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耐力训练研究

2018-01-01 13:30林秋菊
关键词:普通高校耐力竞技

姚 煜,林秋菊

(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竞技健美操运动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项目之一,其动作优美、节奏欢快、富有青春气息,深受在校大学生喜爱。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参加比赛根据其在校学习专业性质进行分组,这就促使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训练要根据不同竞技能力起点进行设计。然而,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高校竞技健美操训练体系和方法应符合大学生运动员群体特点。耐力训练是高校竞技健美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在训练中易被忽视的部分。目前,高校竞技健美操耐力训练中,广泛使用“一般耐力”训练方法和手段,“专项耐力”训练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并存在理论模糊、实践混淆的现象。“专项耐力”是体育研究中长期使用的一个概念,用以区别“一般耐力”。目前,对于“专项耐力”的概念,学界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对“专项耐力”在完成专项运动技能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学者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田麦久认为,运动员通过最大限度的调动机体能力加以克服专项负荷所产生的疲劳的能力称之为专项耐力[1]。谢敏豪等认为有关专项耐力的解释为运动员在完成本运动专项时,能够长时间保持较好的运动技能的能力[2]。过家兴认为,运动员为了在运动期间获得更好的项目成绩,克服机体在较长时间下从事本专项运动时所产生的疲劳,力争最大限度的动员机能的一种能力[3]。这些观点均肯定了“专项耐力”是专项技能实践的重要基础,专项运动技能实践必有专项耐力能力支撑。然而,专项耐力与专项运动技能之间是动态平衡,并非由专项耐力单向指向专项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同时也反化于专项耐力。对“专项耐力”的阐释,需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进行理解。学者厉昌高和孙有平认为,运动员展开某项竞技运动过程中,当机体达到的抵抗疲劳,仍能有效地、持续地活动,含肌体、心肺、神经与心理耐力[4]。两位学者通过研究,已经将“专项耐力”的范畴从单一的生理现象扩展到竞技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综合状态。但这一描述并未完整诠释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动态过程,包括机体、心理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以及反化作用的全过程。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耐力训练实践,探讨相关理念及训练规律。

1 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耐力训练方法

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训练在硬件上不具备高水平专业队使用的运动训练器材、专业恢复设备、高频摄像、电脑建模分析等条件。尽管国家加快了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但总体不充分、不均衡。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需要完成所在学校规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在训练时间安排上无法达到专业运动员“一天三训”、大周期持续训练的效果累积,这使得耐力训练变得更为重要。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训练一般是以每周训3~4次,赛前1~2月进行集训的方式进行的。基于运动训练学普遍规律和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训练特点,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耐力训练应依据运动训练目标和运动训练学原理选择训练内容,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呈现训练内容并达成训练目标[5]。因此,不同院校对于训练效果积累有较高要求的专项耐力训练,需要另辟蹊径、顺势而为。

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普遍通过有氧耐力跑、跳绳、功率自行车和徒手动作重复练习作为一般耐力训练内容,作为专项耐力的基础;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为健美操动作组合训练、成套动作训练。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耐力训练以动作组合重复训练为主要内容,显然不够充分。运动实践证明,力量与耐力训练合理交叉可以较好地提高专项耐力训练效果。竞技健美操中跳跃和托举动作的力量训练应与专项耐力训练进行科学的训练模块组合;操化及难度动作应与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科学组合。鉴于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的兼容性较低,力量训练的组数安排中,任何水平的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都要避免单组力竭性高强度训练;与多组力竭性力量训练方法相比,同期训练课程中应该采取中强度重复负荷;非力竭性负荷刺激的方法,能够提供运动员一个更佳的力量提高环境,保障最大力量、爆发力和专项成绩获得最佳提高,以保证随后耐力训练的质量[6]。适度的专项力量与耐力组合训练有利于增加专项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和肌体恢复力。在训练中将单个运动技术、基本动作组合、成套动作组合的重复、间歇训练结合核心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专项耐力训练的效果。设定大、小周期训练板块时,可根据在校大学生训练时间和恢复状态,机动调整耐力训练间隔和训练负荷,以促进训练效果的积累。

