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
(鞍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随着对创新创业认识的加深,当代中国创新创业势头汹涌.“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新登记企业451万户,同比增长12.5%,平均每天新设1.65万户”[2].“2017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继续攀升至22位.创新质量排名连续 5年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3].借国家政策的东风和互联网的羽翼,马云成功创业“阿里巴巴”、马化腾成功创业“腾讯”、雷军成功创业“小米”、李彦宏成功创业“百度”、刘强东成功创业“京东”,他们的快速崛起和旋风式财富积累,引发了中国经济格局的改变,当代中国正以饱满的热情开创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时代.
在“双创”的背景下,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更寄予了特别的厚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1].2014年以来,国家教育部每年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一再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各地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提出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纷纷通过设立优惠创业政策、建立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大赛、设立创业孵化园基地等多种方式鼓励大学生到当地创业,如福建省2009年起实施大学生“十百千万”创业助力计划;自2015年2月10日起,有意向到上海创业的大学生,无需户籍证明,只要提供毕业证书和身份证明,就可办理企业的注册;外来人口最密集的深圳市发布了“深圳青年创业成长路线图计划”试点方案,试图招纳更多的创业型人才;自2011年5月起,杭州市对创业大学生给予最高20万元的无偿项目资助.
国家教育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例如,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2015年以来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政策更是密集出台,如《关于做好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办公厅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14 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 2016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等.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据统计,2012—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80万人、699万人、727万人、749万人、765万人,2017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95万人.随之,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中科院2017年《经济蓝皮书》指出:2017年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困境,就业问题非常严峻[4].
中国大学生既身处就业的低谷,又身处创业的黄金时代.大学生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而且普遍具有现代的思维方式,还具有国际化的语言交际能力等创业优势,但中国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不容乐观.据统计,2018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38 万人通过审核,比2017 年高出约4.5 万人,创近7 年新高[5].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目中,创业的魅力远远低于那些工作固定、收入稳定、没有压力、交际活络、社会地位较高的单位.
高校图书馆既是高校重要的信息中心、情报集散地,也是为社会培养需要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在培养成功创业型大学生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双创”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好信息服务功能来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积极主动寻找突破口,制定具体可行的策略,创建基于大学生创业成功需求的全新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创业信息,播种创业的种子,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第一,以严峻的话题引发大学生对创业的重视.高校图书馆要抓住大学生入学伊始的先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紧迫感的教育.要利用馆前教育、专家专题报告、图书馆网页、专题影片观看、图片展览、专家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创业形势,让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形式逼人、创业形势喜人,使大学生一进入大学校园就对创业打下深深的烙印,一入学就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带着对创业的前瞻开始大学生活,带着对创业的思考完成大学学业,带着对创业的经验、信心进入社会.
第二,以多姿多彩的创业相关活动吸引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
首先,高校图书馆要配合学校创业教育课程,利用电子屏幕、标语、宣传栏、宣传单、小册子等在图书馆宣传创业的信息,营造创业的浓郁氛围.
其次,图书馆设置专题性的阅读长廊、阅读展板;开设有关创业的图书专架、阅读角;如果有条件,开设专门的阅览室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服务.
再次,图书馆开展创业知识讲座、创业类图书读书交流、创业实例评析等活动,举办各种创意比赛,开设创业空间,请创业专家或成功创业人士分享创业经验.
最后,图书馆可以责成专门的教师和学生团队,在图书馆网站开设创业专题栏目,发挥信息网络作用,积极与大学生互动,欢迎大学生提出建议、要求,及时发现他们的创业苦恼,尽快使他们寻找到解决方案.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传播创业信息,解读创业的政策,营造创业氛围.
第三,以大学生熟悉的创业典型形象鼓励大学生创业.建立本校创业校友档案,加大宣传本校大学生校友成功创业事迹的力度,以同类人、同校生已经成功创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历,拉近大学生和成功创业的距离,用真实事例揭开创业的神秘面纱,帮助大学生克服创业的畏难情绪,鼓起大学生创业的勇气,启迪他们创业的思路,激励他们走上成功创业的道路.
深厚的创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社交能力、道德品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包括信息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企业领导能力、创业品质等[6].
