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跃
(肥西县山南镇山南学区中心学校 安徽合肥 231200)
当教师长久地重复利用卡片或直观实物展开英语教学时,这样一节展示课,留给日常教学的可操作性、示范性和可创新性的空间有多大?身为年轻老师,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敢于创新,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形成自己特定的教学风格。在听了近乎千篇一律的公开课之后,一个渴求变化的想法在脑中挥之不去。思想是人类行动的指南,没有了大胆追求创新的思想,教师离成为教书匠已经不远了。基于这一想法,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意识的尝试。
作为有着不同阅历的教师,每个人对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加工肯定也有所不同,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将某个句型的讲解融入故事之中,甚至某个单词都穿插着一个故事的讲述,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深刻记忆延续比某个图片或实物更长的时间。[1]媒体时代的今天,网络资源丰富,图片、动画、flash等教学资源随处可见;而实物教学,显得有些摆阔,许多次听公开课,从喷绘精美图片,到购买各类食品和奖品,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开销,对一些偏远农村学校来说,又有多少可操作性和示范性?这样的公开课,使研讨的价值大打折扣。笔者更倾向于教师独具匠心的备课,赋予所授内容以鲜活生命和贴近孩子心理的例子,即故事,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显著。教师根据自身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性的拓展和再创造,符合开发校本教材的精神,更能给观摩的老师留下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很多时候成年人也爱听故事。
有过学习英语经验的人都知道,教师的作用如果只局限于“解惑”,那么他完全可以被一个可以发声的电子产品所取代。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寻求自己特有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受教育者,而是做一名循规蹈矩的教育者,这样的“教学器具”,所传授的知识将会是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所谓容易遗忘,就是留给大脑的痕迹相当模糊,抑或说即使记住了也是短暂性记忆。
在《小学英语教学技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抽象概念是通过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然后归纳感知内容而形成的。因此,人们在理解和把握抽象概念的时候,必须借助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抽象概念的一个重要属性在于它是以具体事物为依据的。”[3]由此可见,我们平时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别人总结提升出来的抽象概念,比如动词的三单变化、名词的单复数以及各种时态的句型结构等。在学习这些间接知识的时候,我们如果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加以验证,在依托现实的基础上,会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例证将熟悉的经验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是启发理解的有效途径。举例和说明是进行学习迁移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学习内容时,常常需要列举一些具体的人、物或事来进行说明和解释。这些用以说明和解释抽象概念的具体事物就是例证。适时适度地选择并运用举例技能,常常使学生茅塞顿开,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4]下面是笔者关于语音教学的一个实例。关于重读闭音节和闭音节的一种情况,比如fat,get,big,not,cut,这样的单词读音是有规律的,如果用书上的知识解释,那就是,它们是五个元音字母/ e/ ,/ i/,//,//;如果后面加字母e,且不发音,那么这个被夹在中间的元音就要读它在字母表里的发音,比如cut读/kt/,而在后面加上一个不发音的e后,变成cute,读/kju:t/;如果这样按部就班地解释,可以想象对小学生来说,有多枯燥。而笔者进行了如下的知识点迁移:“同学们,你们知道26个英文字母中有五位勇敢的武士吗?那就是元音字母 a,e,i,o,u,而其中有一位更是智勇双全,那就是 e,每次当其他四个元音字母被辅音绑架以后,e都是默默跟在后面,寻找营救同伴的机会,不离不弃,更不声张,是不发音的,否则就会给被绑架的同伴带来危险,可是这个时候,被绑架的元音字母因为有了e的关注,发音也有了底气,读它原本在字母表里的发音了。同学们,我们来看几个类似的单词,谁能告诉我谁被绑架了?当e来了以后读音又有什么变化呢?”孩子们能正确读出这些元音字母的发音,令笔者很欣慰,故事的价值自然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讲故事首先应该要有针对性,既要和所学内容有关,又要考虑接受对象的兴趣和能力。根据内容需要,设计符合听众特点的故事,配合恰当的方式,一段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便呼之欲出。[5]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精彩的故事,淡化教的痕迹,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或惊险或诙谐,在学生心灵为之一动的那一瞬间,他们的记忆是最深刻的。这样的教学会激发学生的灵性,也会让听课的老师深受启发。一次,笔者在上课时,教授一个单词“elephant”(大象)时,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蚂蚁形状的饼干,然后吃了起来,并告诉他们“饿了,吃蚂蚁”(汉语拼音是 e le吃 ant),大象这个单词只需要记住中间的 ph就行了。瞬间,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并且很快地记住了这个单词,在后期的检测中仍保持着长时间的有效记忆,效果很好。