2 专项耐力训练具体应用

2.1 融入其他素质训练、丰富专项耐力内容

完美的竞赛表现绝非空中楼阁,需要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等多项基本素质作为支撑,才能在26~28拍/10 s的快节奏音乐伴奏下持续110~130 s的成套动作。基于高校运动员每周3~4次训练课、间隔和恢复时间较长的现状,可合理增加其专项耐力的负荷。负荷量反映负荷对运动员机体刺激量的大小,负荷强度反映负荷对运动员机体刺激的深度。负荷的量度与负荷的内容一起构成了训练负荷,施加于运动员有机体,产生相应的训练效果[7]。竞技健美操专项耐力训练实践中根据训练计划制定专项耐力训练目标,合理设定并有效控制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协同变化。公共组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与学期训练周期中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安排应以先一般后专项,适度增加一般耐力训练比重。在集中训练周期强化专项耐力训练,应占耐力训练总量的70%以上。专业组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和学期训练周期中应采取专项耐力与一般耐力训练交叉融合的模式,设定较高训练负荷,并体现高于竞赛过程的训练强度;在集中训练周期中,专项耐力训练负荷需根据运动员个体极限制定,但不宜进行力竭性专项耐力训练。

除使用组合动作、成套动作重复训练等传统专项耐力训练方法,还需要丰富耐力训练方法与内容,避免运动员在专项耐力训练中出现倦怠。可以使用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手段相结合,耐力训练与力量训练交叉(如二者同期训练需考虑兼容性),体能练习与基本动作重复、间歇训练融合等方法,配套一定的中等负荷专项辅助训练。

2.2 合理安排训练目标,提高训练效率

我国高校竞技健美操竞赛由国家、省、直辖市教育部门组织,比赛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下半年,在竞赛中分为专业组、半专业组和公共组。高校竞技健美操训练目标和训练周期据此设定。专业组的专项耐力训练目标立足于整套动作稳定发挥,关注高潮部分中难度动作的稳定度;半专业组的专项耐力训练目标则立足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组合的完整性和操化动作的规范性;而公共组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目标立足于动作规范和齐度,关注成套动作的稳定发挥。由于不同院校和专业之间的生源差异,大学生运动员专项耐力水平存在较大的起点差异,需要在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个体机体特征和组别训练目标进行训练安排,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下”的问题。

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训练中的专项耐力训练,通常是以无氧供能为主的高强度动作组合练习,可通过调整单组强度、组数以及组间间隙时间对训练负荷进行管控。竞技健美操基本动作及其组合是按照训练目标和负荷量需求设计而成的,用以发展运动员基本素质和运动技巧。在训练实践中,公共组专项耐力训练应以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重复、间歇或循环训练为主,辅以一般耐力训练;而半专业组和专业组则应以组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的重复训练为主,专项耐力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交叉,通过加大负荷强度增加刺激深度。依据组别合理设定训练目标能够强化专项耐力训练的针对性,取得较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3 结束语

我国高校竞技健美操专项耐力训练在采用健美操传统耐力训练方法的同时,也借鉴了体操和舞蹈的专项耐力训练方法,但还需完善适用于高校竞赛体制和大学生运动员训练特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体能自行车、越野跑、跳绳等方法被普遍运用,提高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储备和一般耐力水平。由一般耐力训练效果向专项耐力训练转化,其间融入基础动作组合的重复、间歇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可更好地提高机体耐力素质。专项耐力训练根据不同组别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目标,进行学年、学期大周期训练安排,通过大强度、中度运动量的训练内容,可以增加动作稳定度、促进机体快速恢复、提升项目理解力与竞赛自信。对于竞技健美操项目来说,专项耐力素质是运动员高质量完成成套动作的重要保证,是其在训练中承受大负荷条件下的技能训练,从而较好地提高、完善运动技能,促进竞赛过程中更为稳定地完成既定技术动作,特别是核心部分的难度动作,获得理想的竞技运动成绩。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耐力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