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1-01 03:14王国发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嫦娥美的文本

王国发

(合肥市古城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也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一、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1.文本对话,读中感悟

语文课上要“书声琅琅,情意浓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感悟、理解文本的前提,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范读、学生自读或默读、师生合作读、学生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思考,情感受到熏陶。

2.想象入手,入文入境

想象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先让学生默读,想象语言文字的意境,脑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设身处地去思考,从而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学《二泉映月》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从“阿炳双目失明,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这一段描写中去想象阿炳的生活,进而体会他坎坷的命运,体会到阿炳通过琴声表达悲愤之情和人生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情境,把人和物朗读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如临其境,体会到作者心中流动的情感。

3.提出疑问,激活思维

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和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重点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疑问,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二、品味语言,积累中学会审美

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价值。“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从远古流传至今,人们一代代地传诵着,就是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受人物的形象,了解美的真谛。教学前,笔者认真阅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周益民对《嫦娥奔月》的解读,他抓住另外一个层次的“美”,即壮美、柔美、优美、甜美、凄美等来教学这篇课文。笔者觉得这一设计独具匠心,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孩子处在农村,对文本中的“柔美”“甜美”“凄美”等词可能没有城里的孩子理解得那么准确,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根据书后面的习题上复述课文的要求,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智斗逢蒙—嫦娥奔月—后羿追妻—遥祝嫦娥”为线索,将“嫦娥奔月”作为重点部分来讲。嫦娥吞下了仙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通过第6小节的配乐朗诵将孩子们直接带入“嫦娥奔月”这一部分。嫦娥身体飘起来,飞出了自己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熟悉的村庄,越飞越高。这画面是多么的凄凉,多么的美丽,这是一种凄美。让孩子通过想象画面和聆听音乐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孩子通过领悟这一小节中的叠词“飘飘悠悠”和“碧蓝碧蓝”,去品味文字之美、环境之美以及嫦娥的心灵之美。多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多积累美的语言,给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三、在练笔中学会运用与创造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语言的过程,写作是内化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写作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教师适时地引导,在一年级学生学完诗歌《我很快乐》后进行写话练习:小朋友想一想,还有谁很快乐?孩子们写出“我是小乌龟,我会在水里游,我很快乐”“我是小树,我会结果,我很快乐”等很有童真的句子。在一次次练笔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写出了精妙的语言。

四、探究实践,多元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本中的探究实践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其中,他们到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对家长、邻居进行访问调查,编写儿歌等,最后每个孩子都在课上进行了汇报,孩子们在这一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能力自然也得到了锻炼。

猜你喜欢
嫦娥美的文本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