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宦咏梅,贾 娟,包明林
(安康学院 图书馆,陕西 安康 725000)
扶贫移民搬迁是精准扶贫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为规避自然灾害频发、交通不便,将长期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危险环境的贫困人口从大山里搬离出来,集中安置在交通便利、安全的平川地带的新型社区或异地搬迁到城镇社区居住的重要战略决策。安康市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由于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连年发生,一直处于年年遭灾年年救灾的无奈状态。201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重大决策,从2011年起,用10年时间,将陕南240万山区居民从原居住地搬离到城镇以及在交通便利的安全地带新建社区。“十二五”期间,安康市累计搬迁13.2万户50.1万人,建设集中安置小区928个,集中安置率达88.6%,城镇安置率达68%,全市城镇化率提升8.7个百分点[1]。
然而,由于山区居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习惯了单家独户、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差异性,搬迁后他们产生了对新型城镇化社区生活不适应、出现的文化认同、社会关系重构等搬迁移民社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扶贫搬迁移民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其精神文化生活也需要同时跟进。《“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也指出:“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服务脱贫攻坚大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山区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重要文化服务机构,是扶贫搬迁移民精神文化生活再造的助推器,因此,发挥社区图书馆职能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公共文化发展,实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安康市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状况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调查方式,对安康市汉滨区七堰社区、红升社区,白河县裴家社区,平利县高源社区,紫阳县兴田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对象为20岁至70岁人群,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5份,回收率达98%。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快速推进,近年来政府相继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力度,搬迁移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如: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可接收到的电视节目量少质次,无法收看到地方台频道节目)、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文体休闲广场、文化活动室(与图书室、社区办公室在一块)等,但利用率不高。虽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对搬迁移民闲暇时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变并不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较低,小学文化程度的移民占6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移民只有12%,仅有2%~3%的移民能正常阅读,还有20%~30%的移民不识字。虽然有些移民上过小学、中学,但自学校毕业步入社会后,就再没有继续教育学习机会,久而久之也退化为文盲。随着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日常闲暇时间也逐渐增多。被调查移民平均每天的时间分配中,生产经营(包括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时间最多,为11.06小时,占全天时间的46.07%,而精神文化生活时间为4.2小时,占全天时间的17.50%。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移民闲暇时间虽然在增多,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和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移民许多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了。
随着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移民对待科技的态度也正在发生变化。在生产方式上(物质层面)科技意识较高,在日常生活上(行为层面)次之,在精神文化上(意识层面)最低。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也不尽相同,青年移民达60%,中年移民达30%,老年移民只有10%。从移民文化生活情况看,文化生活单调,主要以低级庸俗、不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主。当地85%的移民把闲暇时间主要用于打牌、打麻将、赌博等不健康娱乐消遣活动;12%的移民闲暇时在家看电视或串门找邻居唠嗑;只有3%的移民有时看看闲书。由于整天只顾忙于生计,移民不懂或不会积极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已从以往粗放式扶贫转变为精准化扶贫、从大水“漫灌”式扶贫转变为精准“滴灌”式扶贫。贫困地区的贫困主要是指经济贫困,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深藏着文化贫困的特质[2]。扶贫先扶人、扶人先扶智、扶智在于扶文化,已经被世人所公认。文化扶贫成为改造贫困文化、遏制返贫现象、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战略选择,是提高扶贫对象自身素质、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和根本[3]。过去,他们分散居住在山区,交通受阻、信息闭塞,受教育机会少,导致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思想僵化,现在政府将他们搬迁到社区集中居住,在解决了居住安全及出行难题后,也正是提高他们文化素质最佳的时机。基于图书馆的职能特性,它对提升社区居民文化、实施素质教育是其他任何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图书馆是有效配合精准扶贫、实施文化扶贫的最有效途径。
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中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内源扶贫思想。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将处于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贫困人口搬迁到交通便利、安全的小区了事,而是要让他们从根本上实现脱贫。习近平同志也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4]可见,精准扶贫的目标能否实现,根本标志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是否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只有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其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这里的内生动力即农民的内在文化素养。图书馆肩负着居民文化素质提高和思想观念转化的重任,是增强居民内生动力的催化剂,在弥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足、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实现全民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多数年轻人在接受完学校义务教育后,便选择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从此很少有机会再接受继续教育。长年留守在家的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都是属于需要文化关怀的弱势群体。这些老人、妇女由于不识字或文化程度低,一方面对现代信息技术不适应,如对智能手机使用、电脑操作等持排斥态度,他们与在外打工的亲人聊天、发信息时经常存在技术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辅导不了孩子的课外作业,解答不了孩子的疑难问题。此外,扶贫搬迁移民刚从传统耕地劳作中解脱出来,没有文化、不懂技术,劳动就业已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农村除了中小学校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文化机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学习先进文化、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社会大众必备的基本素养。为促进社区居民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区居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建设社区图书馆、形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已是当务之急。
当前,在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增长下功夫,想方设法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持续推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2017年2月24日,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指出,现在中国的贫困人口大概还有4000多万[5]。就安康目前已经建成的移民小区来看,由于地方基层政府工作重心着眼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脱贫,在移民社区建设中除交通设施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外,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在政策外因的强力推动下,贫困人口脱贫成效显著,但是,贫困人群的内在素质问题并没有及时跟进和提高。