学习句子时,应该在体会作者情绪的基础上,揣摩当时的语境和所需要的语气,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思考加入什么样的故事去描述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什么情境下去使用,在什么情境中去理解并记忆所学句型。单纯用直白的语言去描述,就会显得有些刻板生硬,难以理解。如在教“That’s not fair.”这个句子时,在解释该句什么意思之后,笔者拿了根粉笔头去换了一位同学的新文具盒,这位同学傻了眼,忿忿不平地看着笔者。这个时候笔者让同学们一起来猜测他当时的心理感受,体会说句子时表现出来的“不公平”,找到正确的语气,并把它带到这个句子的诵读中,让孩子们读出“不满”的感觉。
天地间最为宽阔的是人的思维,闭上眼,我们可以让思维任意驰骋。对成年人来说,保存一份童真,延续一份幻想,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心理年轻的标志。记得在大学期间,师承一位快退休的外语系教授,看到他满头银发,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课堂上唱唱跳跳,羡慕之余,也深受启发,人最可怕的衰老应该就是心理上的衰老。那时,笔者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永远年轻快乐的英语老师,而在此后的教学中,笔者也能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在于用最有智慧的方法呈现枯燥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快乐氛围,以听故事的形式接受新知,愉快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老师这个编剧兼导演的描绘中,学会本领,展示自我,丰富人生。
只有具备丰富想象力的老师,才能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指挥下,将各种知识融汇,再发生碰撞,最后擦出美妙的火花。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博览群书,拓展知识面,try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心中有故事的人”。一次上课,学生站起来问:“Mr.Guo,fall down和fall into有什么区别?”笔者立刻笑着告诉他一个故事:今天,你在回家路上,和同学追逐打闹,一不小心摔倒,那是fall down,可是你不吸取教训,又摔倒,这下直接掉进下水道里,那就是fall into,你明白了吗?同学们都在笑声中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在生活中,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做个有心人,积累丰富的素材,让孩子们觉得老师是个故事大王,且每个故事又都是和教学内容有关系的,让知识点在故事里悄无声息地进入孩子们的记忆中。再比如,在教授 rhino“犀牛”这个单词时,笔者是这样描述:一天,在森林里,我绕过一块大石头,大叫一声“啊(r)”,我居然碰到脾气暴躁固执的犀牛,想跑那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我大声地向它打招呼“hi”,以激起它的愤怒,等它四蹄狂奔,向我撞来的时候,我急速侧身,大叫一声“oh, no”,咣当一声,犀牛把角抵在了石头上,哈哈,它被撞蒙了,我有足够的时间逃脱了。同学们把我见到犀牛的三个口令“r”“hi”“no”记住,这个单词“rhino”也就记住了,每次看到这个单词,孩子们就能想到我的故事。让孩子们在一个故事中,期待着下一个故事的开始也正是笔者所期待的。
首先,故事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有效的教学时间;明确故事是服务教学的,不可喧宾夺主;在适当的时候,穿插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故事,目的是强化记忆,活跃课堂气氛,不能生搬硬套,不分场合。其次,故事可以随时收尾,不拖延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设置“包袱”隔日再抖,给学生无限遐想,将英语课在大脑中的留存时间延长,有利于记忆。最后,教师应该明白说故事是为了服务教学,它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力度地驾驭课堂,调控气氛。
总之,故事英语教学法只是笔者在教学中一次有目的的尝试,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然而笔者苦于缺乏理论学习,终日忙于教学,无法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自己,权衡利弊。当我们的学生不再满足于几张Powerpoint精美图片时,以及看到教师采用不符合国情的大把花钱购买的实物教具时,心中困惑很多。笔者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立足教材,走出教材,用一支简简单单的白粉笔,在黑板上为孩子们描绘出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