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综合管廊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2018-01-01 16:25袁欣然许淑惠徐荣吉赛音吉雅
安徽建筑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标管廊坡度

袁欣然 ,许淑惠 ,徐荣吉 ,赛音吉雅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筑用能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 100044)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管道(台湾),是指建于城市地下可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并设置有专门的消防、通风、监控与报警等系统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1,2]。综合管廊的出现改变了城市地下不同市政管线占据大量地下空间、无总体规划各自建设管理的乱象,有效解决了各种管线建设、维修开挖道路导致的“拉链路”现象,对市容、环境、交通、居民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3,4]。

台湾作为国内较早研究并建设综合管廊的地区,考察了日本等先进国家、地区的综合管廊建设应用经验,其在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上都比较成熟,对大陆地区综合管廊设计的国家标准的修订有借鉴意义。台湾关于综合管廊设计的标准为2003年颁布的《共同管道工程设计标准》[5](以下简称台标)。大陆地区关于综合管廊设计的标准和规范也在逐步完善中。例如,国家标准有2015年施行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以下简称国标);地方标准有北京市2017年发布、将于2018年7月1号实施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规范》(DB111505-2017)[6],深圳市的《深圳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SJG 32-2017)[7],福建《福建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指南》(2017年修编)[8]等。

1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包括对综合管廊设计内容的原则性规定,或者不适合归入管线、附属设施及结构设计等部分的细节性规定。一般包括空间设计、断面设计、节点设计这三方面。

1.1 纵向坡度

台湾地区对管廊纵向坡度的基本要求是配合道路坡度,除特殊部,不得小于千分之二。

国标中并未提到管廊最小纵向坡度,只规定了坡度大于10%时应设置防滑地坪或台阶。北京市的规范中,除了有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2%和防滑这两条之外,还规定电力电缆的管廊纵向坡度不宜大于30%、坡度应考虑检修车辆通行的要求。

最小纵向坡度为千分之二这一条,是基于管廊内排水的需要。即使设计为平坡,也会使排水沟呈一定坡度,满足排水需求。

国内部分城市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其综合管廊坡度可能较大,会对其中的管线铺设、维护产生不便。电力电缆管廊的纵向坡度不宜大于30%是在参考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和北京市《电力隧道建设技术标准》后确定的,目的是保证电力电缆的正常铺设和使用。

为提高管廊日常巡检和维修的效率,减少人员的工作强度,较新设计的管廊考虑了检修车的使用,方便巡检、维护维修。管廊若坡度较大则不利于车辆的行进,因此条文结合了检修车辆的行驶要求考虑坡度大小。

1.2 断面设计

台标对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的净高和净宽做了规定。干管的净高不得低于1.2m,供给管的不得高于1.5m,电缆沟不得高于1.2m;而净宽则需根据收容管线所需的宽度及作业空间决定,其中干管的走道宽度不得窄于0.8m。

国标中对标准断面的内部净高统一要求为不小于2.4m,净高和净宽都应根据容纳管线的种类、数量、运输、安装、维护等要求综合确定。当综合管廊内两侧均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的净宽不宜比1.0m窄;若只在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检修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0.9m;配备检修车的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2m。

关于净高,台标中分别提到了干管、供给管和电缆沟的最大最小值。国标则统一规定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高不宜小于2.4m。国内大陆地区对不配备检修车的检修通道净宽的尺寸要求为不宜小于0.9m,略大于台湾地区的0.8m。

1.3 节点设计

1.3.1 特殊部设施

特殊部指的是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管线分支口等设施,这些节点都是综合管廊正常运行使用必需的部分。

对于特殊部的布置及应配备的设施,台湾方面要求:

①出入口和通风口应位于人行道或道路中央分隔带上,且不能影响行人及行车安全;

②自然通风口和强制通风口应交替设置;

③自然通风口在兼做出入口使用时,其入口应采通风效果良好的格栅板,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阶梯或爬梯;

④管线事业机关(构)应使材料搬运口及管线分汇室的留设位置与尺寸大小相配合,对其做出整合规划;

⑤应配合道路景观进行设计。

国标中关于特殊部的条文多偏重原则性要求,或是较具体的尺寸、间距等。例如,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都应设置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管线分支口等;综合管廊进排风口的净尺寸应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尺寸要求。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特殊部间距、开口尺寸、排水区间等的规定。

与台湾地区标准相比,大陆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地方标准都未对地面部分的留设位置、布置方式,以及所需相关设施等做出规定。台湾的标准有两个特点:一是考虑到自然通风口兼做人员出入口的情况,增设了阶梯或爬梯;二是着重强调特殊部地面部分与景观的配合设计。第一点使得节点的使用上更加灵活,充分利用设施,第二点则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地方编写的标准中对特殊部的规定也有与国标不同的部分。①北京市标准中将热力管道的逃生口间距设为200m,比国标缩短了一半;②针对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爬梯高度超过4m的情况,应增加防坠落措施。考虑到热力管道泄漏后的危险性,以及人员在逃生时可能发生坠落导致人身伤害的情况,防坠落措施实属必要。

《共同管道工程设计标准》中指出,盖板应能承受设计载重及吊起时的应力,且有一定重量,使人不易开启。盖板需配合人行道坡度排水,四周应具有水密性,防止地表水流入管道。另外,盖板应配合人行道景观进行美化设计。

