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婚礼用语特点

2018-01-01 05:46朱成继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修辞

朱成继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婚礼”是一个集合概念。它起源于周制婚礼,主体为汉婚、中式婚礼两部分,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式婚礼是对二者的继承与发展。传统婚礼用语有其独特的特点与魅力:语音上,注重音节搭配,力求押韵和谐自然,发音雄浑绵长;语句方面多引用诗歌,解释性语句和陈述句;综合运用多种辞格,双关、拈连使中国传统婚礼用语生动灵活。

关键词:传统婚礼 婚礼用语 修辞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婚礼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选择[1],凤冠霞帔取代婚纱,三口合卺酒取代交杯酒,同心锁取代互换对戒,雄浑悠扬的主婚词弥散在火红现场,一股复古传统婚礼潮流正逐渐在年轻人中间再度掀起。传统婚礼用语究竟有何种魅力呢?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婚礼用语的特点。

二.传统婚礼的定义与分类

“传统婚礼”,又叫古代婚礼,常常被误认作中式婚礼。实际上,传统婚礼是一个集合,它起源于周制婚礼,主体为汉婚、中式婚礼两部分,而当代的新中式则是对二者的继承与发展。汉婚和中式婚礼以及现行的新中式婚礼常常被人混淆,甚至无三者概念区分,所以在这里做一个简单介绍。

1.汉婚

汉婚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即:华夏部落),有着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最大的特点是入座行礼(新人相对几案而跪),入喜堂由掌灯者开喜门。服装一律着汉服,黑色和红色是主调。[2]

2.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起源于我国宋末元初,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即:满族),有着300年以上的历史。与汉婚明显不同的是新人站着行礼,在婚礼通道中跨火盆、跨马鞍、射三箭以定乾坤,这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服装可着唐装或旗袍,红色是主色。[3]

3.新中式婚礼

新中式婚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大约只有35年的历史,它是对汉婚和中式婚礼的继承与发展:以传统婚礼习俗为主,集汉婚、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特点于一体的当代传统婚礼表现形式。不过这三者虽然在历史文化、婚礼环节和着装上有些差异,但在语言方面却大同小异,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下文分析的传统婚礼的语言,是就这三者的共同之处而讨论的,对有明显不同的只略作说明。

三.传统婚礼用语特点

(一)语音

1.注重音节搭配

音节的搭配,在传统婚礼词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词语并列,音节数量应当尤其注意。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而在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为主,四字格数量比较多,能产性强。那么在现代社会举办的传统婚礼中,用詞应该怎么样来舍取呢?林语堂曾经说过:“极端的单音节性造就了极为凝练的风格,在口语中很难模仿,因为那要冒不被理解的风险,但它却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美。”[5]如:

(1)吉日良辰兮、风和日丽。

鸾凤和鸣兮、珠联璧合。

百年好合兮、鸳鸯比翼。

洞房花烛兮、满堂生辉。

这是婚礼的开篇语句。幕后音响起,舞台上无视觉变化,而用这样的听觉变化来吸引来宾的注意力。这段话中除却调节语音节奏的“兮”外,都是四字格的组合,两字一停顿,音节匀称,节奏感强,流畅动听,构成了传统婚礼语言的和谐与整体美。再如:

(2)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花烛金殿宿鸳鸯,宫女执灯亮花堂。

在宫女执灯亮花堂环节这段话中“同船渡”“共枕眠”为双单音节相对,协调齐整,形式分布工整,表达了新人的结合是前世的因果和缘分,可贵又可喜。而“宿鸳鸯”“亮花堂”是单双音节组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韵味。

(3)“一朵芙蓉今日开,一朵红云入喜宅。”

上喜帕环节说辞中“今日开”“入喜宅”刚好是前者为先双后单,后者是先单后双,在工整之中又体现出变化,不呆板,传递出对新娘的赞美和对婚礼的祝福。说的人朗朗上口,听的人觉得流畅动听。

另外,在汉语中还有一种独特的语音表达方式,即对双声词、叠音词的运用。如“芬芳”“好和”双声词的发音部位相同,所以读起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叠韵词如“吉日”“比翼”声音饱满响亮,铿锵悦耳。这三者在诗歌中运用,使诗歌的节奏和旋律更具有音乐美。[6]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婚礼词中也有大量的诗歌。比如在婚礼的开场白部分就用了《关雎》,从意义上来看,这首诗是《诗经》的第一篇,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而且也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诗歌,非常切合婚礼的主题。从形式上来看,“关关”是叠音词,“雎鸠”“参差”“辗转”是双声词,“窈窕”是叠韵词。正如前人所说,“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取其婉巧。”[6]将《关雎》运用在传统婚礼词中,以其独特的音乐美,配以古韵的音乐,把传统婚礼的现场气氛由听觉即刻传递到心里,不管是新人还是观礼者都可融入古韵之中,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转化,这是语言神奇而独特的魅力。

2.力求押韵和谐自然所谓押韵,就是有规则的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的回环往复。[6]如:

(4鸳鸯戏水凤求凰(huáng),夫妻恩爱在洞房(fáng)

亲朋好友同赐福(fú),延续香火点花烛(zhú)

洞房花烛夜(yè),此生缘缔结(jié),新郎新娘入洞房!

