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网络性能 对接5G未来
——记“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2017)”

2017-12-30 03:13黄耿东
移动通信 2017年17期
关键词:商用测试

本刊记者 黄耿东

提升网络性能 对接5G未来
——记“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2017)”

本刊记者 黄耿东

编 者 按

8月17日,由本刊主办的“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2017)”在北京南粤苑宾馆隆重召开,会议虽已落下帷幕,但业界对4G LTE和未来5G发展的探讨却愈发火热。借此良机,本期推出了“5G”专题并向业界朋友征稿,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从收到的稿件可以看出,除了对5G标准、架构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之外,4G如何向5G平滑演进仍是研究的重点,来稿作者针对4G/5G如何融合组网、怎样应用5G技术提升4G网络性能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因此,本期专题既是对5G LTE会议的回顾总结,也是对会议主题“提升网络性能 对接5G未来”的进一步探讨,希望以此集思广益,为LTE产业和未来5G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7年8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TD产业联盟(简称TDIA)和《移动通信》杂志社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2017)”在北京南粤苑宾馆隆重召开。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三大电信运营商、铁塔公司、各通信规划设计院所、LTE的设备商和测试机构、通信类专业高校、通信媒体等总共300余人的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莅临大会并发表致辞,TDIA秘书长杨骅、中国铁塔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玉胜共同主持了会议。

从2010年到2017年,LTE网络创新系列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八届,见证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时至今天,我国已实现了4G的大规模商用,VoLTE、MIMO等LTE A技术已在全网逐步商用,LTE网络能力逐步增强,以窄带物联网(NB-IoT)和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为代表的移动物联网生态日渐成熟,有望迎来大规模应用。与此同时,5G已触手可及,标准和应用场景已逐步确定,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试验也在快速突破中,IMT-2020推进组主导的第一阶段关键技术验证已于去年9月完成,第二阶段的技术方案验证将于今年9月完成,可以预见,2020年将能如期实现5G商用的目标。

因此,本届大会的主题定为“提升网络性能 对接5G未来”,便是希望能探讨如何在4G LTE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借助4G+和已经验证的5G技术,如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超密集组网技术、新型多址技术、全频谱接入技术等,从覆盖深度、流量扩容、网络迟延、语音保障等方面逐渐向5G靠拢。“提升网络性能”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和桥梁,只有通过不断提升4G LTE网络性能,对接5G的建设目标,才能最终实现4G LTE网络向5G的平滑演进。

立足于此,参与本届大会的领导、行业专家及业界各位朋友纷纷登台演讲,各抒已见,或探讨了LTE网络面向5G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网络能力加强手段,或展望了融合5G技术的蜂窝物联网发展方向和机遇,或在梳理5G创新技术给网络建设带来的优势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面向5G的网络创新方法与解决方案。大会的演讲内容精彩纷呈,演讲嘉宾围绕“提升网络性能对接5G未来”的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了各种提升网络性能的想法与方案,对推动我国LTE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以及5G的顺利商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端致辞 总体布局

本届大会一如既往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以及三大运营商、铁塔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莅临大会并作出指示,传达了政府支持4G LTE和5G同步发展的态度,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震强、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等领导上台发表讲话,明确了三大运营商未来LTE和5G发展的总体布局。

陈家春:工信部在支持5G研发的同时,还将继续大力支持LTE的发展

陈家春副司长表示,我国在10年间完成了2G到4G的跨越,如今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4G产业链发展已经跻身国际的前列。同时她表示,与4G相比,5G具有高速率的特点,在用户体验方面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网络的需求,能够满足自动制造和各行业的应用需求,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另外,陈家春透露,今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启动5G技术评估,已完成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为了抓住5G发展,工信部于2016年1月率先启动了5G技术的研发实验,2016年9月,第一阶段关键测试已顺利完成。而且在支持5G研发的同时,工信部还将继续大力支持LTE的发展,继续支持LTE增强性芯片仪表等薄弱环节的研发。

黄宇红:中国移动除了打造一张成熟、高质量的物联网之外,还将在云和端同步发力

黄宇红副院长指出,LTE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物联网从最开始的懵懂期进入爆发期,中国移动对于物联网的发展一直非常关注,在标准引领、实验验证、网络建设、市场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发力。

