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比较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1 11:17马志禹陈风雷张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汇报解剖学研究性

马志禹,陈风雷,张金龙*

(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

动物解剖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由于研究目的和描述方法的不同,通常可将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等分支[1]。比较解剖学是在按功能系统描述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时,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动物(牛、马、猪、犬等)同类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这种解剖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动物有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的一般特征,而且能使学生了解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为今后科学合理地开展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基础。

动物体结构复杂,解剖名词较多且难读、难写、难记,学习难度较大;同时,为了紧跟教育部关于“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见和积极配合扬州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开展,笔者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比较解剖学教学中。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获取由原来单纯的“认知”模式转变为“认知—元认知—再认知”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教学效果。

1 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对科学原理的认知和探索过程,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动机,其关键是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因此,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2]。然而,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对认知过程积极地进行监控和调节的“元认知”过程。美国教育家巴里斯和爱丽丝认为:“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思考”[3]。元认知作为对认知的认知,“认知—元认知—再认知”过程正是研究性教学的精髓所在。因此,通过研究性教学教师可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问题导向式教学,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研究性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4]。

2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比较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亚里士多德提出:“形态学是一种遵循严格的方法步骤、研究所有形态结构共同特点的学科”[5]。动物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其发展史源远流长。作为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研究动物往往不是单一物种,而是涉及多种重要的家畜(牛、马、猪、犬等)和家禽(鸡、鸭、鹅等)。因此,学生在学习动物解剖学课程时,需要记忆的解剖名词很多,而且容易混淆,学习难度较大。目前,在讲授这门课程时首先介绍动物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然后以牛为主进行讲解,同时比较牛、马、猪、犬等动物的差异(通过比较解剖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动物的差异)。尽管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真正掌握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在比较解剖学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目前,研究性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各学院主要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较为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框架,以保障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都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2.1.1制定合适的研究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通常都是先提出问题——“研究性小课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6]。这种教学顺序的颠倒,其实是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的一种更新。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研究内容,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研究内容。通常在讲授某一系统内容时都是先介绍该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相关功能,然后以“牛”该系统中的各器官进行讲解,比较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但是,在研究性教学中,将比较解剖学部分的内容作为研究内容,让学生作为主体,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汇报。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学)这一章节时,教师不再将各动物骨骼之间的差异进行一一赘述,而是根据骨骼的分类特征,将这部分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小课题:简述头骨的组成,比较牛、马、猪、犬等动物头骨的主要特征;简述躯干骨的组成,比较牛、马、猪、犬等动物躯干骨的主要特征;简述前肢骨(或后肢骨)的组成,比较牛、马、猪、犬等动物前肢骨(或后肢骨)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之前学习(即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查阅资料、制作PPT等形式课外自学该内容,这种形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7]。

2.1.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由于动物解剖学课程的专业特点,学习这门课的学生通常都是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很多学生还处于传统教育模式中,缺乏自学能力。虽然教师对部分研究内容有过讲解,但教师还是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查阅文献,准备材料,制作PPT和设计问题。这就会要求学生自学相关教材,查阅相关文献;另外,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多看图谱和标本。例如,讲述骨学这一章节内容时,告诉学生要结合实物标本进行讲解汇报,建议学生在查阅资料自学的过程中观看骨骼标本。在充分发挥学生课外学习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避免学生“走错路”;同时要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2.1.3合理安排研究性教学时间。由于研究性教学的内容属于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要达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至少要提前2周安排研究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制作PPT。在正式汇报前,要事先对汇报内容进行检查和指导,避免学生出现较大错误,提高研究性教学质量。

2.2研究性教学课堂实施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下的课题汇报(研讨)是研究性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为做好这个部分,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2.2.1学生分组汇报的形式。将学生分组合作汇报(研讨)是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8]。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主义也愈来愈不被提倡,这个时代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合作共赢;同时,为了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性教学活动中,主张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工,实现共同的研究目标。为此,在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可将学生以4~5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小组内成员根据他们的研究内容,通力合作、取长补短,进行分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观看骨骼标本,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原理充分运用到新知识的获取中,尤其是在观看四肢骨和肋骨时,学生要结合教师之前的讲解和自己的学习判断出这些骨骼的位置。既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那么就需要他们能够像教师一样组织汇报研究内容和设计考评内容,充分掌握教与学的主动权,这就要求小组内成员之间、师生之间互教互学,教学相长。

2.2.2实施研究性教学。小组内成员做的所有准备都是为了研究性教学的课堂实施。在研究性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刚开始可能比较困难,教师要积极鼓励那些汇报的学生。教师要告诉学生汇报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如PPT翻页笔的使用、汇报时语速不要过快、要结合骨骼标本进行讲解等。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听课记录,维持课堂纪律,并对汇报的学生进行拍照(也是一种鼓励形式)。汇报结束后,以小问题的形式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做评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汇报的小组给予适当鼓励。通过研究性教学的课堂实施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兴趣,展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也是对学生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2.2.3研究性教学的考核指标。为了检验研究性教学的效果,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制定一些考核指标。例如,“以小问题的形式展开讨论”,在讨论结束后需要汇报小组的学生对下面听讲的学生进行评分(评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通过这种评分机制有效避免了讲台上的学生“在讲”,座位上的学生“不听”的问题,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 结语

研究性教学虽然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研究性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在比较解剖学教学中,教师既传授了知识,也与学生一起创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汇报解剖学研究性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