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8-01-01 03:14马玉兰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道德观集体主义中学生

马玉兰

(合肥双凤高级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1)

微博已成为一种多元化、公众化、平民化的新型社会化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微博的多元化、无限性很容易与中学生形成契合点,进而引起中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的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中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改变。

一、微博对中学生政治观的影响

大多数中学生对思想理论课不感兴趣,缺乏政治理论知识和政治理论素养,政治信仰不够坚定。新载体微博的出现,使得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想冲击了社会主流思想,一度出现片面否定传统价值观,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倾向。微博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带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诸如 “官二代”“富二代”“白富美”,这些词在微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使得身处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环境下的中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政治观念。不少中学生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好脑子”不如“好老子”,在社会上立足应该想办法“找关系、走后门”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政治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务实。他们热衷于参加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并积极谋取一定的职务,搞好人际关系,为自己谋取一定的政治利益。中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他们更加崇尚相对性和多元性,其思想呈现批判性、跳跃性、不稳定的特征,政治价值观取向由重虚轻实转向重现实和重实效相结合,价值目标从以前的对理想的追求转向对现实利益的追求。

当然,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对中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认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及重大事件的处理表示能够理解,这一点在微博上也能体现出来。微博的信息即时化保证了新闻热点和社会焦点的资讯不断更新,中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刷微博”的方式获取信息。微博的评论、转发以及分享功能,让中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发表观点,进行讨论,加深对政治事件的认识。中学生对微博上发布的新闻热点如“微博政务”“意见领袖”的关注度其实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不少中学生对政务事件的评论经常被转载。微博平台的开通让中学生的声音得到重视,有利于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中学生将不再满足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他们利用新媒介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件下,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微博对中学生金钱观的影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即没有金钱是不行的。当今中学生对金钱的普遍认识是,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行不通的。他们看待事物基本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加之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对中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学生对传统意义上的金钱观的认识。现在有许多中学生讲究派头、追求高档享受,他们把追求物质上的奢侈、体面的生活当成个人价值和个人社会地位的体现,而微博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展示自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平台。当今许多企业借微博这一载体营销商品,不少中学生关注相关微博,进行网络消费,可以说中学生在网络消费群体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热衷于网购的中学生缺乏对金钱的管理意识,经常入不敷出。许多人喜欢在微博里炫耀自己的名牌物品,这对金钱观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会造成错误的诱导,甚至有的中学生盲目追求时尚,不顾一切代价去消费。他们也希望在微博这个社交平台上炫耀自己,像明星一样吸引众多人的眼球,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网络上的炫富事件,通过微博的迅速传播而变得极为常见。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学生在金钱方面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将存在偏差。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另外的一面。当炫富事件过于频繁地出现在微博空间里,一定会有有识之士对其进行批判,这样正反两方必然会交锋,从而产生相应的警示效应。众多微博用户加入声讨浪潮之中,这种强大的舆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中学生不断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无形之中会选择和接受正确的金钱观,进而将其付诸现实生活。

三、微博对中学生集体观的影响

在自由开放的微博空间里,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发表言论,这样少数居心不良的人会趁虚而入,向中学生传播消极的、反动的、反集体的、反社会的等不良信息。缺少社会阅历的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在多元化的思想浪潮的冲击下,会改变以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甚至会对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产生亲近感。久而久之,这削弱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力,动摇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造成中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倾斜和迷失。另外,微博比QQ更具有优势,它可以给予不愿意在人前展示自己的中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可以发表言论的平台,中学生在微博的交流中获得了满足感,但是这种满足感易使他们抵触和拒绝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从而疏离了群体。微博帮助中学生避开了现实社会活动中的种种问题,诸如人际关系、虚伪的客套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可以在微博里发牢骚,找到心理安慰,缓解精神压力,避免了参加社会实践带来的诸多烦恼。微博成了许多中学生的心理栖息地,他们更加沉迷于微博中,沉迷于小集体中。但是,这种小集体主义观念并不是社会所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这种观念会让中学生产生混乱的、松散的集体观。更严重的是,有些中学生反复地“刷微博”,沉迷于微博世界,导致心理空间封闭,个体社会功能缺失,个人与现实社会出现了隔离,甚至排斥现实生活,滋长了孤独和抑郁的情绪,这样就完全背离了集体主义。微博的这种“微麻醉”会让中学生失去交往能力,失去参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中学生毕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体,缺乏人际关系对中学生来说必定是有害而无利的。

但是,微博也有对中学生集体价值观有利的一面,可以把众多中学生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中学生可以在微博上提出任何问题,诸如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疑问,总会有许多热心的人给予积极的回应。在微博里,人与人之间的障碍在消失,沟通的能力在提高,增强了中学生与集体的交流。微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学生分享生活乐事,交流信息,传递正能量的重要社交平台。当前亿万中学生网友积聚一起,通过小小的微博释放着无限的能量,悄然推动中国的进步。例如新浪微博的“微博圆梦公益活动”“捐一元爱心随手拍”,让精力旺盛、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中学生们受到正义的召唤,内心受到触动,从而自觉地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微博发起这样的活动,营造了十分浓郁的集体氛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的氛围,让中学生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融入集体,提高自身的集体价值观念。

四、微博对中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微博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没有现实社会中的众多约束和制约,中学生在这个平台上的交流是很随意的,不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弱化自己的道德感。有些中学生为了提高自己微博的知名度,会在自己的微博中发布一些虚假的信息,甚至诋毁他人的名誉。正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微博是一个垃圾信息的制造厂,这些垃圾信息一旦发布,就会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很多中学生在微博上比较关注自己喜爱的名人等,有的看到别人发布不好的微博信息攻击自己心中的偶像时,就会失去理智,在微博中对他人进行辱骂和诋毁。这些现象出现的频率很高,与社会所倡导的积极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相违背,对中学生的道德观教育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微博对中学生道德观形成也有积极的影响。微博上的微公益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透明的公益模式,渐渐被广大网友认同和接受,它促使中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化。当代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微博用户群体,对微博中的热门事件的关注度极高,一条公益微博的发表,瞬间便可成为热点,很多中学生内心的正义感和道德感会受到触动。“微公益”事件在中学校园里越来越普遍,学校里经常会有个别同学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疾病,此时会有众多的中学生在微博上发起“微救助”行动,通过转发再转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够为生病的同学筹集到救助款。这种公益性活动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的生动课堂,成为中学生贡献爱心和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此外,虽然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们也有一套评判事物好坏的标准,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浏览微博上一些道德缺失的信息和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言论时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正义感和道德感。可以说,微博是中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接受社会道德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信息化的时代下,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和青睐,特别是中学生群体。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实施,而微博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载体。事实证明,微博是适合思想教育的土壤,思想政治教育若能够充分汲取其中的养分,便会扎根、开花、结果,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便能够收到极大的效果。

猜你喜欢
道德观集体主义中学生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新时代幼儿教师道德观的反思与超越——基于职业伦理理论视角
论中国语境下集体主义的教育意蕴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谐图趣语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