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2018-01-01 03:14张田静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鱼课件小朋友

张田静

(桐城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安徽安庆 2314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遵循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唤起幼儿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能不能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及内容,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幼儿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愿望,促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学习。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支配,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应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使幼儿愿意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生动具体、活泼可爱的形象,以此来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

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课“小蜜蜂”中,针对蜜蜂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教师将蜜蜂的生活环境、习性和动态的视频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了解蜜蜂的生活情景,了解蜜蜂筑巢和采蜜的本领,拓展幼儿探究蜜蜂的视野,这大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其绘画的兴趣,在接下来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大都能够运用手中的画笔来画出蜜蜂各种各样的形态,活动效果较好。

又如:在小班美术活动课“巨人的花园”中,活动目标是感知春天花朵的绚丽多彩,并尝试用不同的图形和线条组合表现造型各异的小花。在此次活动中我设计了PPT课件,先播放第一张PPT巨人的花园春天百花盛开的情景,使幼儿感受春天花朵的绚丽多姿,并点击课件放大花卉图片,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感知、认识桃花、郁金香、玫瑰花等花卉的形态,接着播放第二张PPT被洪水破坏的花园图片,将其与第一张图片进行对比,并问小朋友:“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让巨人的花园重新开满鲜花呢”?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地给巨人的花园添画各种花朵。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动静结合的特点,突破美术活动的重难点

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提供范画,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儿感知范画中物体的形态和基本特征,但多存在范例小、制作速度慢、涂色费时的问题,尤其突出的弊病是幼儿只能简单临摹,影响幼儿的感知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挥。根据现代多媒体课件变静为动、多视角呈现、反复操作的特点,可以具体直观地展示活动的内容,把原先单一的内容化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动画,对零散、分散的、片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与拓展,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与感受图像的各种形态造型、色彩美,进而丰富幼儿的感知和体验并启发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感知和体验,巧妙地解决美术活动的重难点问题。

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我观摩记录大班的美术集中教育活动——“会跳舞的水果”。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以视频课件“水果歌”导入,课件中活泼可爱、形态各异的会跳舞的水果,大大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对各种水果的形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的幼儿甚至模仿视频中的水果娃做起了动作。看到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教师接着提出用剪纸的方式来剪出水果,并且用PPT制作了清晰明了的剪纸步骤图,幼儿在观看多媒体的课件时,有的很快发现了用对称剪的办法来剪出水果的形态,因此在此次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能够掌握对称剪的技巧,作品呈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剪出的水果种类多样,其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还剪出了两个手拉着手跳舞的樱桃。在此次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性都较高,作品的呈现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与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了形式多样、声像并茂的课件分不开。

鉴于此次活动的显著效果,我设计了中班美术绘画活动——“快乐的小鱼”。此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受线描画独特的美,尝试运用点、线以及图案分块装饰小鱼,难点是运用各种线条及图案,合理装饰小鱼,考虑到幼儿已有的前期经验,首先我让幼儿观看视频“海底世界”,使幼儿对鱼的形状及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致说出鱼有三角形、圆形等形状,并且还能用动作来表示小鱼在水里游泳的动态。接着,将幼儿作品用相机拍摄下来,并利用PPT课件与幼儿一起赏析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小鱼,在观看过程中幼儿会发出“哇,好漂亮的小鱼呀”之类的话,并且能够很快说出小鱼身上有波浪线、菱形、三角形等装饰的线条及图案。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幼儿还说出小鱼的尾巴上还有“气球”的形状。最后,在幼儿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大多数幼儿能够自主地画出形态各异的小鱼,并用各种线条及图案装饰小鱼,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三、运用课件对幼儿作品进行评析,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愿望

传统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由于作品的大小有限,在教师或幼儿自评的过程中,存在幼儿很难看清作品细节及幼儿视线易被挡住等不足之处,如果运用相机将幼儿的作品制成课件的形式,将其放在大屏幕上随意放大,这样幼儿就能清晰地看清作品的细节,在评价时也能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幼儿对作品进行感受与分析,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愿望。

