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好结(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周君令初级中学 广东 佛山 528308)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能逐渐成为每一个公民应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面对未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科技将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科技要立足于世界,取决于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只有我们这代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关于核心素养,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指的是综合贯穿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和结合同行的观点,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基于计算机的运算思维能力;对信息的理解意识;培育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数字化时代下的信息社会责任。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
计算思维指的是“个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计算思维不仅仅是指计算机编程,它更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方面。计算思维层面的核心素养要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驱动”的方法去培养。通过让学生完成特定的任务,通过寻求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形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环节应设置既训练思维逻辑能力,又让学生感兴趣的挑战性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去完成任务的策略。
我们在教学中,设计相关有趣而灵活的任务去开拓学生的信息计算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导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高度和要求,面对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总结,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在信息处理时对信息产生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指个体在面对信息时出现的问题而在头脑中作出的系列快速反应,如问题分类,解决方案,运用工具等。例如在教学作品创设这一环节时,可以设计学生要完成创作“当地十景”这一主题任务。这主题的敏感度是学生在思维中快速整理出有代表性的十大景色,并在头脑中对这十大景色的内容与展示方式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要收集、整理大量的信息,归纳出适合主题的图片和文字,并在头脑中快速形成图文的排版以及作品风格的定型。
“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是指对信息真伪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表现性等方面的判断能力,是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下的认知判断。信息意识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养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能力。
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指个体在集成各类素材的数字化平台中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创新能力和品格。今天,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正在涌现。具备了数字化学习能力,就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途径。广纳精华,与个体的现有知识进行融合,传承与开拓,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随着数字资源和工具的不断涌现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如广东教育技术中心就启动了统一接口和资源配置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整合全省优秀名师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打造了省级的“数字化方舟”。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在文化、道德和行为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体现在个体的修养、守则、规范。“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文明公约、道德守则等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任务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我们优良的民族精神,整合到任务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转向注重人的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青年一代的培养与素养的形成关乎国家的未来。在信息技术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开拓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带动其它产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