传统婚礼的送新人入洞房环节说辞中“凰”和“房”、“福”和“烛”、“夜”和“结”这几组字就是韵脚。押韵使词语句子像水流一样流动起来,故而历代诗人创作诗歌都力求押韵。一般我们使用动宾结构“缔结此生缘”,在传统婚礼语言中,为了达到押韵的效果,故意调换了位置,将“洞房花烛夜”中的“夜”与“此生缘缔结”中的“结”韵脚相协调。押韵增加了传统婚礼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增加感染力,渲染气氛。传统婚礼语言中的押韵部分,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能唱能诵,便于记忆,从而也就利于流传。如:endprint

(5)“称杆新,称杆亮(liàng),称杆如意挑吉祥(xiáng)。”

在挑喜帕环节说辞中,有这样一句话。“亮”和“祥”押韵和谐读来顺口,使人们一听就能记住。不过这只是在能清楚表意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押韵而达到的效果。押韵应当摆正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顾内容的需要,片面追求韵脚只能弄巧成拙。正如发过文艺批评家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说的:“音韵不过是奴隶,其职责是服从。”“韵不能束性,理性得韵而丰盈。”[8]

(二)语句

1.引用大量诗文

古代一些诗歌为人们所熟知,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汉婚、中式婚礼还是新中式婚礼上,婚礼用语都会引用大量的诗文。如: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一段话来着新中式婚礼的开端,引用了《诗经·关雎》,《关雎》是诗三百的第一篇,对一般人来说都比较熟悉。同时它也是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讲述的是谦谦君子追求窈窕淑女,最终缔结良缘,钟鼓乐之的故事,非常切合当代传统婚礼的主题。

2.多解释性语句

除了耳熟能详的诗歌外,当代传统婚礼语言还采用古语口吻、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来增添古韵之风,而现代人难免有所不懂,所以多解释行性语句是当代传统婚礼语言的特色之一。运用解释性语句,笔者认为主要达到三个目的:

一.与运用诗歌的目的一样,增添婚礼现场古韵,以解释性的话语让来宾了解与西式婚礼不同的婚礼习俗以及文化。

二.实现信息有效传递,交流互动。对新人或来宾发出指令,为他们解释这一仪式究竟如何完成,对于动作、流程的解释使司仪和来宾与新人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婚典。

三.填补婚礼现场语言空白。当然这一情况还可以用祝福语来补救,但是解释仪式意义还能引起来宾兴趣,并且传达了仪式深层意蕴。在汉婚的沃盥仪式中,就有这样的一段婚礼台词。盥guàn 既指古代洗手的器皿,又指洗手。《说文》:“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属于会意字,从臼,凿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沃盥礼是汉婚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因当时我们先人注重清洁,二是象征洗去污穢[7]。就仪式而言,司仪只需发出“新人行沃盥礼”的指令。然而为了填补现场语言空白,才解释了仪式的意义。

(三)辞格

在上文中所谈到音韵和声调属于消极修辞,下面我们谈一谈传统婚礼语言中的积极修辞。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是传统婚礼语言的特点之一。除了大家熟悉常见的比喻、排比、回环、拟人等辞格,双关、拈连也常常运用到传统婚礼语言中。

1.双关。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谐音双关就是指利用同音而构成的双关。传统婚礼语言中有许多利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活泼巧妙。最典型当属在挑喜帕环节的说辞:

(14)“秤杆秤砣,称心如意”

利用“秤”和“称”谐音,制造一语双关的巧妙,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想必用秤杆来挑喜帕也是取“称心如意”的好兆头吧。

2.拈连。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者连续出现时,故意把指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运用于乙事物上去。而在一般情况下乙事物同这个词语联系不上的。如:

(15)“新郎新娘手挽手,同饮交杯酒。提壶倒满两杯酒,夫妻恩爱装里头。夫妻同饮交杯酒,恩恩爱爱到白头。”

装在杯子里面的只能是酒水等液体,而这里就采用粘连的手法将恩爱也“装”在了里头。“酒”和“恩爱”一个具体,一个抽象。运用拈连就赋予了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增加了语言的艺术美。恩爱装在美酒杯中,获得了特殊的形象,显得很生动,这就是艺术的语言。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我们分析中国传统婚礼用语,实质上也分析了中国传统婚礼的文化。透过语言的窗户我们可以窥探我国传统婚礼的文化,揭示传统婚礼神秘面纱,加深对传统婚礼的理解,实现传统婚礼上传统习俗受尊重,新人神怡,亲人欢欣,来宾赞美,领略传统婚礼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

[1]费秋萍.金牌司仪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雷铭.秦汉婚姻礼俗的文化学研究刍议[J].黑河学刊,2015,(9)

[3]陈美斯.从传统中式婚礼看中国历史文化[J].神州民俗,2015,241期.

[4]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7]黄高飞.汉字与民俗[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

[8]布瓦洛著,任典译.诗的艺术[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辞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修辞与“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报告
浅析在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