例如,在大班剪纸活动“落叶”的作品评价环节中,教师将幼儿制作的大树妈妈拍下来,放到PPT课件中,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剪出的树叶宝宝及装饰的效果,通过课件中清晰的大图,幼儿都能很快发现有的树叶宝宝叠在一起、有的从树上飘落下来、有的落在地上,并能够指出有的小朋友的树叶宝宝太密了、太杂乱了。通过让幼儿对自己作品进行评价,发现好的和不足的地方,为幼儿进行下次创作提供前期基础,促进幼儿再次创作。

再如:大班的线描画“树叶”活动中,用油画棒给树叶勾边,教师发现有的幼儿不知道如何勾边,用油画棒对整个作品进行涂抹,于是教师将幼儿勾边的这一环节拍摄下来,在最后的作品评价环节,将其播放给幼儿看,并提问:“有的小朋友这样给树叶勾边,你们觉得好看吗?”幼儿说不好看,接着教师问:“那怎样勾边才好看呢?”出示勾边做得好的小朋友作品,于是,小朋友们都能提出要沿着线勾,不能涂满整个作品的解决办法。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运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制作的课件要符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根据幼儿直观的形象思维,制作设计出适合幼儿的形象直观、色彩绚丽、造型夸张的各种形象。

小班制作的课件主要以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画面的形象应颜色鲜艳、简洁明了、浅显易懂,突出大、简的特点。如:在小班绘画课“小小蛋儿把门开”中,让学生观看动态视频“小鸡出壳”,通过画面中形象直观、清晰明确的小鸡出壳动态,了解小鸡尖尖的小嘴及圆圆的身体和眼睛,有了这一具体直观的体验,大多幼儿能够用大小不同的圆和线条组合表现小鸡的特征;对于中班的幼儿,主张色彩绚丽,画面形态各异,采用旋转、跳入等多种的画面切换效果,展现美术创作中的简单的构图及步骤,观察那些细微的构图变化,并且可以加入特殊音效和背景音乐。如:中班美术绘画活动“果酱房子”,教师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果酱房子的故事》,幼儿通过倾听故事与欣赏生动形象的图片,很快地将小动物爱吃的食物与房子的颜色相联系,并能根据事物的颜色装饰房子;大班幼儿可采用文字、动画、声音等相结合的课件,通过对课件的反复操作,初步感受 “遮挡式”前后关系的构图方式,激发幼儿对空间的想象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地进行画面的构图和布局,提升其在美术活动中的构图布局的能力。如:在大班绘画课《小瓢虫的梦》中,教师先在屏幕上出示飞在空中的小瓢虫,使幼儿初步感知小瓢虫的形象,接着出示一片草地,引导幼儿找找小瓢虫藏在哪里,幼儿兴致都很高,有的幼儿说小瓢虫回家睡觉了,有的说小瓢虫迷路了,接着教师点击课件揭示谜底,原来小瓢虫躲在草丛里去了,这就形象地展示了草丛与小瓢虫的遮挡关系,使幼儿能够很快理解空间的前后及遮挡关系。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应适时、适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表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与幼儿一起感受、发现生活中及周边环境中的事物,感受其真实具体的独特之美。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的快捷、便利的特性,而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如:在大班绘画活动课《树》中,教师只通过观看 “各种各样的树”,引导幼儿画出各种树木的造型,而忽视了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各种树木,忽略贴近生活的活动原则,并且因为缺少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大多幼儿不能真正对树进行自我的审美创造。在大班绘画课《蜗牛》中,教师针对蜗牛形象小,部分细节不够突出的因素,及时采用PPT课件,利用蜗牛整体与局部自由放大和回放的特性,大大克服蜗牛体型较小、不易观察的不足,使幼儿能够清晰明确地感受蜗牛圆圆的壳及细细的触角,这为接下来的美术自主创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都能够创作蜗牛的形象及姿态。

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把握其可视、可听的特性,以此来弥补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不足,活跃美术活动的气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感受与创作。

猜你喜欢
小鱼课件小朋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小鱼
小鱼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小鱼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Let’s DIY Poster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