响力,找了几家热心公益的企事业单位,凑了65000元……”当初的情景,孔留根历历在目,他甚至清楚地记得每一个数据,“3个自然村一共向地里延伸了1200米线路,距井距离由最远的700多米缩减到200多米,个别的几十米都够了。”

村小学后面有座桥,是村里学生上学必经之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尤其两边的栏杆都烂掉了,雨水季节,河水汹涌,常有路过的孩子不小心掉进河里,有几次,差点要了孩子的命。村民对此意见很大,但村里没钱维修,一直拖了十多年。为保证孩子安全,每天由村小学的老师值班护送孩子过桥。了解这一情况后,孔留根他们又联系了焦裕禄纪念园的共建单位,筹集到3万元修桥资金。为了节省费用,他们和村干部一起,自己动手对危桥进行维修加固。经过一周的紧张施工,终于完成了维修工作。在桥两边各修了一道长20米、高1.2米的栏杆,桥面重新铺上了水泥,整修得更加平整,整座桥焕然一新!村里的孩子上学时,路过新桥无不欢欣鼓舞。有村民感叹:“盼了几十年了,终于修好了!”村小学校长路长春激动地说:“再也不为孩子们担惊受怕了,这真是造福后人的大好事呀!”

作为扶贫工作强有力的后盾支撑,他们的原单位焦裕禄纪念园还拨付了30000元用于整修村室。“30000元全部用于村室的改造、平整、硬化。”孔留根说,“室内还吊了顶,走了电线。”后来还装了空调,2200元钱是张继焦和孔留根出的,为了不给村里添负担,他们还专门安装了电表。

2015年年初,正是各个工作队在村子里“大显身手”的时候。看到周边的村子装了路灯,赵楼村的群众有些急了,要是自己村也有路灯该有多好!对于路灯的选择,孔留根他们做了专门考察,最大的意向是太阳能路灯。因为普通的路灯,村民们每年还要出一笔电费,为了村民们的长远考虑,他们最终敲定了太阳能路灯。“造价非常高,一套下来,连杆带灯,将近3000块钱。”孔留根说,“单位支持了30套路灯的钱,让先装主街。”endprint

短短6个月的时间,赵楼村的6大民心工程全部落实到位!

不仅如此,只要是村里的人,不管是村民还是村干部,或者贫困户代表,一起外出考察或者开会研究工作,“只要是我们召集的,所有花费都是我们出,包括吃饭、车费”。孔留根说,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值当“列举”。

平时,他们还经常邀请村中独居的老人到住处一起吃饭、喝茶、拉家常。

慢慢地,孔留根他们和群众打成了一片,赵楼村的群众常在外村的群众面前说:“在他们身上真正看到了焦裕禄精神,遇到这样好的工作队是我们赵楼的福气呀!”

寻找扶贫产业

驻村的两年多来,产业几乎成了孔留根的“一块心病”。

实际上,刚入村,孔留根就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赵楼村长期以来没有产业!当地有句俗语:家有百万,带毛不算。种植太苦,养殖风险太大,搞加工又没有技术,村民们习惯于打零工挣钱。孔留根清楚,想要稳定长远地脱贫,光靠外出打工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产业支撑。

从召开村干部会开始,商讨对策,制定出了“先定人选,逐步引导,事实说话,改变观念”的策略。由村委会推荐5个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将他们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然后带领他们参观养殖、种植基地,先是参观了许河乡董西村赵河地的养牛场,又考察了山东省嘉祥县的养殖行情,再向他们介绍县里有关发展产业的优惠政策。终于,赵青娣、江传友等人动了心,又经过多次交流引导,最终,他们确定养殖肉牛。但资金从哪里来?

