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8-01-01 19:27:13高素玲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应用型院校

高素玲

(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素玲

(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竞争力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短缺严重阻碍就业创业教育的发展。文章剖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探索了适合实际情况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提出了建立“专兼结合、全员参与”优质师资队伍,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就业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建议。

应用型;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1]。在这种形势之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着眼于“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强调课堂理论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将开展创业教育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宗旨相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应该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将其内化成学生自身的教育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适应创新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全面应用型人才[2]。

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源泉的引领者、创新能力的培育者,是就业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者。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3]。

1 地方应用型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现状

1.1 教师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就业创业教育需求

始于20世纪末的大学扩招,虽然极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生师比严重失调等问题,许多教师不得不超负荷工作,教学质量很难保证[4]。由于这些老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训练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因而导致高校教师本身创新创业训练缺乏和创业意识不强。从2002年教育部确定8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至今已经过去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各高校还没有形成一批固定数量的、高质量的、能满足就业创业需求的师资队伍[5]。

1.2 教师整体水平不高,普遍缺乏与专业衔接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开展了就业创业教育,组建了一定规模的师资队伍,但是,各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状况不平衡,不少高校仍停留在纯基础理论教育上,缺乏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就业创业教育的要求来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与专业衔接。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自学成才”,缺乏实战经验或创业体验。他们中的大部分只熟悉书本理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了解,也不具备投资或创业的经验,在教学中不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效联系,属于典型的“纸上谈兵”。还有一部分是从社会上聘请的创业成功人士或优秀企业管理人士,但这部分教师又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能力不够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学生,实际教学效果不好。许多就业创业教师既缺乏就业创业教育的知识基础,也缺乏就业创业与专业的必要衔接[6]。

1.3 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理念,教学方法落后

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理念,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理念使教师课堂教学惯性地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无法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主要表现一是在专业教学中,不顾学生兴趣和感受,只为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基础理论讲授,重理论、轻应用,重技能、轻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创新点;三是大部分课程的考核仍停留在考查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评估。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用陈旧的教学思想、单一的教学方法、滞后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反而阻碍了他们的发展[7]。

1.4 管理缺乏规范,就业创业教育难以开展

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创业教师管理不规范。一是就业创业教师队伍中专职教师所占比例过小,绝大多数是“兼职”教师。兼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校内兼职,有的是行政兼职,有的是教学管理兼职,或学生管理兼职,就业创业教育只是他们本职工作中“兼职”工作。二是很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研室,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缺乏专属机构,这些教师无归属感。有的高校虽成立了这样的机构,要么形同虚设,要么行政隶属于就业办公室或“两课教学部”,行政管理权小,管理职能不强,导致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难以开展或处于混乱状态[8]。

2 地方应用型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广大高校教师是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在调研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建立就业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从2015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到同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再到当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如此密集出台政策,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各高校对国家政策及社会外部环境的把控。在学校内建立就业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是培育和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根本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改革行为,新观念的建立及形成、新体制的运行和保障、新资源的整合与调配,需要一个严密的组织保障体系。

2.2 完善就业创业教育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教育制度,如建立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下企业制度、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就业创业教育实践制度、就业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9],激发教师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师资质量,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

2.3 建设一支新型就业创业师资队伍

就业创业教育是一门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学科[10]。所以,其师资队伍,不应是单一的专职老师,而应该是“全民动员,分工明确,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新型就业创业师资队伍。

2.3.1 扩大师资队伍规模

我国各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师资来源复杂,数量严重不足,与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就业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师资不足的问题愈加突显。我国尚处于就业创业教育的起步阶段,许多高校还没形成能够满足需求的师资队伍规模。

创业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主要由于培养渠道单一[11]。鼓励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接受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其创业意识和素质,使其能够根据本专业特点灵活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兼职教师负责开设就业创业理论课程;外聘专家负责创业经验的教学和指导,比如进行案例讨论和风险评估等。学校积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教师要将自学、接受培训、参加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自培与外培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就业创业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培养渠道[12]。

2.3.2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就业指导部门、学生辅导员、管理岗及专业教师中选拔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或经验的老师,作为就业创业教学团队的核心骨干;另外,要从人力资源、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中选聘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作为师资后备力量。建立引得来、留得住的教师薪酬制度,并通过选送进修、组织培训、支持参加学术会议、有计划地进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教师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另外,还可通过聘请知名专家、客座教授、企业家等到校对全校有志于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再甄选培训合格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中,增强就业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活力。而兼职教师要与院校既有之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一起共同组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群体,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为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贡献力量。

2.4 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水平

基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各高校应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继续教育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不断地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有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教育者,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用最有效的方法将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就业创业教育的老师也不例外。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拨、引导和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高校应积极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措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明白学生才是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创新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2.5 搭建就业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在校内设立创业实践基地,如创业孵化园、创业中心等,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13]。并加强这些机构与社会的联系,整合教师及社会力量,进行知识转让、知识产品开发、资金筹集等,促进高校与社会资源的融合,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另外,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使用各种文化产品的最重要渠道。在网上开设就业创业教育咨询室、咨询信箱等,便于师生及时沟通。同时,学校应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监控制度,规范管理,严格执行。

3 结论

“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高素质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构建“专兼结合”的多元化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水平的必要保障。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14]。所以,将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当前经济发展、社会民生问题联系起来,笔者在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的建议,对促进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朱晓芸,梅伟惠,杨潮.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9):82-85.

[2]吴佳惠.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95-196.

[3]丁九桃,朱美玲.建设创业型大学需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J].科技展望,2016(12):326-328.

[4]郭思灵.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06-107.

[5]冯静.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26-27.

[6]高晓琴.对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9(48):118-121.

[7]李照清,吴越.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09(6):50-52.

[8]赵宇.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9(1):52-53.

[9]张丽楠,徐耀芬.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独立学院为例[J].北方经贸,2010(3):135-136.

[10]王娟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99-103.

[11]宣卫红,李明惠,刘志峰,等.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以金陵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76-79.

[12]张颂.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7(4):105-107.

[13]吕海生,曹文军,宋李红.大学生就业创业师资队伍构建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9):269.

[14]孙彦君,于恩中.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就业与创业,2013(2):126-127.

G645

A

1673-2928(2018)02-0126-03

D01:10.19329/j.cnki.1673-2928.2018.02.035

2017-07-04

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地方二本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YB2016174)。

高素玲(1983-),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就业创业、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王彦永)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师资队伍建设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0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河南科技(2014年15期)2014-02-27 14:13:0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