“中国移动要给用户提供一个体验更好、成熟度更高的物联网。”据黄宇红介绍,中国移动马上就要进入物联网的全面大规模建设,目标是在2017年底全面商用。除了打造一张非常高质量的网络之外,中国移动还将在云和端同步发力。

在终端侧,中国移动正在联合芯片厂商,推出更多更新的芯片,中国移动也已经开发出了全国最小的通信模组,用标准化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规避物联网市场碎片化的风险。在云端,中国移动已经构建了从连接管理平台到开放接口,再到大数据服务的端到端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各方面的赋能。

黄宇红还特别提到了车联网,她认为,车联网是物联网领域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方向,也是面向5G的重要应用。中国移动正在联合产业链一起往前推进,希望尽快推出具备商用化能力的产品。

孙震强:中国电信计划携手智能生态领域各产业伙伴,以“共享、共创、共荣”理念构建“5G生态魔方”

孙震强副总工程师指出,5G时代通信链接很多行业,运营商并不占主导,需要打造生态环境,基于此,中国电信计划携手智能生态领域各产业伙伴,以“共享、共创、共荣”理念构建“5G生态魔方”,他表示,“甚至可以由政府出面,加上产业中小企业等,打造一个不完全等同于产业链,而是各方面都能照顾到的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此时,孙震强还表明,5G要到2020年才商用,主要是因为终端成熟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但部分5G技术可以提前在现网商用。随着全球5G节奏进一步提速,我国也大力推进5G研发与试验工作。中国电信在5G标准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基于5G的行业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据孙震强介绍,8月9日,中国电信在河北雄县举办了雄安国家骨干网暨5G创新示范网启动大会,正式宣布5G创新示范网启动建设,后期,中国电信将以5G创新示范网建设为契机,力争2019年实现5G试商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

唐雄燕:5G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变革,它更是产业融合、产业跨界的过程,是生态重构的新机遇

在唐雄燕首席专家看来,5G是未来大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也面临不确定性。他认为,面向5G时代,网络切片是基本的要求,需要引入SDN/NFV技术,不仅核心网,无线接入网也会按照这样的方向去发展。根据新的网络体系要求,需要进行的不仅是CU/DU的分离,还有DU/AAU的分离,同时白盒、开源、G传送承载网都需要重新进行构建。

当然,运营商不可能构建全新的5G网络,这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同时,5G带来的不仅有技术挑战,还有人才挑战,网络运营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云化、虚拟化、软件化的,业务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唐雄燕称,目前中国联通正在积极试点5G,瞄准2020年商用的时间节点,对于不同的生态构建,针对EMMB应用打造一个视频新生态,在上海建成全球的最大的eMTC网络。针对边缘云建设,通过SDN/NFV技术进行DC化改造,中国联通也是开源项目CORD非常重要的承载者,正积极推动M-CORD的发展。

权威登台 夯实基础

本届大会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两位业界的权威专家,两位专家在业界拥有崇高的地位,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在演讲中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5G发展的趋势、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两位专家以他们高深的学术造诣及对行业发展透彻的认识,为大会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韵洁:未来网络与5G网络技术有三大发展趋势:网络架构向智能网演进、数据中心网络及开源

刘韵洁院士的演讲题目是《未来网络与5G的最新进展与趋势》,他首先回顾了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提出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劳动生产力,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创造出巨大的能量。刘院士表示,5G网络已成为全球业界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战略,未来网络与5G网络技术有三大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架构的变革将向智能网演进,这就是软件定义网络发展的目标;第二个趋势是数据中心网络将从全国的大数据中心逐步向省、边远地区去迁移;第三个趋势是开源。

同时,刘院士还详细介绍了我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CENI)”项目的进展情况,该项目将为突破未来网络基础理论和支撑新一代互联网实验提供大规模、国家级的实验平台,包括LTE网络等都可以使用这个平台进行实验。

韦乐平:只有SDN/NFV才能满足5G对网络的期望,5G整体网络架构将建立在SDN/NFV基础上,基于SDN/NFV的网络创新将体现在所有环节

会议演讲中,韦乐平主任介绍了SDN/NFV对5G网络的重要性。他认为,4G的大规模网络建设已接近尾声,网络架构已成型,基于SDN/NFV的架构重构已经失去全局性机遇,而5G基于SDN/NFV技术的演进才刚刚开始。在韦主任看来,5G对网络的期望有四个方面:首先,5G的亮点在于提供差异化的的新业务和新体验;其次,5G应该有足够的技术包容性和灵活性,既能够充分地利用现在的网络设施,又能引入全新技术架构,既考虑宏峰窝,又兼顾小微蜂窝以及授权频谱,还能利用非授权频谱和Wi-Fi;再次,5G网络创新应聚焦水平集成的云化网络架构。