孔留根又发动他们自己先筹集资金,建牛棚,买牛犊,先发展起来,再帮他们申请到户增收资金和贷款,进一步扩大规模。终于,工作做通了,赵青娣率先建好了牛棚,选购的30头黑白花肉牛紧跟着入棚。随后江传友的牛棚也搭起来了,20头三元杂交牛也入棚了。在他们的带动下,杨士夫、张世建、李新良等10多户的养猪场建起来了,李新安、谢周洋等人的兔舍建起来了,杨保平、江传民的鸭鹅孵化养殖场建起来了,孙保东搞起了土元养殖基地,徐吉林、冯先胜、齐迷祥、王金合等人搞起了山药种植……半年时间,赵楼的致富产业从无到有,一下子发展了50多户个体产业,形成了“家家找项目,人人干事业”的可喜局面。

除了有干劲的年轻人,孔留根更留意村里的贫困户。

村里有10户贫困户,有的年高体弱,有的身体多病,都是只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人,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家里種几亩地,增收难度大,如何让他们脱贫,成为困扰孔留根的一个大问题。

经过与贫困户的反复接触,有人表现出了养羊的想法。这一下子提醒了孔留根,对,养羊,投入少,劳动强度小,收效快,非常适合他们。

然而,养羊的钱又从哪里来?工作队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了焦裕禄纪念园的共建单位上,经过多次联系,筹集到了1万多元。

有了资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到周围的集市上精心挑选了10只带羔的半年龄的小尾寒羊。2015年3月12日上午,向贫困户赠羊仪式在赵楼村委会举行,赵楼村民现场打出“衷心感谢焦裕禄纪念园热心帮扶”的标语,村党支部书记谢周洋代表贫困户致感谢词,张继焦和孔留根将羊一一送到村民手里,受捐村民虽然没有说话,但他们的眼睛里写满了感激。受捐老人张其振拉着他们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习主席,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

不过,零星的家庭产业还远远不是孔留根他们的目标。

难产的农业合作社

孔留根一直有个想法,将村里的产业户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产业做大做强。不过,发展什么产业,让孔留根颇费了一番脑筋。

村里有人种山药,但山药也不能无限种植,每种两茬,就要歇地,否则会病菌泛滥,加上村里土地数量有限,也严重制约着山药的发展规模。

在网上,孔留根还探索了牡丹油,一公斤卖四五百块钱,能够防癌,降血脂,“是一种高消费的油”。他带着村民到种牡丹的菏泽去看,还专门找人给村民讲。“不过,老百姓有个特点,谁也不愿意挑头。”孔留根无奈地说,“他们没有看到实际的利益是不会干的,一说让干就先说你一年保证我弄多少钱……”

距离许河乡不远的葡萄架乡在前两年成功地开展了规模化的哈密瓜种植,孔留根也想发动赵楼村村民种哈密瓜。然而,赵楼村村民至今还对上世纪80年代发展蔬菜大棚的事儿心有余悸,当年,交通和通讯都不方便,村民们种植的黄瓜卖不出去,“扔都没地方扔,赔得一塌糊涂。”

“想了很多门路,不是没有努力。”至今提起赵楼村的产业,孔留根仍然不能释怀。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两年,让他深切地体会到:“老百姓是要看到实在利益的,对他们讲大道理,讲上三天效果也不明显。”

后来,他又开始带着村民跑莲藕的项目,带着村干部和贫困户代表到人家的藕池调查,“让人家把藕捞出来,告诉他们一池多少本钱,能挣多少钱”。最终,在他的努力下,赵楼村将莲藕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如今,第一期20亩藕池已经建成。

然而,有了项目之后,当他一个一个找到村民谈合作社的事情时,却没一个人愿意,理由是生意好做,伙计难搁。不过,孔留根并没有放弃,而是一个一个反复宣讲有关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和好处,消除他们的顾虑。

经过一个多月的游说,孔留根才算说动了6户种养户愿意参加合作社。正在他暗自庆幸的时候,问题又来了,没人愿意当理事长,怕担责任。经过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有人愿意当领头人了,但在村里的威信不够,大家不愿意跟着他干。孔留根又开始和村干部反复商讨,寻找能让大家信服的领头人。经过村干部提议,找到了在村里人缘好威信又高的赵新军。

