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然
(合肥市双凤高级中学 安徽合肥 231131)
课堂引入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取得不同的教学成效。课堂引入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甚至可以说,我们无论怎样重视都不为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学活动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一节有效课堂需要学生高度参与。德国教育学家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唤醒孩子的第一步,则是在课堂用尽量短的时间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缤纷多彩的课堂之外拉入更为缤纷璀璨的知识殿堂。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述几点行之有效的课堂引入方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却很有效的课堂引入方法。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利用逻辑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几乎没有哪一节课是独立存在的。鉴于物理课堂承前启后的特点,前一节甚至前几节课的复习、巩固及串联,对新课教学尤为重要。以“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为例,从课题就不难看出本节课的出发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建立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模型时,利用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可将环绕天体运动简化处理为匀速圆周运动,而开普勒第三定律则保证了选不同的行星为环绕天体得出太阳的质量都一样;在称量地球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牛顿和卡文迪许的成就。而这些,恰恰都是本章前三节的内容。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授一节课而忽略了复习环节,一节课的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种引入方法尤其适合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对知识的刺激不那么敏感,对课堂之外的事物却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就需要采取更直观鲜活的教学方式来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样以“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为例,面对这类学生,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复习提问这种平淡无奇的引入方式,他们就会觉得枯燥、索然无味。反之,如果课的一开始就给他们播放一则关于七大行星中的天王星偏离了预期轨道,从而推测可能有未知天体存在的科学报道,则会引起孩子们很大的好奇心。
当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时,这种方法也能取得较好效果。比如“追寻守恒量——能量”这一节课所提出的“能量守恒”,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及课本上的几张图片,让学生去想象有一种东西是守恒的,显得非常苍白无力。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现象搜集一些相关视频,比如发电厂消耗煤炭资源产生电为夜晚带来光明,发动机消耗汽油为汽车提供动力使得汽车快速行进,扫地机器人有能量供给才能持续工作等,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然界有某种东西是守恒的。也可以结合教材中给的实例来制作一些模拟动画,比如通过“一个小球A以一定的速度与原来静止的小球B碰撞,B获得速度的同时,A的速度明显减小”来感受动能的传递,通过视频播放演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让学生感受小球好像“记得”自己原来的高度。有了这样一系列化抽象为具体的体验之后,学生对能量守恒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戴尔的“经验之塔”从底层到顶层,经验越来越抽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的认知规律,展示了人的认知途径,同时也告诉我们,教学不能陷入严格、死板的某一模式之中,应该灵活选择、利用合适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方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多趣闻轶事和精彩瞬间,如果在课堂开端展示或模拟演示一些相关片段,就能创设出生动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万有引力”时,可以由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引入;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由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理论以及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引入,并趁机提问:重量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到底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那么一块石头比一片树叶或羽毛落得快又将作何解释?此时,孩子们对这一矛盾的问题已经非常好奇,渴望解开心中疑惑,学习热情高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学科的知识,还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他学科知识及常见的生活现象。比如在学习“参考系”时,可以由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绝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引入,并提问: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诗人为什么说“云不动”,又说“云与我俱东”?还可以用视频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用优美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歌声引出新课。在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时,可以由大家熟悉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引入,在这首诗中,李白用诗句艺术地描述了轻舟的运动及快慢,从而引出如何更准确更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比较运动的快慢这一问题。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时,可以由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引入,提出问题:为什么花气袭人就知道天气暖了?对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提问:为什么寒冷的冬天里仍然能够闻到暗香?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通过“临崖勒马收僵晚”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惯性。在物理教学中将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诗歌用于课堂教学,既陶冶情操,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课程应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同样如此,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若方法得当,这个过程会给孩子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独自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上课之前自主探知,并在老师帮助下利用导学案检查预习结果,从而明确课堂重难点以及自己的薄弱点,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和其他学科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会使人受益终身。但在平时学习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督,提高学生对预习的重视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学习“液体表面张力”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将针在头发上摩擦一会儿,小心地平放在水面上,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为什么针能够浮在水面上?原来,这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从而引出“液体的表面张力”这一知识。在开始教学“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可以演示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线圈组成一个简单的闭合回路,将具有磁性的铁芯从远处穿过线圈(注意穿过的方向),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提问:二极管发光说明了什么?回路中没有电源为什么会有电流?相对于传统的讲授,一个有趣的实验更能快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一些简单、常见却未曾想过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可以通过电子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灯光,并提问:家庭电路中一般是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请问家庭电路用电器是怎么连接的?教室里一个开关却能控制两盏灯,它们又是怎么连接的?马路上的灯总是同时熄、同时亮,它们又是怎样连接的?节日里的小彩灯一个坏了,其他的还亮吗?这些平时很熟悉的生活现象,细想起来,似乎又有些陌生了,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就会非常强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引入方式多种多样,有策略却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方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再好的引入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再好的引入方法都不能千篇一律。俗话说“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唱三天惹人烦”,说的就是任何事物都要适度才行,如果过了头,就要起到相反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课堂引入方法需灵活多样。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在平时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求、丰富、总结更多更好的课堂引入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一泉源源不断清澈新鲜的活水,托起孩子们远航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