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具有公共图书馆的属性,但又不同于公共图书馆。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办管模式、资金获取、业务工作等方面[6]。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时间比较短,是在近十几年内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使社区图书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贫困地区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图书馆建设因缺乏政策支持,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导致其无固定场所、无持续的资金投入和无固定的专业管理人员,社区图书馆建设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社区图书馆发展。2015年12月9日,文化部等7部委印发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也只将贫困地区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国家扶持计划,乡镇、村及社区图书馆建设仍无政策支持。地方基层政府因精准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经济脱贫工作,财政上拿不出钱投入到没有产出的图书馆文化事业,导致搬迁移民社区图书馆建设困难重重。
移民搬迁社区图书馆建设不同于其他公共图书馆,仅限于社区范围内,读者范围有限,是本区域文献信息中心,理应承担提高小区搬迁移民科学文化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职能,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未能全面发挥其职能作用。一方面由于搬迁移民长期生活在大山里,所有农耕技术都是祖辈的口耳相传,长期形成的“靠天吃饭”的生产哲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经营模式仍普遍存在,农村经济中的科技含量极低[7],因此,他们对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欲望不强;而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年幼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没有阅读学习的家庭环境下耳濡目染,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有些社区虽然建了图书室,基本上都是与文化活动室同处一室,几百册图书加上一两个书架,摆放在村委会办公室的角落处,由于图书陈旧(多是捐赠或原农家书屋搬移过来),品种单一,而且长期得不到更新,所以也是导致社区居民读书学习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
当前精准扶贫正在全国紧张而快速实施,在实现贫困人口摆脱物质生活贫困的同时,还要实现其精神生活的再造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而要使贫困群众长知识、转观念、换脑筋,光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要让他们自觉地认识到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性,从思想深处产生触动,才能解决致贫根本问题。因此,地方各级政府一定要抓住精准扶贫的发展机会,不遗余力的发展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图书馆建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促使社区图书馆功能建设的更加完善,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发展社区图书馆事业,可适当降低目前建设标准,待经济情况好转后再逐步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为已搬入小区的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相互交流、转变思想观念的场所,使其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场所。
从国家层面来看,至少在国家十三五发展时期,是很难将贫困地区镇(乡)以下的村级图书馆建设纳入中央财政扶持计划,在现实情况下,如果被动坐等国家政策和财政拨款建设图书馆,将会影响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丧失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地方政府应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总揽全局,从多元角度推进图书馆建设。一是在规划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时要统筹兼顾,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上要作硬性设计要求,要求开发商承担社会义务,将社区文化活动室、图书馆等公共文化馆舍作为小区建设的重要配套设施。为确保图书馆后期运行,物业管理部门可在居民交纳的物业管理费中支付一部分作为社区图书馆的运作资金,从而使社区图书馆资金方面有了一定的保证[8]。在社区图书馆人员配备上,视资金宽裕程度,可采用招聘专职管理员和大学生义务管理员、社区义工的形式,确保社区图书馆正常运行。二是采用总分馆制,将社区图书馆挂靠到县图书馆成为其一个分馆,归属于县图书馆管理,这样能减轻社区经济压力,享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三是挖掘社区居民的文化潜力,鼓励社区居民以个人的名义开办图书馆。政府给予政策优惠,如免费提供馆舍场地、提供设施设备鼓励社区内乐于公益事业、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社区居民开办个人图书馆。个人图书馆也要履行协议,自觉接受县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实行免费服务、政府补助的运行模式,推动社区图书馆发展。
文化是制度的母体,没有文化的移民小区只能说是旅店,而不是家园[9]。地方政府应该从贴近小区居民现实生活和着眼于社区长远发展角度考虑,以小区图书馆建设为平台,将扶贫搬迁移民小区图书馆建设成文化信息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增强其生机与活力和文化感染力。
1.小区图书馆应当以科学文化知识服务为平台,面向小区全体居民进行文化服务,实施阅读推广,形成小区居民学习科学知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加强文献资源建设,选购适合老、中、青各个年龄段人群乐于阅读的书籍报刊;从居民生活实际出发,选购一些科普类、家庭保健、生活常识、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应用写作、文体娱乐等方面书籍;针对无阅读能力的老年人群,还可以购买一些视听音像设备进行播放,将这些老人吸引到图书馆来,也可以达到改变其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目的。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大事。面对留守儿童学习辅导难的问题,小区图书馆应积极承担起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工作,帮助解决长期困扰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一方面,社区图书馆可为留守儿童和小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场所。图书管理员还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担负起小区内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家庭作业检查任务,为留守儿童家庭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也可以联系大学生志愿者来社区做义务辅导员,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3.社区图书馆要想社区居民所想、急社区居民所急,在当前社区居民正面临就业转型的时期,要发挥好图书馆知识服务职能,一是密切配合基层政府积极联系劳动部门,获取社会各类人才招工信息,并及时予以公布,帮助一部分人就业;二是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舍,积极配合基层政府搞好劳动就业技术技能培训等,并及时购买相关的培训资料供居民阅读。如邀请农业技术部门的技术专家进行种植、养殖培训;邀请民间艺人进行刺绣、剪纸、插花等各类手工艺技术培训;邀请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现场进行智能手机、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等,为社区居民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4.利用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全方位为社区居民传播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服务。社区图书馆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主动将图书馆服务送到每个社区居民手中。如:利用手机QQ或微信向社区居民提供最新的卫生健康知识,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帮助社区居民理解和支持基层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等。
地方基层政府要拓宽思路,广泛争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愿意帮助贫困地区文化脱贫的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和个人,以捐款、捐物(书、设备)和捐劳(义工、志愿者)等形式,支持和帮助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其中资金财物募集在满足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一些特别需求方面以及在争取得到援助和支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志愿者活动也成为支持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10],借助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图书馆建设是文化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目前在建设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只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社区图书馆发展新思路,就能实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图书馆健康发展,促进移民在物质生活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文化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