赵新军当时正在民权县北关镇做生意,在村支书的指引下,孔留根他们找到了赵新军的家里,向他表明了来意。赵新军的态度有些迟疑,而他的妻子却坚决反对,怕拖累自家。

经过四次的上门劝说,赵新军和他妻子才答应先试试。孔留根他们趁热打铁,一连召开几个会议,讨论合作社章程、名字、办公地、理事监事人选等。经过一周的忙碌,终于敲定了这些事情,又马不停蹄带着村民到县城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忙碌了一整天,才办完了全部手续。endprint

5天后,没有接到领营业执照的电话,却接到了章程需要修改的通知,孔留根又立即赶回县城,按照要求修改了章程。

又是一周过去,终于拿到了兰考县民旺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那天,当孔留根把崭新的營业执照拿到手里的时候,内心百感交集,差点流出泪来。

农村工作有多难

王美莲是不幸的,丈夫开货车跑运输,没有挣到多少钱,却在车祸中失去了生命。她一个人好不容易将三个孩子拉扯长大,闺女出嫁,儿子娶亲。

为了挣钱,大儿子杨国庆又干起了运输生意。王美莲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每天倚着门框巴望着儿子能够平安归来。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前后相差不过10年,丈夫和儿子都在跑运输途中出车祸身亡。王美莲家的天,塌了!随后,儿媳妇回了娘家,一去不返。留下王美莲带着两个十来岁的孙子,既当爹,又当妈。

张继焦和孔留根来到了王美莲家,弄清楚她的家庭状况后,张继焦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5000元钱捐给了她。“送钱的时候以俺俩名义送的,后来我说给张队长钱,但他死活不要,说我年轻,身上的担子还重。”孔留根说。

此后,每隔三两天,孔留根他们都会到王美莲家了解生活情况,询问她孙子的学习情况。

第一个失去儿子的春节,驻村工作队给王美莲送去了米面油,还买了液晶电视,装上了有线,送了400元钱。为了让她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工作队还将她的情况报给了兰考县扶贫企业联合会,为她争取到了2000元捐款。

……

2016年6月,工作队又到了王美莲家里,给她送上了300元收麦钱。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带着孩子扑通跪在地上:“没有你们的帮助,我都不知道咋熬过来呀,我多想给党的好干部磕个头啊!”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张继焦给王美莲5000元钱的事儿在村里传开了。很多村民跑到村室去问工作队要钱,“你给她钱,也得给我钱”,甚至,“有村民跑到我们住的地方去哭。”

“本来是好事儿,反而换来了这样的结果。”孔留根感到委屈、郁闷。

不过,他们还是一一宽慰到村里去“闹”的群众,并且上门做工作,调研他们的生活境况,看是否有人符合帮扶政策。

为了转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驻村工作队在村子里刷上宣传语,扯上横幅,让老百姓养成“以脱贫为荣”的行为自觉。“脱贫要靠自己的劳动和能力,而不能靠救济,那样永远脱不了贫,至少是不能独立脱贫……”这些话,在不下20次的入户走访中,孔留根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驻村工作难,但也要不辱使命,孔留根知道,自己的身心融入着焦裕禄精神,自己的血脉流淌着焦裕禄精神,再难,他也要往前走!

送不出去的锦旗

驻村的两年间,孔留根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加上经常伏案赶资料,他的腰疼病犯得更加频繁。

2016年5月初,紧张的贫困户信息修订工作开始了,孔留根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工作了5天,每天除了吃饭,在电脑前一坐就是近20个小时。腰疼得厉害,坐不下去,便将枕头垫在腰眼上,缓解一下疼痛,实在受不了了,就站起来走几步。