“只有SDN/NFV才能满足5G对网络的期望,5G整体网络架构将建立在SDN/NFV基础上,基于SDN/NFV的网络创新将体现在所有环节。”韦乐平再次强调,SDN/NFV是网络创新的基础使能技术,涉及了网络所有领域,又是电信网网络架构重构的主线,其他技术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迭代或者衍生出来。有了SDN/NFV,网络将走向软件化、IT化和云化的新阶段。

厂商亮相 添砖加瓦

自2010年以来,历届LTE网络创新研讨会都吸引了大量与LTE相关的设备厂商和测试机构的参加,本届大会也不例外,包括华为、大唐移动、京信通信、安立公司、广州杰赛、芯通科技等在内的主流厂商均深度参加会议。与往年对比,各大厂商的探讨重心逐步从4G LTE向5G转移,对各自5G技术的研发、试验和应用等进行了介绍,多维度多角度多领域地与我们分享了5G发展的思路,你一砖我一瓦,以此助力搭建5G的擎天大厦。

徐学兵:5G的网络竞争力应该是多频段、综合的竞争力,而不只是新频段的竞争力

徐学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LTE产品线副总裁)在演讲中指出,5G是比4G更有生命力的技术,容量相比4G至少提升10倍,不过,从4G到5G的过程需要有衔接,因为一个技术从发明到可商用,再到规模商用,有周期和孵化的时间。他认为,5G的网络竞争力应该是多频段、综合的竞争力,而不只是新频段的竞争力。目前4G正在面向5G持续演进,物理站点和天线技术等都可以在5G时代得到融合。

同时,在行业发展方面,徐学兵也向我们展示了华为面向5G在MassiveMIMO、CloudRAN、CloudAIR等创新技术的设计思考,并展示了华为的NB-IoT解决方案,据他介绍,目前华为NB-IoT商用芯片发货量已达到500万颗。

董宇:运营商在向5G演进过程中,应两条腿走路:一是对现有的4G网络进行升级;二是加快5G预商用设备的研发和端到端验证工作

董宇(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5G市场总监)表述,运营商在向5G演进过程中,应两条腿走路:首先对现有的4G网络进行升级,通过不断引入新的功能特性,持续提升网络系统容量和峰值速率,达到承载更高的网络需求;其次,产业链应该创新新技术、布局新业态,加快5G预商用设备的研发和端到端验证工作,最终构建4G/5G协同、多层异构的全覆盖5G网络。

4G演进方面,董宇认为4G持续演进在赋予运营商更强网络能力的同时,也打开了成长天花板,以NBIoT/eMTC为代表的LTE窄带物联网技术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新商机,他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大唐移动无线产品能力可支持LTE/GSM/eMTC/NB-IoT多模网络;同时,我们还在广泛探索业务模式,从应用中积累经验,通过多方合作,促进产业链成熟,帮助运营商畅游新蓝海。”

在5G方面,大唐在5G标准与关键技术研发方面一直在不遗余力进行推进,并加快5G预商用无线设备的开发。根据大唐在5G外场实验中的数据,使用3.5 GHz进行5G连续覆盖是可行的。“我们对3.5 GHz Massive MIMO进行了能力分析:3.5 GHz组网时,站间距规划可以满足400 m以上,可以实现与4G共址覆盖或使用相当数量的站址建设;后续随业务发展,可陆续增补部分站址。4G网络速率和时延难以满足5G业务需求,但凭借其低频优势可以在5G盲点上做托底补充,建议5G业务体验需求高的场景,进行5G独立连续组网。”

胡应添:MEC作为一个面向5G的应用方案,其实在4.5G也是可以规模化应用的

胡应添(京信通信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在演讲中首先点明了MEC的重要性,他指出,MEC作为一个面向5G的应用方案,其实在4.5G也是可以规模化应用的。在此基础上,胡院长根据京信通信的从本地控制器到MEC的演进,引出了MEC+的系统架构(MEC+小基站),他表示,MEC+其实是增加了新的解决方案,比如跟宏站的结合、数字化室分的参与等。