国标及北京市、深圳市、福建省等地方标准中也对盖板的安全性、防水防洪功能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未提及盖板的载重和承受吊起应力的能力,以及与周围景观的融合设计。当代城市的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程度,在地面以上的各类特殊部及盖板也应进行美化设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点在台标中被多次提及。

2 附属设施设计

2.1 排水系统

台湾地区标准规定综合管廊应在纵向低洼处留设了集水井,并配置格栅盖及抽水设备,且集水井应具备分离沉砂及沉泥的功能。

国标与台湾地区标准的不同点在于未要求集水坑应具备分离泥沙的功能,综合管廊的排水理论上要就近接入城市排水系统,直接将积水排走。

北京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规范》、《深圳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和《福建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指南》与国标相比,额外规定了管廊的排水系统应设置防倒灌设施、天然气管道舱应有排水泵系统。

考虑到泥沙可能随雨水等流入管廊内,若直接将水和泥沙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泥沙可能会沉积下来堵住管道,影响排水效果。所以台湾综合管廊直接在管廊内的集水井中将泥沙分离。大陆综合管廊根据地区不同,可能遭遇极端天气的几率也不一样,要求所有地区管廊的集水坑都设置分离沉沙沉泥的装置经济性差,不符合实际。应根据需求程度在国标中做出区分,予以讨论。

阳江航标管理站的管辖范围在东至小襟岛,西至放鸡岛的沿海水域。辖区航标主要是以沿海航线的灯塔桩和沿海专用发电码头的灯浮标为主,还有部分孤立危险物标、应急沉船示位标和阳江港港内部分灯浮标。所以灯浮标的分布环境基本包含了广州航标处灯浮标的所有分布环境。漭洲障碍物灯浮位于台山市漭洲岛南面水域,水深7m,自然航道,受南海气候影响较大。阳江港M1、M2号灯浮位于阳江港救助码头外,水深9m,人工航道,受潮汐影响较大。阳西电厂航道浮标位于阳西县马村阳西电厂专用航道,水深14米,人工航道,受南海气候影响较大。

在汛期,尤其是遇到特大暴雨,城市防洪压力大,排水系统往往满负荷运转也不能满足道路排水需要,导致低洼处或街道上积水。若不加装防倒灌措施,排水系统中的水进入管廊内,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同理,天然气管道舱若遇到集水坑容量不足的情况,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加强排水措施,加装排水泵系统。

2.2 防破坏措施

台标中做出了相应的安全规定,需在管道的开口处设置阻隔设施,出入口楼梯及通风口下方设置截油设施。

开口处的阻隔设施一般是为了防止渗漏水、异物或小动物的进入,同时满足防水、防入侵的要求。

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中,都未提及截油设施。台湾在综合管廊中设置截油设施是因为其可容纳管线中有输油管道。若管道泄漏造成油污到处流淌,会对管廊防火、排污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为防止油污使楼梯打滑影响紧急情况下人员逃生,保证排风顺畅,在出入口楼梯及通风口下方设置了截油措施。

3 接缝设计

台湾地区标准规定综合管廊应留设接缝,且为了阻止地下水的渗入,应配置止水带和填缝材料。在地质均匀良好的地区,接缝应做成伸缩缝,间隔应小于30m;在软弱地盘、地盘急变处或可能发生液化的地区,综合管廊的接缝应具有一定的挠度,设置间隔不得大于15m。

国标规定了变形缝的宽度以及结构和荷载变化时应设置变形缝,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变形缝的最大间距应为30m,并详细规定了防水等级。

台标与国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综合管廊接缝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间隔分别作了规定,明确了土壤状况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在工程中,不同地质条件对管廊结构的影响不同,需作为对变形缝间隔的一个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4 总结

通过对台湾和大陆地区综合管廊设计规范中总体设计、附属设施设计和结构设计这三方面的比较,明确了条文中的区别:

①国标中缺少对管廊最小坡度和电力电缆管廊最大坡度的规定;

②国标中管廊的最小高度统一为2.4m,未像台湾那样根据管廊种类做出区分,且不配检修车的检修通道最小宽度略宽于台湾地区;

③台湾地区强调了特殊部地面部分与周围景观的融合,将自然通风口兼做人员出入口,国标和大陆地方标准的条文中都没做出相应规定;与国标相比,地方标准中缩短了逃生口间距,并规定了防坠落措施;

④国标和地方标准中都未提及盖板的载重和承受吊起应力的能力,以及与周围景观的融合设计;

⑤台湾综合管廊中的集水坑具备过滤功能;同国标相比,地方标准中规定了管廊排水应有防倒灌设施、天然气管舱应配备排水泵系统;

⑥防破坏措施不同;

⑦台湾对接缝间距的规定根据地质条件分为不大于30m和不大于15m两种。

台湾地区标准的条文与国标相比,更加灵活,考虑到了多种特殊情况对管廊的影响;其对管廊断面尺寸的规定也更细致,根据管廊种类而有所不同;另外,台湾地区标准更注重管廊地面部分与周围景观的融合,强调市容整体的协调性。这三点国标可适当参考。近几年较新的地方标准在国标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条文的细化,增加了一部分内容,国标也可考虑纳入其中合理的部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国家标准还会继续修订,制定得愈发细致、有针对性,条文更合理,为工程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猜你喜欢
国标管廊坡度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探讨
轻工国家标准计划
综合管廊天然气管道设计
唐红新:演绎产业扶贫“国标蓝本”
Aqueducts
基于远程监控的道路坡度提取方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团队介绍
建好地下综合管廊成就城市美好未来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