为了高质量地整理扶贫档案,他又是紧张地工作了一个多月。他记得最后一天,从早上5点一直坐在电脑前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点,连吃饭也没有停止手头的工作,端着碗,边吃边做,当他敲下最后一次键盘,全部完成的时候,兴奋地大叫“完成了!完成了!”说着,想站起来,却一下子坐在了地上,他的腰部以下已经没有知觉了,张继焦赶紧将其抱到床上。那一天,他走路都是将腰弯成90度,“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疼痛”。

就在孔留根加班加点赶工作的同时,妻子因过于疲惫忽然晕倒在学校办公室。

三天之后,孔留根才得以回家看望妻子。“回来了,也不说一声,饭都吃完了,我再给你做。”孔留根拦住了妻子,“对不起,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在你身边,让你受苦了。”妻子却一脸轻松,“你看,我不挺好吗?”孔留根没有说话,他怕一张口眼泪就要流下来。

回想起两年来的驻村经历,孔留根感到充实,有忙碌,有幸福,更有说不尽的感动。

2015年6月,给村里打的6眼井打好了,村委会改造完成了,30盏太阳能亮起来了,向机井延伸的1200多米供电线路也架好了。一天,张继焦和孔留根正在村室里整理扶贫资料,村支书悄悄推门进来,迟疑了一会儿说:“张主任、孔主任,我们几个村干部有个想法,跟你们说一下,我们想以村委的名义给工作队送面锦旗。”他们一听愣住了,随即赶紧阻拦:“不行,不行,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不能送。”

2015年年底,村支书又找到孔留根说:村里的产业户要联名为工作队送面锦旗,他们已经拟好了内容:党的好干部,致富带头人。孔留根一听,立即拉着他找到了召集人徐吉林,阻止了他们的做法。

2016年春节前,王美莲拿着一封信和锦旗来到村室,眼含热泪地说:“孔主任,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春节了,我要以我个人的名义给工作队送面锦旗,表达一下我的心意。”孔留根耐心地向她解释:“对你的帮助,是我们应该做的,要感谢,就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信,我收下,锦旗千万不能送。”

2016年6月,正是麦收时节,孔令江拿着一个布包来到村室。孔留根以为他有什么事,赶紧迎了出去。“孔主任,一年多来,工作队帮我改造房子,给我捐款,送给我电动三轮车,我和老伴非常感动,不知道咋表达,这是我和老伴做的一面锦旗。”孔令江说着打开布包,将锦旗展开,上面写着“群众的贴心人”。张继焦和孔留根赶紧帮他将锦旗收起来,塞到他手里:“不敢当,不敢当,这面锦旗,我们不能收,也不敢收,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您的心意我们领了。”……

写在前面:

2017年年初,在兰考县宣布退出贫困县并通过省级验收之时,《时代报告》各位同仁深入该县脱贫攻坚一线,采写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扶贫人物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从兰考县2016年评选的两批扶贫标兵中选取,有第一书记,有驻村队长,也有驻村队员,等等。他们中的有些人提及不能照顾家庭时失声痛哭,有些人在父母亲人生病、离世之时不能陪伴在侧,也有人因为出色的驻村表现而调任到了更重要的岗位上。然而,他们深深懂得,如果没有人无私奉献与默默坚守,就不可能有今日兰考县的全新面貌。

6个精准卷与兰考县出台的12项扶贫政策是每个脱贫攻坚一线的人员烂熟于心的,他们以这样的主导思想为依托,将国家号召“精准扶贫”在各村各户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根本上改善了兰考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提升了整个兰考县的发展水平。

兰考县精准扶贫背后的故事是由无数个令人感动的精彩瞬间集合而成的,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这样的瞬间谱写一段华章,高唱一曲赞歌,致那些在脱贫攻坚一线洒下过泪水汗水的、伟大而平凡的人们!endprint

猜你喜欢
兰考县锦旗焦裕禄
老师退休前最后一课获学生送锦旗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启示
论兰考县脱贫攻坚经验及其当前中国时代价值
普惠金融的实施效果及其改进对策
焦裕禄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国家监委引渡第一案:姚锦旗被引渡回国
锦旗,从荣光到没落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