同时,据胡院长的介绍,京信在2016年验证了集中和分布式的新型室分MEC+架构,可以针对行业用户提供场景化ICT解决方案,不仅针对运营商,还包括工业、商业、互联网等应用领域。其中一个场景是工业互联网,以京信为例,以前天线制造依赖人工,目前已经实现了90%的自动化生产。

胡浩:在5G的三大特性里面,对测试挑战最大的是增强的高带宽和低延时,因为这两部分对空口技术有了新的要求

胡浩(安立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研发中心高级经理)的演讲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从测试的角度探讨5G时代来临及其技术特征,他认为5G的三大特性里面,对测试挑战最大的是增强的高带宽和低延时,因为这两部分对空口技术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测试影响会比较大。第二方面是5G的测试挑战以及该采取什么测试方案去应对,在这方面,胡经理认为5G的测试挑战涉及到微波频段的问题和大规模MIMO的问题,还有就是因为在测试中引入了微波频段,以前传统的通过引入测试点连接馈线的连接方式已经不太能够实现了,所以很多的测试,包括协议限定的测试,可能都要通过空口的方式来实现。

他表示,安立公司针对5G、物联网、ADAS等技术都已经陆续有了解决方案或开始布局,同时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5G研发测试领域需求,安立公司已经和业界主要的芯片厂商展开了密切合作与讨论,并将陆续配合芯片厂商的研发进度。

唐开华:5G时代,业务更加复杂,网规网优将更加重要,且需更加贴近用户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

唐开华(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优总工程师)在演讲中指出,未来5G时代,业务更加复杂,网规网优将会更加重要,而且需要更加贴近用户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面向5G的网络部署过程中,杰赛公司做了四个方面的分层,也做了一些关联手段。

在结构层面,因为5G时代将是超密集型的组网,容量需求更巨大,所以需要在综合的立体覆盖做一些相应的技术研究,杰赛公司也进行了一些网络性能的智能透视分析;在业务发展层面,后期的业务需求复杂,数据分布不均匀,杰赛公司构建了智能化的模型,包括基于业务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在运营层面,因为5G并不是一个革命性的网络,而是基于4G和4G+逐步演进的过程,因此出于成本的考虑,杰赛公司构建了两个模型,一个是资源盘活模型,一个是精准化的投资模型;用户体验层面,杰赛公司关注用户真实的感知和真实的体验水平。

杜继斌:山村的精度覆盖是制约山区覆盖率提升与边缘用户结构优化的最大挑战

杜继斌(成都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线业务产品线总监)的演讲非常接地气,他从我国当前手机用户分布状态与网络体验诉求、LTE网络建设进程与落实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山村LTE深度覆盖的制约因素及痛点所在,并结合国家政策红利解读以及探索实践,详细介绍了成都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出的4G LTE山村精准深度覆盖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在演讲中,他通过对该创新解决方案的解决之道、总体思路、系统原理、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扶贫试点案例等方面的详细阐述,展示了芯通科技创新型解决方案的价值体现:小成本解决大问题,希望以此助力国家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助力山村“互联网+”的发展。

专家演讲 异彩缤纷

百花齐放才是春,在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中,来自各大运营商、研究机构的专家,会议优秀论文的作者代表,以及来自日本的专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向与会嘉宾共同分享各自的组网理念、技术方案及研发成果,各位专家的演讲内容精彩纷呈,为本次大会点缀了亮丽的色彩。

入部良也:日本已经启动5G商用化试验,2018年将会分配5G频谱,2019年底实现首次商用

入部良也(XGP Forum秘书长)的演讲题目是《日本4G现状和5G开发现况》,据他介绍,XGP Forum的主要任务是推进与TD-LTE完全兼容的AXGP标准化工作,目前日本移动用户数已达到1亿6千8百万,其中LTE用户数占60%以上。

另外,今后在物联网等应用环境下,为了提高TDLTE的频率使用效率,XGP Forum正在Band 39推进sXGP(shared XGP,符合3GPP标准)的标准化工作,预计明年1月完成。为配合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日本加快5G系统的开发步伐。5GMF今年已经启动5G商用化试验,2018年将会分配5G频谱(3.6 GHz—4.2 GHz、4.4 GHz—4.9 GHz和27.5 GHz—29.5 GHz),2019年底实现首次商用。

