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学情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贯穿与运用

2018-01-02 07:36朱建兵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化学创设情境

朱建兵

(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镇江 212300)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依据教学情境制定目的,从而确立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

一、倡导合理创设和运用真实情境

2017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好的教学情境也能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真实的表现机会。

二、主张情境最好能贯穿并运用于教学全程

一段时间以来,在化学公开课中出现较多情境的创设,有点“无情境不成公开课”的趋向。有的情境真实、自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为教学服务。但更多的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出现多数局限在引入环节,教学过程中又回到纯化学知识的传授,最多结尾时再象征性地联系一下,所谓“前后呼应”,这是典型的“穿靴戴帽”式教学情境。好的教学情境,要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要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服务,要能够使学生能产生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此外,为帮助学生不断产生驱动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情境最好能够贯穿教学的整个课堂,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更使学生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

(一)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情境贯穿课堂,掌握核心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是应当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通过课堂创设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案例1:沪教版九年级 化学(上)第四章 化学变化再认识(复习课)

让学生来当一次科学家,体验从火箭发射到太空生活,最后返回地球的太空之旅!火箭发射需要巨大的能量,液氢液氧推进剂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组合。通过研究氢气燃烧的方程式,引导学生交流其中体现的各种信息,启发学生应用分类的思想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再利用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法,实现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再认识。火箭成功发射,把宇航员们顺利送入了太空,一种神秘的固体可用作宇航员的供氧剂,给出信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锻炼学生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定性到定量的深入,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宇航员返航途中,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返回舱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但内部却并未被引燃,推测一下原因。提供真实资料,应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找出真正原因,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同时使所学知识得以强化。

(二)开展实验探究为主的活动情境贯穿课堂,增强思维品质

实验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又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学生喜爱化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化学实验。开展实验探究为主的活动情境贯穿课堂,不仅可以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实验技能,还可以培养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案例2:苏教版 化学1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Fe3+、Fe2+的性质与转化(新授课)

精心设计分组和演示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加强对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验在点滴板上进行,操作简便,节约药品,建立环境友好的化学思想的同时,也体现绿色环保之理念。

利用实验从异常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推理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从“如何检验鹅卵石浸取液中Fe3+”问题情景的引入,通过对比实验,给学生带来理论与实验现象的第一次认知冲突;通过“Fe2+溶液中加KSCN后溶液微红”这一“异常”现象出发,给学生造成第二次认知冲突;在点滴板上获取的Fe(OH)2是灰绿色的,而改进装置后得到Fe(OH)2沉淀是白色的,给学生造成第三次认知冲突;实验结束再次用鹅卵石浸取液,血红色更深,给学生造成第四次认知冲突,既首尾呼应,又体现了工业流程中“酸浸”的意义。这四次认知冲突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分析推理和实验探究活动中掌握Fe3+、Fe2+的检验、性质与相互转化条件,提高学生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三)创设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贯穿课堂,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其内驱力,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课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将化学问题镶嵌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寻求问题解决,以达到认知和谐。

案例3:人教版 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第三节 电解池(新授课)

通过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渴望!揭秘原来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帮助学生建立电解池的模型,进而进行问题串情境教学。问题1:氯化钠溶液宏观上由溶质氯化钠和溶剂水组成。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水的电解,那么纯净的氯化钠能否电解呢?结合金属钠的发现史,归纳电解池构成的条件并分析电解过程中电子流动和离子运动方向。问题2:回顾初中水的电解,书写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强调书写电极反应式抓住化合价变化,把握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接着安排分别电解NaCl溶液、CuCl2溶液和Na2SO4溶液的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离子的放电顺序。问题3:家用消毒液中一般含有次氯酸钠,是否可以巧妙利用电解氯化钠溶液方法制得次氯酸钠呢?引入阳离子交换膜的概念。问题4:怎样利用离子交换膜来电解硫酸钠溶液分别得到硫酸和氢氧化钠呢?通过追问,进一步理解双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四)利用化学学科鲜活的史实情境贯穿课堂,培养科学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适时地结合鲜活的史实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科学素养。

案例4:沪教版九年级 化学(上)第五章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新授课)

从古到今,金属一直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金属的广泛应用与金属的存在、金属的冶炼方法以及金属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把金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线索,渗透金属性质与利用的学科知识,从历史的维度把握知识的起源与历程,以实现对学生化学思维、方法、能力的发展。以物质发现为线索来教学,会引起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品质,是实现化学知识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化学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