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可以利用课堂、讲座、培训、参观、实习、网络、咨询、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去获取、管理信息,批判地辨析处理信息[7].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图书馆先进的科技设备和网络技术,定期组织图书检索与利用、纸质资源更新与传递、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等专题讲座,教给大学生准确及时获取、存储、利用和创新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普及教育.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公众号、创业QQ群等数字化平台,实施对创业热点问题的发布,引发大学生对创业前沿信息的关注;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辟图书馆网站的专门板块,实行创业信息的书目推送、创业问题的网上咨询等,为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业问题的解答;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建立各类创业微信圈子引导创业大学生开展对创业具体困难的讨论,以群体智慧解决创业难题.
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院系等部门紧密联系,发挥组织优势.通过组织合作,利用大学生求知心强、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创业竞赛活动.如,以在流通书库举行规定时间内有关创业类图书的查找竞赛;举行特定主题各类竞赛;通过组织共同阅读、交流创业类图书以加深阅读体验来提升阅读素质和专业阅读的读书活动;举办海报、文化产品、微摄影、微视频、为电影人物配音、名作朗读等各种带有文化元素的创意比赛.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锻炼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提升了学生使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创新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组织活动、信息表达、社会交往等能力.
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根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还要尽可能挖掘自身和社会资源,在搜集本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基础上,有目的地为大学生寻找适宜的创业实践平台信息,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拓展大学生的创业成长空间,对接社会与学校的间隙,填充大学生书本知识与社会创业的距离,实现大学生到创业者身份的成功转变.
首先,高校图书馆要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信息平台.图书馆拥有优秀的甚至是专业的文献信息检索人员,可以快速、准确获取针对性强、利用率高、对大学生创业有价值的信息.高校图书馆要以本校大学生创业需求为蓝本,对网络环境下大数据中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分类,建立自己学校特有的创业信息数据库,进行创业政策与法规信息、创业的资源信息、国内外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专项信息服务,为有创业意愿或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动态的、有用的、长期的信息匹配服务.并在图书馆主页创建大学生创业专栏,方便大学生及时、准确地查找、阅读、应用.
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在校内开辟大学生创业体验的平台.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图书馆的场地优势,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体验的平台.如,高校图书馆可以组建创客空间进行场景模拟,身临其境进行创业体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图书馆也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创业比赛与评价活动,在共同学习、讨论、扮演、比赛、评析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拥有了亲眼观摩身边同学创业的学习机会,更拥有了亲身尝试和体验自己创业的实践机会.
再次,图书馆要尽力为大学生寻找和创造实践的平台.与大学生个人相比,高校图书馆具有优质而厚实的社会资源,如地方或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图书馆创业合作单位等.高校图书馆要发动自身资源与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平台,拓展大学生创业空间.在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实践平台上,大学生们要面对真正的创业现状,以创业者的角度筛选创业信息,确定创业项目,筹划创业资金,验证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参与创业实践的大学生不仅锻炼和提高了创业需要的思考、行动、组织、沟通、合作等各种能力,而且,在预见困难、克服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特长与欠缺,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这样的体验和训练,对拓展大学生创业发展空间,启发创业灵感,激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增强创业的自信,都有极强的意义.“通过校园创业实践,可以树立大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和赚钱观念;通过校园创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和发现有利商机;通过校园创业实践,还可以使大学生具有冷静而清醒的头脑,进行客观务实的市场分析[8].”
第四,高校图书馆要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的平台.除了需要较强的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外,大学生成功创业还要对社会需求、市场结构、产品生产、服务竞争等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高校图书馆要组织创业实践智囊指导团队,在创业的大学生困惑迷茫时,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对大学生整体创业成长进行规划指导,将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工作贯穿大学生大学学习全过程,保持服务的连贯性.其次,针对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进行阶段化的创新创业培训.如对大学新生主要进行激发创业情感的指导;对大二学生重点进行创新创业所需能力的提升的指导;对大三、大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和个性化创业的指导.再次,高校图书馆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特长挖掘,譬如采用书目推荐、专题讲座等形式,解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和人生设计方面的困惑[9].图书馆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指导的侧重点也要有所差别,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分别给予不同的创新信息推荐,提升大学生专业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
第五,发挥成功创业的校友的力量.高校图书馆要整理和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与成功创业的校友的密切联系,邀请他们回到母校作专题报告,以他们亲历的创业过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鼓励、启发和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高校图书馆既要主动为他们的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也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参与到指导大学生创业队伍中来的热情,这样,既增强了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力量,也扩大了大学生参加实践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