魏克军: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整体测试工作

魏克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表示,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整体测试工作。据他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外场试验环境,在北京怀柔外场完成30个站址规划,可满足华为、爱立信、中兴、大唐等6家系统厂商的外场组网性能测试需求。

同时,在大会上,魏克军还介绍了我国5G第二阶段性能测试最新成果,首先是连续广域覆盖场景测试,在某小区的测试峰值达到11.78 Gbit/s(下行:18 Gbit/s);单用户峰值达到3.618 Gbit/s;其次是低时延高可靠场景测试,测试结果是用户面空口时延为0.4 ms,满足ITU空口时延1 ms的指标要求;再次是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系统用户连接能力大于50万连接/MHz/小区,同时等效满足ITU 1M连接/小区连接密度指标要求。

在热点高容量场景下,峰值速率达到21.8 Gbit/s@800 MHz。频段为26 GHz,满足ITU所确定的20 Gbit/s峰值传输速率指标需求。在热点高容量场景下,流量密度达到45.1 Mbit·s-1/m2,可满足ITU所确定的10 Mbit·s-1/m2流量密度指标要求。

在演讲的最后,魏克军表示在IMT-2020(5G)推进组的组织下以及全球统一5G标准的框架下,我国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积极推进5G标准研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前,我国按计划有序组织5G技术研发试验,5G关键技术和技术方案性能得到初步验证,当前的测试结果表明,可全面满足ITU所确定的5G性能指标需求。我国以5G技术研发试验为平台,支持5G技术研发、标准化和产业发展,推动5G完整产业链的形成,为2020年5G商用目标顺利时间奠定基础。

李福昌:在5G演进方面,中国联通有着明确的节奏:2017年为技术验证阶段,2018年为小规模试验阶段,2019年为试商用阶段,2020年为商用阶段

李福昌(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高级专家)表示,全球4.5G正在呈加快部署的趋势,预计2020年(5G开始商用部署)左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会出现“千兆LTE与5G并存”的局面。对于运营商来说,首先要立足当前,不断提升4.5G的网络能力,做好4G/5G协同发展技术的组合使用,不断提升系统速率。

在提升4.5G网络能力方面,李福昌认为,主要有载波聚合、多天线技术、高阶调制等相关技术。首先是载波聚合,目前中国联通正在积极引入双载波以及三载波聚合;多天线方面,既有基于现有基础的2T4R/4T4R,也有相对革新的MIMO技术,2T4R在广覆盖场景和改善深度覆盖具有较明显增益,中国联通已在天津、重庆等多城市部署,Massive MIMO技术也已经在泉州等地开展试商用。

在谈到5G时,李福昌认为,5G通过引入SDN/NFV架构、网络切片、MEC等技术,让网络更灵活,更高效,进而满足5G需求多样化的需求。在5G演进方面,中国联通也有着明确的节奏:2017年为技术验证阶段,在2~4个重点城市完成2~5个站的5G小规模试验,验证5G预商用样机整体系统能力;2018年为小规模试验,完成5G商用产品实验室功能验证,完成联通建设方案,在4~6城市进行19站规模试验网建设;2019年为试商用时期,将试验规模逐步扩大至更多城市,每个城市更多站点,并同步推进5G网络预商用;2020年为商用阶段,实现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部署,总结试商用经验,推广至全国各城市。李福昌预计,从连续覆盖角度来看,5G的基站数量可能是4G的1.5~2倍。

岑曙炜:面向5G的LTE网络升级中,主要涉及几个技术:第一是小微站;第二是云化的语音接入网;第三是3D-MIMO;第四是速率提升技术

岑曙炜(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规划技术主管)的演讲主题是《面向5G的LTE网络能力提升》,他认为面向5G的LTE网络升级中,主要涉及几个技术,第一是小微站;第二是云化的语音接入网,消除网络的边界瓶颈;第三是3D-MIMO;第四是新的速率提升技术,包括4×4MIMO等。

同时,据他介绍,中国移动杭州公司结合网络发展趋势,启动了面向5G的网络升级建设,通过共享式的资源,例如承接市政设施建设、优化站址选择等,利用密集组网、C-RAN、3D-MIMO、超高速率技术组合(4×4 MIMO、256QAM、3CC载波聚合)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对网络进行优化,建成后网络指标出现了明显提升。此外,还使用神经网络算法分配基站的数据承载、3D-MIMO等技术实现了密集区域的频谱效率提升。

