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大幅度增长,但受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北方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依然面临巨大威胁。为确保北方农作物在气候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产量,相关部门要正视气候因素对北方农作物生产带来的影响,并就此做出科学分析,将其作为今后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北方农作物;生产;气候因素;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S3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208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这不仅使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水资源以及能源等遭受到巨大损失,粮食产量也面临着一定威胁[1]。我国北方农业基础条件较差,一旦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极易让农户面临减产或者绝收的困境。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北方农作物生产中气候因素影响的研究分析,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来缓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用以维护农户的根本利益。
1 当前气候变化给北方农作物生产带来的影响
1.1 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速度造成影响
由于近年来气温的持续走高,使得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冬小麦的播种期推迟,春玉米的播种期提前。有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冬小麦的生长期就会平均缩短17d。
1.2 气候变化导致作物适种面积扩大
受全球气温逐步升高影响,北方农作物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增加。气候变暖还让青海等地区的农作物适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复种指数增加。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很多品种熟性会从早熟发展为晚熟、1熟发展为2熟,多熟向其它地区发展。
1.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品质带来的影响
任何农作物的生产发育都离不开气候条件,而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持续干旱等灾情的困扰。有数据显示,气温每增高1℃,粮食的产量就会减少10%,而我国每年因为干旱就会蒙受3000万t粮食的损失,这一数据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左右,且依然呈逐年上涨的态势。全球气候变化会造成CO2浓度的增加,使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更多的矿质元素,进而提高某些作物的产品品质,比如水果中的糖、比粘度以及柠檬酸等都会有所增高。但是如果作物中含糖量过高,则会使含氮量有所减少,从而导致蛋白质含量降低,影响到粮食品质及其经济系数。
1.4 气候变化促使病虫害的大面积传播,增加生产成本
北方连年出现暖冬天气,有利于害虫以及病原物类越冬,增加病原和虫口基数,使害虫发育期提前、休眠期推迟;害虫的繁殖代数也会有所增加,进而加大了农作物受病虫害侵蚀的概率。气候的异常变化还加快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缩短了化肥施放周期,导致农业病虫加重。而气候干燥还会增加农户的灌溉成本,使其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去进行土壤改良、水土保持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2 新形势下北方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因素的有效策略
2.1 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
在那些水资源匮乏地区,可以采取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混作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多元经济,以获得好的生态以及经济效益。举例来说,新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比较适宜种植棉花以及优质瓜果等经济作物。对此,建议减少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陕西中部以及南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随着气温的增加,可以增加复种指数,积极開展多熟制度以及混作制度,以提高该区域的粮食产量;河西走廊夏季冷凉干燥,适宜大面积种植蔬菜等。位于北方的农牧交错带地区,应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发展也应以旱作农业为主,在数量有限的宜农区应积极选育以及引进抗旱作物品种,大力提倡和推行节水农业,保证当地农户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2.2 灵活调整播期以及播量
北方各地区应结合当地温度升高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佳播期以及播量,秋播作物可以适当推迟播期,减少播量;而春播作物则应提前播期、增加播量,保证1播全苗。
2.3 合理灌水,保证作物生产需求
近年来,北方春季具有气温高、干旱严重等特征,而在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农户应该在播前进行统一灌水,尽可能做到足墒下种。在作物生产发育对水分要求迫切的关键时期,农户还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利设施,灌水保苗,做到以水调肥、以肥促苗、以花促粒、以粒增重。
3 结语
气候因素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给北方农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相关农户应该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灵活调整播期以及播量,合理灌水,保证作物生产需求,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种植水平,保证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文军.简析北方农作物生产受气候因素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6,33(12):86.
作者简介:张永敏(1980-),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农艺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技术。