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阳(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 江苏 曲塘 226661)
前言:21世纪被人称之为知识拼比的世纪,继续大量具备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当然,从创新的定义来看创新人才就是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所以我们应当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人才的创新思维培养上。相较于传统绘画工具,电脑绘画有着更加全面的能力,所以利用电脑开展绘画教学,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思维的培养就成为了本文要阐述的主题。
轻松、欢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生根发芽的沃土,对调动学生的绘画主动性、积极性有着巨大的帮助。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真情自然地流露,发掘学生创新潜能。所以教师应当以构建电脑绘画氛围为教学首要任务[2]。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做是教学切入点,通过规划绘画活动教室,采用更加清新、活泼的装饰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如张贴卡通形象、动漫角色海报,为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与血液。这么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减少学生计算机绘画学习抵触[2]。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下主动参与到会话课程当中。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使用电脑来绘制熊猫前,教师可以在班级墙壁张贴熊猫图片,学生在绘图前将自己充分的代入到想象的空间,激发起学生绘画的欲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前与学生一同欣赏熊猫视频,感受熊猫特性,对熊猫的生活方式产生理解。当学生能够将自己充分的代入到熊猫的世界,那么学生的作品便会充满灵魂。虽然学生的作品形象大不相同,不过学生的作品却全都体现着独到的特性。借助于电脑绘画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创新美、表现美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人们在创造任何事物前都需要事物的借鉴,灵感不是自己出现的,而是在其他事物的引导下发生的。如飞机便是人类根据鸟类所创造的,潜艇则是人类根据鱼类所创造的。人脑会根据已知事物以及已有经验,通过整合、夸张以及想象的过程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观察,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下对生活产生新的印象。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假设要组织学生利用电脑来绘画购物情景。那么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学生一同前往超市购物,观察超市货物布局,包括货物摆放的规律、销售员与购物者的神态与动作。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利用拍照设备将现场情景拍摄下来,用于上课时的临摹。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因为学生有了经验、有了借鉴,所以在创作作品时,不仅热情更高同时作品也会更加优质,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销售员和购物者的神态。不难看出,要想掌握绘画技巧、绘画能力,思考与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联想建立在人类对已知事物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重组与改造,将其转化为其他事物,联想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便捷、效率的完成事物的想象和创作,有助于培养和锤炼学生的想象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丰富并充实作品内容,赋予学生更加诗意盎然的创作能力。例如在绘制春天来了时,许多学生都会画一些绿色的草、绿色的树来代表春天。教师此时不如鼓励学生,提问学生除了绿色以外还有什么是冬天与春天的区别。一些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会想到,相较于沉寂的冬季,春天的生命与活力是更加强烈的。于是就有学生提出:老师我知道了,春天还会有许多小动物出现,比如松鼠、燕子等等。于是这些学生就会在绘画的过程中,增加两笔对于动物的描写,为作品注入生命、注入活力。通过对事物的联想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只要合理的引导学生,那么每一样事物最终都能够成为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得到不断的进步。
评价与反馈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同时评价与反馈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与点评学生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点评既是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根本途径。在点评学生的作品时,教师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要将学生当做是普通的小孩,而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创造特性。鼓励学生多抒发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说:你画的不对或你画的不像。教师应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话语让学生自行比较与观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从而成为有思想的创作者[3]。
结论:我们必须善用电脑绘画教学,通过电脑绘画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想象空间,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越成长。教师必须善用机会、创造机会、妥善使用教学工具,让学生充分挥洒想象,快乐、健康的成长为新时期国家与社会急缺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