邓安达:蜂窝物联网产业链中网络“管道”的价值较低,电信运营商需要精细化建设站址,低成本地建设网络,按需灵活开展部署业务

邓安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咨询设计总监)在演讲中主要对蜂窝物联网规划体系与部署策略进行了探讨,她肯定了蜂窝物联网可促进电信运营商扩大连接数量、进入新兴市场。但同时,她认为蜂窝物联网产业链中网络“管道”的价值较低,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通过科学规划方法手段,精细化建设站址,低成本地建设网络,按需灵活开展部署业务。

在演讲的最后,她表示,现在电信运营商主要考虑的是覆盖,在未来业务规模上来之后,需要根据整个投资情况再进行一个闭环的分析。

徐芙蓉:NB-IoT通过窄带传输、重复发送来提升覆盖能力;eMTC则是通过重复发送及跳频提升覆盖能力

徐芙蓉(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无线系统研究员)在演讲中首先分析了NB-IoT和eMTC的覆盖增强手段,指出NB-IoT主要通过提升功率谱密度和重复发送的方式提升覆盖能力;eMTC主要通过重复发送、跳频的方式提升覆盖能力。

随后,她介绍了针对NB-IoT和eMTC的覆盖增强能力进行的测试验证结果,从不同场景的测试结果中可以得到,NB-IoT Standalone工作模式下相比GSM覆盖可增强20 dB,eMTC mode A模式相比LTE覆盖可增强2~9 dB。同时,由于设备能力、测试场景、测试终端及上下行干扰水平存在差异,覆盖受限信道也不同:NB-IoT主要受限于上行PRACH信道或上行PUSCH信道;eMTC主要受限于上行PUSCH信道或下行PDSCH信道。

陈晓明:传送网要做到稳、宽、活、质,以实现对于5G的承载

陈晓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咨询设计总监)的演讲题目是《面向5G的传送网承载方案探讨》,在演讲中,他首先指出,5G网络相比4G网络,对传送网提出了更苛刻的需求,已有的传送网网络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5G传送需求。为此,他介绍了针对传送网各种可行的新技术分析和论证的结果,并结合中国移动现有网络情况和新技术,给出了承载5G的前传和回传解决方案且分析其优劣,以此构建一张能全面支撑5G承载的传送网。

在演讲的最后,陈晓明总结到,传送网要做到稳、宽、活、质:稳就是网络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网络结构不要做大的修改,而且要提前于5G部署来保证网络结构的部署;宽就是5G阶段的传送网带宽肯定是几百倍的提升,所以传送网要保证管道更宽;第三个是活,就是要做到快速响应,能够快速地满足5G传送网部署的需求;质就是做到智能动态、可管可控。

除了以上精彩的演讲之外,本届研讨会自2017年4月向业界发起“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征文活动以来,共收到论文投稿300多篇,内容覆盖5G技术创新、面向5G和对接5G的LTE网络、移动物联网、智慧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经大会专家委员会悉心筛选,共计80篇论文入选“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2017)论文集”。其中10篇论文获评“优秀论文”,会议现场举行了简单隆重的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研讨会自召开以来,在业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C114中国通信网、《移动通信》杂志社对本届大会进行全程微信直播,飞象网、今日头条、和讯科技、中国信息产业网、东方头条、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等超过40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全面报道或综合采写。

为了全面展示本届研讨会的精彩内容以及最大程度分享大会专家的宝贵意见,本刊特推出研讨会专题报道,摘录并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部分领导与嘉宾的致辞、演讲内容,期待在与各位共同回顾本届大会精彩内容的同时,推动业界关于LTE产业更深更广的互动交流。同时,本刊作为移动通信行业专业媒体平台,将一如既往密切关注并报道LTE产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为我国LTE产业的蓬勃发展及5G技术的茁壮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

10.3969/j.issn.1006-1010.2017.17.001

猜你喜欢
商用测试
某商用皮卡NVH性能试验
2022 年《商用汽车》回顾
2021年《商用汽车》回顾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幽默大测试
幽默大测试
幽默大测试
基于单片机的商用电子秤设计与仿真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